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的,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有很多,而胆石症占据了50%以上。

胆囊结石也属于胆石症的一种。如果明确是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我们叫胆源性胰腺炎,如果病情不是很重,腹痛、腹胀不是太严重,各种指标都还行,生命体征稳定,那么可以在住院期间就做手术,切掉胆囊,取出石头,解除了梗阻,畅通引流,那么急性胰腺炎会逐渐恢复。

如果住院期间急性胰腺炎很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也就是说血压、呼吸各方面不稳,那就要暂缓手术,这时候手术风险太大。可以先保守治疗,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腺分泌、镇痛解痉、抗生素等治疗,等到病情稳定了,再择期手术切掉胆囊。


胆囊结石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一个主要病因,这主要是因为胆管的开口和胰管的开口其实属于同一个大开口,当胆囊内或者胆管内的结石逐步脱落到同一大开口处时,如果结石堵塞了胰管的开口,那么就会引起胰液的排出不畅,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首要的治疗原则是寻找并去除病因和控制炎症。

像如果是由胆囊结石的原因引发的急性胰腺炎,应该在待胰腺炎控制稳定以后及早的进行胆囊切除的手术,防止复发。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监护等特级护理。

但是其治疗方式大体是一致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严格禁食:食物是引起胰液分泌的天然刺激物,当胰腺炎发生时应该立即禁食,降低胰液的分泌,减轻炎症和胰液的自身消化。

2.抑制胃酸:除了食物,胃酸也可以刺激胰液分泌的,所以像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是必须要使用的。

3.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天然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可以抑制胰液的基础分泌,有效的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4.内镜或者手术去除病因:对于结石堵塞胆管或者胰管的,可以行内镜ERCP治疗。

5.控制感染:使用抗菌谱广,作用强的抗生素,可以联合使用,比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6.营养支持:因为早期需要进行禁食,所以要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尤其是急性胰腺炎属于自身消耗性疾病,所以做好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补充是必须的。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消化科的急症,临床上经常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这种腹痛往往很剧烈,难以忍受,并且常常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所以在急诊比较常见到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轻症的急性胰腺炎常常以这种腹痛作为主要症状,还可伴随著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随著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脏器的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说,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的一种疾病。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往往存在基础的病因,长期的嗜酒、导致胰管阻塞的疾病,手术过程中的损伤、药物因素等等都有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但是在我国最常见的是胆道疾病,胆石症和胆道感染最常见,胆内结石移行过程中损伤括约肌或者阻塞胰管,导致胰管内高压,并且微小的胆结石因为更容易移行,所以容易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也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困难,更容易漏诊。

胰腺炎的治疗仪一般支持治疗及病因治疗为主,一般支持治疗包括监护、器官支持、使用生长抑素等可以减少胰液分泌的治疗、镇痛,但一般不选择吗啡、阿托品,病因治疗一般选用急诊内镜或者手术治疗,对于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可以先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引流术等,以迅速降低胰管内高压,缓解症状,防治疾病进一步进展。等到急性胰腺炎恢复良好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摘除胆囊。但如果是手术治疗,也有是会选择直接摘除,这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本期答主:陈泳淼,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感谢邀请。胆囊结石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成为胆源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胆囊结石一般在脱落的时候堵塞了胰管,导致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胰腺水肿坏死。治疗上还是按照常规的胰腺炎治疗,但是治疗之后要不要做手术取石,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外科手术,摘除胆囊,必要时切除部分胆管,如存在肝内胆管结石的话。第二个选择就是做ercp,解除胆总管的石头,但是对胆囊结石以及肝内胆管结石无效,好处是微创,并且可以反复手术。具体哪一种,要看具体情况来分析。


对于此种情况,个人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下面本人来详细分析下: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烧和血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主要症状特征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疽等;严重者可出现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通常1-2周内即可完全恢复,病死率极低。少数严重者病情凶险,表现为胰腺出血坏死,易并发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总体病死率为35-50%。

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有胆石症、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其中胆石症最为常见。国内占50%以上,称为胆源性胰腺炎,占所有急性胰腺炎的50-60%。

胆汁由肝脏产生以后,一部分直接经过肝总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一部分经过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进行浓缩储存,待到机体需要时再经过胆囊管、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此外,胰腺所分泌的胰液,是通过胰管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总管和胰管在注入十二指肠的地方汇合在一起,形成十二指肠壶腹部,并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所以说,十二指肠乳头就是胆汁和胰液(两种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从肝脏和胰腺流入肠管的必经之路。

十二指肠乳头的结构非常精细,乳头开口非常细小,而且周围有括约肌控制其关闭和开放。人类进化出这种结构,可以只允许胆总管中的胆汁和胰管中的胰液从上往下流入十二指肠,而不允许十二指肠中的食物自下而上反流入胆管和胰管中。

急性胰腺炎与胆石关系密切,由于上述解剖结构,当胆囊结石掉落入胆总管,一旦结石嵌顿于壶腹部,阻塞胆总管末端,此时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将会导致胰腺炎与胆管炎,此类胰腺炎即称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那么,哪类胆囊结石更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呢?

首先,我们了解下胆囊结石的分类:

1、胆固醇类结石:80%以上属于此类,呈白黄、灰黄或黄色,形状和大小不一。X线或CT检查多不显影。

2、胆色素类结石:呈棕色或褐色,形状大小不一,呈粒状、长条状。X线检查常可显影。

3、混合性结石:前两者的混合,较少见。

其次,我们了解下胆道的直径。胆囊呈梨形,位于右上腹肝脏的胆囊窝内。通常长5-8cm,宽3-5cm,容积40-60ml。可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三部分。而胆囊颈延伸后形成胆囊管,长2-3cm,直径0.2-0.4cm。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其长约7-9cm,直径0.4-0.8cm。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胆囊内的结石必须通过胆囊管后,才能进入胆总管。在胆囊结石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或胆囊管管径较为粗大,较大的结石也可先后进入胆总管。

因此,越接近胆囊管直径大小的结石,越容易掉落入胆总管。一般来说,<0.5cm的小结石就容易掉入胆总管,从而诱发胰腺炎。而>0.8cm的胆囊结石不容易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当然,由于胆囊管处胆囊内壁粘膜可形成螺旋状皱襞,一定程度阻止胆囊结石掉落入胆总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胆囊小结石都会掉落入胆总管。此外,有些胆囊管由于反复炎症刺激,结石梗阻,导致胆囊管逐渐增粗,直径可扩张至1cm,甚至与胆囊直径相同,胆囊和胆囊管即成圆筒形。此时,胆囊内的大结石也容易掉落入胆总管,最终诱发急性胰腺炎。

此外,有研究分析表明,胆囊结石数目较多、形状呈球状、质地软碎、小结石或微结石等等因素,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小的胆结石对健康影响不大,所以不愿意手术,其实,引起胰腺炎的胆结石通常是那种泥沙样的小结石,因为小的结石容易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如果结石不能及时排入十二指肠,嵌于胆总管下端引起梗阻,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而危及生命。

总之,患了胆结石,建议到肝胆胰外科的专业医生处就诊,结合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果有手术的必要性,则建议早期手术,特别是以往曾有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史的胆囊结石患者,更应尽早手术,以免胰腺炎的复发。


谢谢邀请,本人就是重症胰腺炎患者,也是因为胆囊里都填满了石头,加上暴饮暴食,导致胰腺炎,现在就是把胆囊割了,看胰腺病患者的情况,有些不需要割的,我建议还是不要割,毕竟胆囊是个重要器官,不过我虽然割了胆囊,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消化系统差一些,刚割除胆囊也要调养一段儿时间,吃东西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大油,肥肉,五花肉,不要炖肉汤喝,不然没有胆囊会拉肚子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