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国家脸面和自尊的问题。鼓瑟,击缶只不过是一点手段。

秦昭王时期,秦国国力强劲,睥倪山东六国。本来赵武灵王的改革成功,赵国军队突飞猛进地发展。进而灭了中山国,地域扩张,人口又多。秦昭王都有点"虚火"赵国的强大。害怕赵国反过来整治秦国。好在天公不鉴赵王心,生硬地让赵武灵王饿死。秦昭一听,长舒一口气。就不怕赵惠文王了,又找碴找麻烦挑惹赵国。其时,因为楚国被秦国追著打,迁都迁到姥姥家。宫中内乱,宝贝流出。和氏壁就到了赵国宫廷。既然是宝,即为大家所爱。秦昭王一听和氏璧在赵王宫中。就派使者携了十五座城池去交换这玉璧。于是蔺相如出场。带了和氏璧出使交换城池重任。结果秦王戏弄蔺相如,不尊重而且欺辱赵王。蔺相如当场骗回宝贝。义正辞严,痛斥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骂了之后,喝退武士,昂然而去。回到驿馆"完璧归赵",让秦王作声不得,又不得不放了蔺相如回去。秦王完败。这一回合下来,秦王自然不甘心。就来了个渑池会,表面上是要和好,叙兄弟邻居之情,实际上要捞回面子。赵王就由蔺相如作陪,又让廉颇带十万兵在离渑池不远处驻扎下来策应。这一系列布置好了后就仪仗队灿然地望渑池而来。

秦昭王怕赵武灵王,自然就不把赵惠文王看在眼里。他就想借酒会煞煞赵国君臣的信心,打压他们的气势,让他们做小服弱,以便秦国今后的计划得以轻易地实现。秦王借酒劲说,寡人听说赵王精通音律,请赵王奏一曲助酒如何?这建议不错——于是,赵王出于礼节,就奏了一曲。好不好,中听与否就不议了。——这很正常。怪就怪在秦王把秦国的御史(御用史官)叫出来,让他记载"某年日月,秦王与赵王饮酒,秦王命赵王奏曲"。这记载有两点,秦王命令赵王鼓瑟。赵王鼓了。但是是秦王命令的。明摆著这是侮辱赵王君臣,不给赵国尊严。君己辱,臣不死则亡。蔺相如心下大怒,就抱了个装酒用的"缶″走到秦王面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音,赵王请秦王击缶以叙邻国之好。秦昭王领教过蔺相如的利害。但他不肯,蔺相如就说,我与你才十步远,你再多兵也救不了你,请大王击缶。秦王万不得已,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召来赵国御央,如此如此……结果是秦国没讨到便宜,气得秦王吐血,只好怏怏回去了……赵王在蔺相如的大义勇为之下保住了面子和尊严。

几年后,秦攻韩国,上党道绝。爆发了秦赵长平之战。不幸的是赵孝成王不听正在生病的蔺相如"千万别用赵括"这句良言而铸成大错。


这个故事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与赵惠文王会于渑池,喝酒有点喝高了,秦王说: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应该是没什么想法,就来了一曲。但这个时候秦国的御史大概就是会议记录员吧,这样记录了: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一个令字顿时使得原本应该平等身份的两个大佬有了高下之分。

蔺相如算是个很有政治敏感的人物,立刻就捧著个缶走到秦王面前: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缶以相娱乐。我们家老大听说你对秦的乐器也很有一套,麻烦敲敲这个瓦罐大家乐呵乐呵。秦王很不高兴,蔺相如开始威胁了: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劲血溅大王矣!咱俩在这个距离上,你要是不敲一下,我就敢把瓦罐砸你脑门上试试硬度了!

秦王不痛快,可是脑袋离那个罐子确实有点近,就敲了一下,蔺相如马上喊过来赵国的会议记录员写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是外交场合针尖对麦芒的高下之争,和三八线上中朝与美方代表凳子高度之争有点类似,压一头是一头吧。

这也是国与国之间里子和面子之争,在里子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面子不能丢。

所以史记记录下这个有趣的故事,蔺相如很机智,秦王没有真正喝大,而赵王就有点诺诺,以后的历史走向也证明,秦很实惠的越来越强,赵有心无力的走向失败。


秦昭襄王让赵惠文王鼓瑟,又叫史官记录下来,于是赵国的蔺相如在秦王身边才逼迫秦王击缶。

在古代演奏乐器的人身份一般比较低微,然而秦王和赵王同样是国君,身份低位应当相同。为秦王鼓瑟显然降低了自身身份,受到了侮辱,所以蔺相如为了挽回赵国的尊严才会如此。

秦王此时的外交战略是远交近攻,当时赵国的实力和秦国差不多,秦王当前也不想和赵国交战,其次赵国已经屯兵边境,做好了充足准备,蔺相如在秦王身边又以死相逼,所以秦王就为赵王击缶。


秦王叫人记录下赵王为其鼓瑟,是为了说明秦王可以支配赵王,这对赵王、赵国都是一种侮辱,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正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而廉颇陈兵边界,让秦王亦无可奈何。


出自101教育PPT这软体的课件,老师写教案也会参考里面的资源库。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他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秦王击缶。


因为秦王逼赵王鼓瑟.侮辱赵国.所以蔺相如逼秦王击缶.维护赵国尊严.秦王知道廉颇已在边境上做好准备.所以不敢拿赵国怎么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