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成是河南滑县城东五里谢家庄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父亲去世很早,其长兄文山、二哥文林都是被官府迫害而死的。

李文成从兄学会木工。恶霸毛元庆强迫李文成等人修缮老君庙,却不给分文。文成忍无可忍率众找他讲理,毛元庆吓得不敢露面,却暗中勾结官府,反而将文成抓进了监狱。后经乡亲们多方营救方得出狱。从此,文成恨透了官府,每有官差官活,他或称病不往,或躲避逃匿。官府见文成屡召不应,十分恼火,便派差役到文成家抓人。文成再也按捺不住满腔仇恨的怒火,挺身而出痛打了差役。文成之妻张氏见文成打了公差,知道官府不会善罢甘休,即劝文成外出躲避,免得再遭毒手。自己也带著女儿月香到附近沙河头村避难。官府因抓文成扑空,便抄了文成的家。李文成不得不流浪四方,而在流浪中结识了好友牛亮臣。

牛亮臣也是滑县人。曾9次应试落第,做过私塾先生,后又充任县库书吏,因「亏用官项」被迫出逃。二人一见如故,相互倾吐肺腑之言。文成告诉亮臣「要想不受官府欺,除非改朝换天地」后来,两人都参加了反清秘密组织一一八卦教,立志要推翻清朝黑暗统治。

八卦教又名荣华会,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流行于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它以八卦命名,将全教分为干、坤兑、离、震、巽、坎、艮八个分支。文成参加的是震卦。因他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后被推举为震卦的教首。在八卦教中「震卦为八卦之首」,「习教者共听约束」,所以「文成兼掌九宫,统管八卦」,成为八卦教的主要首领。

为了同统治阶级作斗争,李文成在起义准备过程中,又把八卦教改名为天理教。利用传教方式组织群众。天理教提倡贫者互助,入教时交「根基钱」,又称「种福钱」,约定起义成功之后「凡输百钱者,得地一顷」D。农民渴望土地,因而纷纷入教。天理教迅速发展。「南至黄河,北至燕,东至海,西至山,此间数万余人,俱同习教」,滑县成了天理教势力的中心。

为了加强反清力量,李文成和北京八卦教坎卦首领林清取得联系。南北来往,互通声气,天理教势力大增。为使天理教各部人马起义时协同一致。嘉庆十六年(1811年)夏,各卦教首在滑县道口镇集会,推举李文成和林清共同掌管天理教,并广造舆论,宣传李文成是「李自成转世」。编了「若要红花开,须要严霜来」(李文成自称「严霜十八子」)等谶语,准备发动起义。以后,他们又在滑县道口镇和北京近郊宋家庄多次聚会,共商起义大事。约定嘉庆十八年(1813年)国八月十五午时(本文所列时间均采用旧历即阴历)同时起义。林清负责京畿附近的天理教徒直接攻打皇宫,李文成考虑到林清人少,遂决定到时派精兵1000「至京助战」。又约定了用「二八中秋,黄花落地」作为口号。「二八」是指嘉庆十八年的第二个8月,也就是闰八月,「黄花落地」是暗示清王朝将在这一天结束。

为了起义准备万无一失,他们于嘉庆十八年8月初,又在滑县道口镇集会,对起义作了最后的研究布置,决定于那年九月十五(因嘉庆皇帝迷信民间闰八月有天灾人祸,将嘉庆十A 年的间八月改为十九年闰二月,故文中的九月十五实为嘉庆十八年国八月十五)南北同时起义,互相支援,起义军用白旗为号,士卒皆以白巾裹头,白布系腰作为标记。并对北上援助林作了具体安排。会后,各地天理教徒纷纷行动起来,打造兵器,制作旗帜,积极准备迎接起义的到来。

正当起义日期迫近的时候,封建官府的爪牙、滑县巡检刘斌在密访中发现有铁匠打造兵器,急告滑县知县。知县强克捷闻报后,狗急跳墙,遂于九月初五日将李文成、牛亮臣等逮捕入狱,并将李文成双腿打断。滑县教徒为营救文成,遂于旧历九月初七提前起事。他们在宋元成和文成妻张氏的指挥下,里应外合,冲入县城,打开监狱,救出李文成和牛亮臣,占领县衙。清兵滑县把总戚明彰闻变后,急忙率兵前来镇压,被起义军当场击毙。巡检刘斌在梦中惊醒,还没来得及抵抗,就被砍掉了脑袋。平时作威作福的老爷们吓得四散逃窜,起义军很快控制了全城。知县强克捷狼狈逃窜到封丘,畏罪自杀。

在起义军取得胜利的欢呼声中,李文成自称「大明天顺李真主」,以牛亮臣为军师,宋元成为元帅,起义军打开仓库,没收官吏豪绅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并且积极扩大起义队伍。李文成在大好形势下「分众守城,联络各处,据守要塞」,并乘胜进军,占领滑县重镇道口。进围浚县,准备西进北上。与此同时,山东、北京等地的天理教也纷纷举行起义。特别是林清指挥京畿附近的起义军直捣清朝皇帝居住的老巢——紫禁城。

按原定计划北京起义是要等到滑县援军到达后再行动的。但因滑县各地天理教被迫提前起义,受到清军围攻,无法派兵北上。林清不知道滑县被迫提前起义,仍按原决定,于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派200余人分两路进攻紫禁城,起义者以「白帕其首为号」③,攻入清廷皇宫,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宫内惊惶万状,临时由他八子宁(即后来的道光帝)调火器营入宫班击,起义军与清兵在隆宗门前展开激战,以至现在隆宗门匾额上,还保存著一支当年起义军射向清朝统治者的箭头。但终因力寡势孤而失败,林清也在京郊黄村被捕遇害。

攻打皇宫的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使清廷大为震惊,嘉庆皇帝哀叹说:「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派那彦成、杨遇春为正副钦差大臣,并急忙从河北、山东等地调精锐兵马,日夜兼程驰赴河南,妄图将起义军一口吞掉。

由于清军从四面八方向滑县一带扑来,起义军停止了对浚县城的攻打,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滑县城和道口镇一带,准备同敌人展开新的斗争。十月二十七日晨,那彦成分兵七路向道口镇进攻,天理教主要首领徐安国率领起义军2万人英勇迎战,激战两天一夜,击溃了清军多次进攻,但由于援军被阻,伤亡过大,徐安国只得率领余部突团撒退到滑县城里。

道口镇的失陷,使起义军的大本营滑县失去了屏障,直接暴露在清军的攻击之下。清军攻陷道口镇之后,立即将滑县包围,妄图使起义军「抓城致毙」,整个局势对起义军极为不利。在这危急时刻,十月初一李文成决定立即改变战略方针,扭转被动局面。由牛亮臣等坚守滑县城等待援军,他与另一首领刘国明率1000多起义军,挺进太行山区,联合山西、河北的天理教扩大军事力量,再回头接应滑县,合力粉碎清军的围剿。

豪,多成等经过河南的长垣、封丘、延津、阳武、新乡、获嘉向太行山区进发,沿途群众踊跃投奔起义军,这支队伍到达辉县境内已发展到4000多人,后因在清军的追击堵截下,被迫昼夜宾士,占据了辉县西北60里侯兆川的险要据点司寨,但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在司寨北边的白虎岗中了清总兵杨芳的埋伏,3000多名起义军除少部分突出重围退回司寨外,绝大部分都在同敌人搏斗中牺牲。

白虎岗血战一结束,清军军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向司寨发起猛攻,寨内800多名起义军在李文成的亲自指挥下,顽强拒守。清军用火攻等毒辣手段打败起义军,攻破司寨,刘国胜壮烈牺牲。李文成和李克俊等50多名起义壮士,据守碉楼,在力尽援绝的最后时刻,毅然下令举火自焚,起义军800多人全部殉难。

在滑县,自李文成走后,他的妻子张氏和牛亮臣率2万义军坚守县城90天。清军攻下司寨后,又集中兵力把滑县天理教的外围据点逐个击破,同时加紧围攻滑县县城,并严密封锁山东、直隶等地天理教援军的道路。清军最后于十二月十日用掘地道实火药崩城的办法把城攻破,起义军同清军进行了英勇的巷战。文成之妻张氏在城陷时,从容镇定,毫无惧色,部众劝她化装成难民逃走,张氏却厉声说:「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然后她「挥双刀死斗」,「击杀数十人,乃阖门自缢」。小女硬姑娘(月香)年仅12岁,也抽刀自刎。

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滑县于十二月十二日中午陷入敌手。城内2万多名起义军也全部壮烈牺牲。牛亮臣等负伤被俘,被送到北京,英勇就义。坚持了93天的天理教农民起义被没在血泊之中。

以李文成、林清等人领导的天理教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至今,在滑县还流传著:「李文成,真英勇,杀贪官,救百姓」的歌谣。他们的业绩将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永放光芒。

文章摘自:《河南乡土历史》,责任编辑:晓东;更多精彩,请关注豫史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