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屏的网易「我的哲学气质」H5 测试中也有这样一道题,所以从哲学和生物学角度分别来看,乌鸦都是黑色的吗?


乌鸦都是黑色的吗?

回答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说狭义的乌鸦,应该是corvus属的物种,北方天屎路的主要贡献者大嘴乌鸦小嘴乌鸦都是这个属的,在权利的游戏里面充当信使的渡鸦也是这个属的,全世界这一属共有46种(IOC7.3)。它们基本都是全身黑色,但是也有几个是例外:

厚嘴渡鸦 Corvus crassirostris

分布于非洲之角,枕部(也就是俗称的后脑勺)是白色的

非洲渡鸦Corvus albicollis

分布于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部分地区。再台湾地区,他叫做非洲白颈渡鸦,顾名思义,其后颈部是白色的

非洲白颈鸦 Corvus albus

分布于撒哈拉以南广大地区,肩部腹部白色

白颈鸦Corvus torquatus

分布于中国东部,后颈、肩部、上腹部白色

冠小嘴乌鸦Corvus cornix

分布于从西欧到中国新疆、东北北部的广大地区,肩部背部腹部灰白色

苏拉乌鸦Corvus typicus

分布于苏拉威西岛,枕部颈部胸部腹部白色

家鸦 Corvus splendens

分布于南亚枕部背部胸部腹部灰白色或褐色

全身褐色的乌鸦也是有的

棕头乌鸦 Corvus fuscicapillus 和 灰乌鸦Corvus tristis 就是这样。

如果我们扩大到整个鸦科,那么颜色就更多了,达乌里寒鸦身上带有白色,它们原本也属于corvus属,只不过近年被「踢出来了」,分布于美洲的Cyanolyca属,Gymnorhinus属、Aphelocoma属、Cyanocitta属、Cyanocorax属基本都是蓝色的,分布于亚洲的Urocissa属,也就是蓝鹊属,也以蓝色为主,其中红嘴蓝鹊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常见鸟。绿鹊属同样分布于亚洲,顾名思义以绿色为主,松鸦、噪鸦以棕色、褐色为主,其中琉球松鸦的颜色也很好看。

Cyanocorax caeruleus 青蓝鸦

Garrulus lidthi 琉球松鸦

以下摘自自己写的书:

比较常见的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探讨。仅仅通过我们过去看到的乌鸦都是黑的,从而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过去如此,因此普遍如此」。

这是一种错误的概念。

通过辩证法寻找本质,我们可以发现乌鸦是黑的,那是因为它的细胞中有导致羽毛为黑色的基因。

此时我们会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呈现为两个命题。

1.因为过去所有乌鸦黑,所以所有乌鸦黑。这是赖辛巴哈式的。

2.因为乌鸦的细胞中有导致黑色的基因,所以乌鸦是黑的。如果没有这种基因,那么乌鸦就不是黑的。这是本质联系。

但是第二种方法就尽善尽美了吗?不是的。在解释本质的过程中,我们确实离正确的规律近了一步,但是我们并没有得到完整的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更大的投射偏差来获得「本质背后的本质」。

在我们承认第二个命题时,我们等于承认了一个假设:具有致黑基因的乌鸦,都能够呈现为黑色。但是这是必然的吗?这只不过是又一个假设,只不过准确性较高而已。事实上,即使是具有致黑基因的乌鸦,如果由于病变或者癌变,使其黑色素细胞的代谢受到破坏或抑制,同样会出现白化现象。

这个被揭示的「本质」只是本质之一,即「含有致黑基因」只是乌鸦显示为黑色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

因此我将赖辛巴哈式的命题命名为「果命题」,通过寻找本质得出的命题命名为「因命题」。

在调整投射角度时,首先可以对果命题的条件进行改动,比如直接剥离因命题:使乌鸦不具备致黑基因,比如在非洲就存在极少的没有致黑基因的乌鸦,它们是白色的。

其次可以对因命题进行检验,比如抑制具有致黑基因的乌鸦的黑色素细胞活性,或者抑制它体内的酪氨酸酶活性等等。此时虽然有致黑基因,但乌鸦仍然为白色。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天下具有致黑基因的、没有发生后天疾病的、没有被人为干扰过的乌鸦,是「一般黑」的。

这里就暴露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命题自带普遍性的缺陷。

我们需要反思,上述的所谓更科学的结论就绝对科学吗?以人类有限的认知,可以穷尽一个果命题的所有因命题吗?我们能够说出这样一个绝对的命题吗?即「在某某情况下,一切乌鸦必然为黑色。」

致黑基因、未病变、未人为改造……难道这些条件就构成所谓的「充分条件」了?

其实我们做不到,这个「某某情况」实际上是拥有无限可变性的,只不过它远超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范围而已。一切命题只有相对普遍性,没有绝对普遍性。当我们说:「一切XX皆XX」时,这个命题必然是错的,因为当我们说「一切」时,即意指了这个命题在宇宙中所有的可变条件,这无异于宣称获知了一切客观规律,这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对任何命题的否定也不能是绝对的。比如宣称「一切XX皆XX」虽然是错的,但是宣称「一切XX皆不是XX」也必然是错的。这种否定是对另一个命题的彻底肯定,同样犯了普遍性的错误。

所以一切普遍性的命题事实上都是错误的,总有一个极端条件是其普遍性无法企及的。当我们宣称命题时,必须为其限定条件。这并不是说一切命题都是假的,而是说在研究问题时我们要实事求是、保持谦虚,不能在未经历「无限」的不同投射角度的情况下,将「一切」作为条件。

这种条件的具体化研究也就是不同「绝对客观投射角度」下的研究。对一个命题背后各种条件的研究,以及各种条件背后的条件的研究,使人类认识的正确性不断提高,这正是趋向于完善的规律的体现。这样得出的认识才能拥有更好的解释性、预测性,才有更高的正确性。


既然有人看,不妨再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发现一次铜片导电,世界上所有铜片就导电?

2.为什么在一个房间中,发现有三个男人都是家里老三,房间中的其他男人却不都是家里老三?

提出这个问题的哲学家叫做内尔逊古德曼,1998年去世了,问题被称为新的归纳之谜。

如果有人有兴趣,我再贴上我进一步的解答


更新:

其实新的归纳之谜本身所基于的假设就不对。

赖欣巴哈提出:越重复证明,归纳的样本越多,结论越正确。

内尔逊质疑:你看铜导电一次就全证明了,房间里的男人是老三,证明了三次!然而还是无法保证下一个男人是老三。

内尔逊的质疑很有道理,他简明地否定了「越重复越正确」的想法。

但是为什么呢?

这里的关键问题:

所谓的规律,究竟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还是人对大自然的认识所产生的?

假如规律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一切规律皆来自我们对经验世界的抽译。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存在所谓的真理,因为反正都是随人的实践认知衍生出来的、非客观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

如果那样的话,一个命题正确与否,究竟上哪去验证呢?今天对的,明天可能错。

今天被证明了无数次的东西,明天一样可能错。

既然如此,那么只能像赖辛巴哈一样用归纳来解释:过去证明次数越多,未来依旧如此的可能性越大。

但如内尔逊的思想试验的,这个理论血崩了。

那如果,我们把「规律」一分为二地看,一个叫客观规律、一个叫主观规律。

前者客观存在,即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后者是前者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人认识客观规律、并在大脑里产生了主观规律。

客观规律是主观规律的参照物、标准答案。

那么我们如何使自己接近这个答案呢?

那就是不断地变化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角度,比如看美女既要从背面看一下,又要从正面看一下,最好还能深入交谈一下。

也就是不断地变换实验条件,条件变化得越多,我们得到的结果越具有对过去的解释性、对未来的预测性,就越接近答案。

回到内尔逊的问题,答案呼之欲出。

一个铜片导电,为什么别的就都导电?

因为每一个铜片的实验条件都是相似的,每一次试验它导电与否,都几乎是做重复的事情,无论是在飞机上做实验、在地底下、在中东还是在美国。

但一个房间里的男人,是不是家里的老三,这个问题的实验条件:每一个样本都要换一个家庭环境。

实验条件完全不同,能得出规律才有鬼。

综上可以看到一个本质区别:规律究竟完全是由人抽译的东西,还是客观中既有答案、头脑中也有反映的东西?

持有前者,就找不到真正的答案,从而只能彷徨在过去的概率中。

至于规律凭什么有其客观存在,那就需要更复杂的思辨。

其中一个前提是:世界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而要说明「世界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就需要更更复杂的思辨,

其中又一个前提是:哲学本身是语言可以谈论的」。


呃,你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挺难回答的…「乌鸦」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北方一些老人的狭义说法来看,「乌鸦」,也就是传统说法的「老鸹」只包括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秃鼻乌鸦,这样看来,「乌鸦」的确是只有黑色的。而稍微广泛一些来看寒鸦,达乌里寒鸦,白颈鸦都是属于国内常见的黑白色夹杂的鸦类。而同样常见的,松鸦跟地鸦也就是拥有花纹和颜色的鸦类。如果定义再广泛些,扩展到国际范围,那么还有纽西兰的鞍背鸦(莫名想到日本某首相…),冠蓝鸦,褐鸦等等。当然,以上都是「鸦类」。而「鸦科」的话,除了鸦类还包括鹊类,喜鹊树鹊蓝鹊绿鹊什么的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吧。

抛开各种生物学定义,找个刁钻的角度。单看这个名词,"乌鸦",乌在汉语中就是黑色,乌鸦指的就是黑色的鸦,用颜色来归类,其他颜色的鸦也是鸦,但不能叫乌鸦。


这是道哲学问题,不是生物百科问题...

它是看你从名义上判定乌鸦,是以它的颜色"乌"来判定的;还是以它的生物科目和dna 来判定的.

实际是对"名可名,非常名"的思辨,没有对错,你怎么回答取决于你的认知方式.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