马齐可以说是《雍正王朝》里面很少主动出击,展现才华,却在很多事件中都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人。马齐是满清上三旗之首镶黄旗富察氏的重要代表。镶黄旗除了九大老姓外,董鄂氏和富察氏是重要的两大姓,富察氏作为女真最古老的姓可以说德高望重。马齐更是属于功臣之后爷爷哈什屯战功卓著,父亲米思翰作为户部尚书为康熙平定三藩殚精竭虑,累死任上。在满朝文武中可以称的上是满臣执牛耳的存在。

八爷逼宫,雍正处于弱势,马齐到底会不会开口呢。马齐是开口的,张廷玉舌战群儒,将八爷八王议政的企图扑灭,最后问马齐,马中堂,你说是不是这样。马齐回答:张中堂所言句句属实。马齐这句话可以说举足轻重,替张廷玉做了肯定,从根本上否定了八王议政的合理性。那么如果张廷玉不张口,也不问马齐,马齐会不会开口呢,答案是马齐估计也不会多说什么。

首先马齐对八爷的才华很认可,康熙让满朝文武和地方二品以上官员推选新太子的时候,马齐举荐的就是八爷,在佟国维被逼告老还乡,八爷被当新太子无望时,马齐依然坚定不移。并不是说马齐是八爷党,而是马齐真的认为八爷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可以当这个太子,他是一心为朝廷考虑。马齐是个实在人,并不知道电视剧中的八爷在背后搞的一系列动作。但是马齐也因此受到了打击,被康熙当著众臣怒斥你是真糊涂,将他降了职。后来复立太子,太子为了报复举荐八爷的人,竟让他堂堂中堂也和众臣跪倒了门外受辱。

历史上每个皇帝都是要设立太子的,所以马齐后来也依旧提醒康熙再立太子。他其实也是怕康熙突然撒手人寰,到时候没有太子,众位阿哥必然因为夺嫡而天下大乱。但是多次被斥和受辱之后,马齐开始走上了一条闭嘴的道路。从康熙大寿死鹰事件,雍正登基到雍正推行新政,马齐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也不表示自己认可还是反对。康熙留下的老臣只有张廷玉依旧活跃在一线,马齐每次虽然也在,似乎更多的是去凑个人数,投一个支持票。

所以八爷逼宫的时候,马齐也是这样状态,他和张廷玉一样都已经是两朝老臣,所以心照不宣,张廷玉说的对,他自然是全力支持,张廷玉不说那他自然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张廷玉在复立新太子,新皇登基,包括后来的一系列的政事中都把握的很准,也尽心为大清江山,这与马齐是一致的,所以马齐投张廷玉一个支持票,就可以了。如果张廷玉真的不说话,八爷主政后,马齐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的,毕竟在他眼里雍正和胤禩都有能力。

文/红雨


眼看八爷党搬出「八王议政」逼宫乱政,张廷玉挺身而出,不仅驳斥了「八王议政」的理论基础,还对先帝康熙的遗愿,雍正的改革进行了切中实际的点评,可谓占尽了言论的先机。

中途,为了争取更多人,尤其是满族人站在雍正一边,张廷玉问马齐:

马中堂,您说是不是这样呢?

马齐说:张中堂所言句句是实啊。

在这场逼宫戏中,马齐只说了这一句,但是这句话却力有千钧,因为马齐是八旗贵族之后,是典型的红二代,在朝廷具有绝对的代表权。他的一句肯定,是代表八旗满族贵族的肯定,比之于张廷玉来说,更具备说服力。张廷玉也正是利用了马齐的身份,在言论的高地再下一城。

那么,身为满八旗贵族红二代的马齐,要是张廷玉不挺身而出发言,他会不会出头为雍正说话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马齐到底是什么身份这样位高权重,深受康熙、雍正两代皇帝信任。

马齐生于官宦之家,是顺治朝内大臣哈什屯的孙子,康熙朝户部尚书,首议撤藩大臣米思翰的二儿子。马齐属于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满族贵族。康熙八年,马齐以「荫生」资格入仕,进入国子监读书后经过考试被授予工部员外郎。马齐历任山西巡抚、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

马齐为官刚直不阿,尤其是在审理明珠朋党一案中廉洁奉公,不畏权贵而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由此一路高升。

《雍正王朝》中,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康熙议举新太子,佟国维串联马齐,推举八阿哥胤祀为新太子,但受到康熙的严厉打击,佟国维因此倒台,马齐受到康熙严厉斥责。认为他随声附和,遇事昏聩,被贬到张廷玉之后。

史载:康熙四十八年,马齐等人受到康熙的严责,马齐被革去大学士,交与胤禩严行管束,他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牵连。这是马齐的宦海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在一废太子的过程中,马齐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按照历史的记载,可能和佟国维同罪,要不然不会受到如此巨大的打击,但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对马齐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批评,而没有如同历史记载的那样打击。

问题在于康熙对马齐的打击只持续了一年,康熙四十九年,马齐再次被康熙启用,原因在于康熙认为只有马齐是能令汉族大臣心服满洲大学士的人,找不出第二人了。这就和《雍正王朝》中关于马齐的描绘相吻合了。之后,直到康熙驾崩,马齐的位置一直没变过。

雍正上台后,马齐被任命为四大总理大臣之一,是为重用,随著年羹尧,隆科多,八爷胤祀的相继倒台,马齐都岿然不动,可见其政治眼光不在张廷玉之下。雍正死后,87岁高龄的马齐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由马齐的一生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只管低头做事,不道他人长短。在《雍正王朝》里面,马齐也属于那种老老实实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无论是谁做皇帝,他都是按照皇帝的指示规规矩矩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样的人皇帝不重用谁重用?

从以上的简历我们还看出,一废太子对马齐的打击是很大的。其实马齐很少在剧中说话,唯一的一次决定也就是在一废太子的时候和佟国维一起保举八爷胤祀为新太子,但是受到康熙的打击却很重,历史上记载都已经株连到兄弟及族人。也许正是这一次打击之后,康熙再度启用马齐的时候,马齐变得更加慎重。

无论是正史还是电视,按照马齐刚直不阿的性格,如果没有第一次遭受康熙的打击,在八爷党逼宫乱政的时候,马齐可能会开口说话力挺雍正。但是有了第一次打击,马齐会不会开口说话,实际上很难说。我们在观剧到张廷玉舌战群儒的时候,看见马齐有想开口说话的动作,但是随后又没有动嘴,只是耷拉著眼睛,貌似在打瞌睡,这说明,马齐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在思考怎么开口?

张廷玉在狭小的空间里大玩儿口才,但是也在拿眼睛给重臣扫描,希望通过适当的时机争取到其他大臣的支持,大家可以看到,张廷玉走来走去几次瞄到马齐,对他有了基本掌握之后,他给了马齐一个发声的机会,就是上面中途问马齐的话。马齐回答的时候很坚定,给张廷玉投去的是默契的眼神。

这是张廷玉和马齐的一次显著的危机公关,也可以说是汉族与满族的一次危急处理的合作,非常顺利和默契。

另外要说明的是,像马齐这样的贵族红二代,即使他不做声,无论是谁上台当皇帝,因为他的能力和才干,一样会受到重用。所以,马齐虽然和张廷玉进行了一次合作,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说,实际上还没有走出康熙打击的阴影,因为他的发声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由此可以判断,要是张廷玉不发声,马齐也不会发声,他们二人是一个主被联动体。

《雍正王朝》中老八他们最后的一搏就是利用关外八旗兵进京整顿旗务的时候,联合关外铁帽子王进行了逼宫,也就是电视剧中的八王议政。

对于此次八王议政的突如其来,雍正是没有做准备,所以在朝堂上有些惊慌,而此时的满朝大臣都选择了沉默,在老八他们正咄咄逼人的时候,雍正年间的状元先说话了,但是他人微言轻,很快被老十给压制住了,这个时候雍正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

就在雍正感到绝望的时候,张廷玉说话了,他讲了八王议政的历史,否定了八王议政的合法性,并且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还特意问了一句同为尚书房大臣的马齐,这一问就是彻底让马齐站到了雍正的一边,并且张廷玉的一番言论争取了时间,等到了十三爷的到来。

同为尚书房大臣的马齐,为什么没有张廷玉那样积极,而是很长时间默不作声。

《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马齐是一个实心办事,没有什么花花肠子的后倒入,他不善言语,为人认死理,在康熙让大臣推举太子一事中,老八失宠已经是铁板钉的事,马齐还要追问康熙,所以被康熙说「真糊涂」,其实也不是马齐笨,只是他认死理。

所以在八王议政的时候马齐没有主动说话,但是如果说让马齐选择,即使是老八他们有优势,马齐依然会选择站在雍正的一边。但是如果张廷玉不要求马齐说,马齐是不会主动发言。

张廷玉是了解马齐,所以在发言的时候带上了马齐,这样即使给自己壮大力量,也是救了马齐一把,因为如果马齐不表态,那么雍正必定会猜忌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