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层次的大师是无法分高下的。


18-06-26 阿庆1120 + 关注献花(0) 收藏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𫖯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现在主流评论确实是把陈洪绶和徐渭抬得比明四家还高了。但我喜欢唐寅、周臣、仇英远远超过陈徐二人。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最。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著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我感觉艺术没有可比性,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在艺术上面的特点和缺点。看欣赏的人更欣赏哪一种。


没有可比性。更没有高低之分。


艺术人才有显潜之分,很多人死后哀荣,他已经很不错了


每个时代的审美标准肯定是有差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