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塞,如同是葡萄酒的守护者,和「沉睡」的葡萄酒相继走到了今天!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就开始用木塞来塞住葡萄酒壶,这样既可以延长酒的寿命,又比较简单易得,于是这种方法就在希腊流传开来。在他们的带领下,罗马人也开始使用这种木塞,并用火漆封口。

此时的木塞并没有取代火漆和石膏成为葡萄酒塞的首选,因为随著软木塞的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来酒塞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葡萄酒才被发明出来的,但有一部分葡萄酒在用木塞封口储存一段时间后反而出现了腐败变质等问题,久而久之,人们便断言,这种木塞不适合用来作储存葡萄酒的瓶塞。

其实,导致葡萄酒败坏的「罪魁祸首」不是木塞本身,而是寄生在木塞上的细菌。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灭菌、消毒的技术,所以,不能完全消除木塞表面及内部的寄生物,当木塞接触到葡萄酒后,木塞上的细菌就会进入到葡萄酒中,从而引起葡萄酒的腐败。

发展到今天,瓶塞已有很多的种类,常见的有天然软木塞、合成塞、螺旋塞等,除此之外还有玻璃塞和皇冠瓶帽。历史最悠久的葡萄酒塞是天然软木塞,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各种瓶塞:

1、天然软木塞

四百年来一直统治著葡萄酒的瓶口,赖比瑞亚半岛的栎木树皮制品,具有优秀的弹性(密封性)以及透氧能力,很长时间内成为葡萄酒封瓶的唯一选择。顶级的天然软木塞是名庄酒的必然选择,但是价格昂贵,也比较稀少。

2、聚合塞和贴片塞

从一张树皮上冲取圆柱型的瓶塞,会产生大量的边角料,从二十世纪中期起,发明了将废料打碎,混合以聚氨酯胶水和乳胶,再压制成瓶塞的技术,这就是聚合塞。因生产成本低廉,一度被大量使用。

但是这种瓶塞的密封和透氧性能与天然软木塞有著天壤之别,为了使聚合塞的外观更诱人,并恢复一些天然软木塞的性能,厂商在聚合塞的两端各贴上一片完整的软木贴片,从而出现了贴片塞,又被称作1+1瓶塞。

3、填补塞

栎木是一种天然植物类,出现裂隙、孔洞、虫眼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些瑕疵过大,生产商会以乳胶或其他材料来填充缝隙和空洞,这种瓶塞被称为填补塞,价格较低,牺牲了天然软木塞的弹性,对透氧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4、微颗粒塞

微颗粒塞是最近出现的产品,由于聚合塞的质量问题饱受诟病,瓶塞厂商将软木颗粒进行进一步粉碎,以极细微的颗粒状态进行粘合,在密封能力和一致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

5、DIAM塞

是在微颗粒塞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产品,将软木颗粒制成粉末状,然后萃取出其中含有TCA和其他引起缺陷性气味的成分物质,再将粉末重新塑型成酒塞。

6、金属螺旋盖

这种封瓶产品在澳大利亚、纽西兰、南非等产区非常流行,可以有效地密封葡萄酒,基本杜绝氧的进入,也非常容易开启。金属螺旋盖的优势也是其劣势,氧无法参与酒的瓶储陈化,导致葡萄酒发展不充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还原味,也就是硫基化合物的味道。

7、高分子瓶塞

使用聚乙烯发泡制作的瓶塞,按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很多种:联合挤出塞,单独挤出塞,模压发泡塞等等。通过二氧化碳对聚乙烯进行发泡,形成一个均匀塞体,可以保证每个瓶塞的一致性。但是模压发泡塞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其工艺是加热发泡,导致和螺旋盖一样不透氧,所以在高温情况下很容易被膨胀的酒体顶出,故而使用不多。

8、玻璃瓶塞

以玻璃材质为主体,旁边附有弹性橡胶圈以起到密封效果。有些玻璃瓶塞,其装饰作用大于密封性能,为了保证玻璃塞能顺利起出,其密封部位的宽度(也就是与瓶颈的紧密结合处)非常窄,大约只有2 毫米左右,其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

新类型瓶塞的异军突起,标志著葡萄酒市场的一个巨大改变。全球销售量的连续增长,导致天然软木瓶塞的资源供应紧张,价格上扬。

为了降低成本,各种软木类瓶塞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问题,但导致了其他缺陷,比如:瓶塞断裂、木塞味重、葡萄酒呼吸不好等。

用瓶塞来判断葡萄酒的好坏并不公平,不过我们可以从酒庄对瓶塞的选择,多少了解到酿酒师的用心。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