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也算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了。现在只要一说起明朝,在很多人的眼中,第一印象必定是那些权倾朝野的大太监以及神出鬼没的锦衣卫。细数明朝的众多历史事件,几乎每逢重大事件的发生,必定能看到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的身影。事实上,这些太监锦衣卫的存在,也是为明朝涂抹了不一样的色彩。那么这些影响明朝时局的机构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在这些充满这种血腥的背后,又是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朝的“厂卫”,即东厂、西厂、内厂以及锦衣卫。严格来说,这些机构全部服务于皇帝,但又不是完全听从于皇帝。这些机构在皇帝的特许之下,掌握很多特权。正是基于此,才让这些机构甚至可以凌驾于朝廷之上。先说锦衣卫,主要负责皇帝的侍卫工作,前身为朱元璋的“拱卫司”。朱元璋为了给子孙留下铁通一般的江山,故而裁撤众多机构,设立锦衣卫,目的便是向那些功臣以及奸臣下手。

在朱元璋的特许之下,锦衣卫迅速壮大。然而树大招风,发展迅速的锦衣卫终究惹得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的不满,随即便下令废除。但你在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夺取朱允炆的帝位之后,为保障皇权,故而再次恢复锦衣卫。恢复后的锦衣卫,比朱元璋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明成祖朱棣恢复警卫员的同时,朱棣有设立东厂,目的是处理宫内事务,实际上也是位列监督锦衣卫的一举一动。

虽说东厂的成立时间远远不及锦衣卫,但因为东厂的首领都是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故而从明成祖时期开始,东厂的职责开始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如魏忠贤等人当道之时,锦衣卫的一切行动都是需要经过魏忠贤的批准。至于西厂,则是明宪宗一手操办。起因是因为有人潜入皇宫,意图刺杀明宪宗。明宪宗在惊吓之余抽调东厂以及锦衣卫相关人士组成西厂,隐匿在民间,刺探百姓的动向。

至于内厂的设立,则与明朝大太监刘谨有关。明武宗继位以后,为了权衡且控制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故而新设立内厂。其实不管是东厂西厂,还是内厂锦衣卫,事实上都是在反映出当时的皇帝没有强大的能力能镇压住这些机构,以至于落得太监当道的下场。明朝时期的这些机构为其带来辉煌的同时,也是留下众多骂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