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加阿拉伯馬
沙加阿拉伯馬

  在19世紀,沙加阿拉伯馬在奧匈帝國發展起來。直至今天,沙加阿拉伯馬主要分佈在捷克共和國、澳州、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波蘭、德國和匈牙利,因為國際進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沙加阿拉伯馬已經遍佈全球。沙加阿拉伯馬被一些人認為是純種阿拉伯馬的亞型,但是因為它有除阿拉伯馬以外的血統,所以更多人認為它屬於盎格魯或阿拉伯混血馬。

  起源

  在1526至1686年間匈牙利被土耳其佔領,許多阿拉伯馬和東方馬因此被帶入匈牙利。匈牙利最早的馬房——Mezohegyes馬房始建於始建於1785年,在1789年完工。馬房坐落於巴伯那(Babolna)。馬房致力於繁育阿拉伯馬。在1816年後,馬房開始將精力花在培育阿拉伯馬的衍生品種。衍生品種是由有著東方品相的母馬(混有西班牙馬、匈牙利馬和純血馬的血統)和純種阿拉伯公馬雜交產生的。其中一匹公馬最為重要,它的名字叫做沙加(Shagya)。1830年它出生在敘利亞,有著凱海藍和賽格拉維的血統(即埃及系血統)。在1836年出口到巴伯那,成為了沙加阿拉伯馬最重要的血統來源。沙加的毛色為奶油色(純種阿拉伯馬一般會出現這種顏色),肩高約159cm,比一般的阿拉伯馬更為高大。它和當地的一些非純種阿拉伯馬交配,產生了許多後代。如今,沙加阿拉伯公馬大多以Shagya為名,只不過是在名字後面加上羅馬數字,以顯示是第幾代。

  一開始並沒有沙加阿拉伯馬一說,只是稱為“Araberrasse”或“Arabian Race”。但是在二戰之後,馬學博士Gramazky因為擔心非純種的沙加阿拉伯馬會和匈牙利的純種阿拉伯馬雜交。所以後來這個品種就選擇了它們祖先的名字。並且進行著嚴謹的血統登記。在1978年,WAHO規定沙加阿拉伯馬可以認為是一種獨立的純種馬,並且支持沙加阿拉伯馬繁育者組織成為世界阿拉伯馬組織的協會成員,允許使用WAHO的徽章。

  特徵

  沙加阿拉伯馬有著和阿拉伯馬相似的特徵,也有凹陷的臉,高舉的尾巴和強悍的耐力。因為加入了其他品種馬的血統,沙加阿拉伯馬相對阿拉伯馬更加粗壯。一般的沙加阿拉伯馬在15hands到16hands左右,而一般的阿拉伯馬是14.1hands到15.1hands之間。沙加阿拉伯馬的主要用途是耐力賽。目前國際上的耐力賽愛好者比較偏愛沙加阿拉伯馬和阿拉伯馬,因為它們擁有驚人的耐力。

  目前中國的阿拉伯馬改良情況不容樂觀,混入的外血並沒有給馬種增加特色,反而拖了後腿。筆者認為,縱然改良是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益。但是阿半也有好壞,質優則價高,筆者認為只有提高品質,形成市場梯度,改良行業纔能有序健康的發展,真正地增加產值。如何提高品質,這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文章內容來源於:龍之媒馬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