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有书」,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带你读完52本好书

2000万阅读爱好者关注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声音资源载入中...

文 | 语不惜 · 主播 | 佳凝

 

之前,一篇名为《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刷屏。

文中称,一对八零后小夫妻,他们没有给孩子买800万的学区房,而是双双辞职,带著他们5岁的儿子去环游世界了。

 

那些旅行中的照片,

小男孩都是永恒的主角,孩子的眼睛清澈如溪水般,透著纯粹,是那样的无忧无虑。

 

看得出来,孩子是发自肺腑地沉浸在了旅途的美景中。

 

这篇文章引来一片争议。

 

有人赞许:

「比起800w的学区房,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富养不是金钱,而是眼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形成主观意识,明白人生意义,有的人穷极一生忙忙碌碌也不清楚自己是谁。」

 

 

有人质疑:

「世界旅行对于家长的知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只要自己有足够多的知识,上哪儿也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

 

 

「这是一碗毒鸡汤,更是一种变相炫富。」

「有钱人是可以任性的。」

 

虽然,我有一颗急迫带孩子见世面的心,但要我辞掉工作,举家去环游世界,那是万万不可的。

 

毕竟,诗和远方,是需要经济基础的。

 

我提倡带孩子去旅行,但不是让人抛弃一切去旅行。

 

你可以一个月或者一年出去一次;

如果没有钱,还可以去乡村、户外;

 

甚至,我们可以读万卷书,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也是一种别样的旅行。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就是带给他更大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和环境,培养他生存的技能,并且鼓励他勇敢地去追求和探索。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答:你认为是否应该带孩子去旅行?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

你信不信,对于一个内陆长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海的愿望比什么都强烈;对于一个南方长大的孩子而言,看一次雪才是他/她的梦想。

 

深以为然!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带孩子去旅行。

 

不要说孩子小,带他去旅行就是浪费时间,玩了也是白玩。

 

这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中秋节,去北京和同学小聚,同学家7岁儿子和我畅谈甚欢。

 

去颐和园,看到昆明湖,他解释说,这个湖是个人工湖,虽然叫「昆明湖」,然而昆明没有这个湖,这湖的名字取自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

 

爬万寿山,见到松柏和松鼠,他跟我讲在东北老家,跟奶奶上山挖蘑菇、采摘野生的木耳、捡松子的故事。

 

去佛香阁,他跟我说,昆明的金殿,是李自成的故居,每天香火旺盛……

 

孩子丰富的阅历,让我这个成年人感觉,自己那点历史、地理、自然知识,被甩出了几条街。

 

同学的老公,自孩子出生一直在外地上班,那几年,他们就像随军打仗一样,带著孩子走南闯北。

 

孩子跟著父母,辗转各地,开了眼界,见识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而这些是书本知识给不了的。

 

他走过的那些路,见过的那些人,听过的那些故事,欣赏过的那些风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中,丰富了他的语言和想像力。

 

美国生物学家马克·罗兹维格(Rosenzweig)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基因资质一致的老鼠分为三组,把他们置于三种不同的环境中做观察对比。

 

几个月后,实验结果显示,在有著秋千、滑梯、木梯、小桥等「丰富环境」组环境下生活的老鼠机灵好动,其他两组却目光呆滞。

解剖后发现,老鼠的大脑皮层在厚度、蛋白质含量、细胞大小等方面,都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环境越丰富,大脑发育越好。

 

旅行,恰恰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环境,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大脑。

 

钱锺书先生说:「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旅行,就是面对未知。

 

想要夫妻、亲子关系更密切,旅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旅途中,一家人一起,一块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会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孩子在旅行途中,能跟父母做一些简单的互动,提高孩子生存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亲子关系。

 

《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开播之初,很多人都调侃陈小春说,这是儿子带爸爸来参加节目。

 

很少带儿子的陈小春,从一个不会照顾小孩的「甩手爸爸」,逐渐变成了一位会照顾孩子的细心老爸。

 

(图片来源于:爸爸去哪儿)

在旅途中,孩子跟爸爸一起完成一项项任务的同时,不但增长了见识,更学到了与人合作的乐趣。

 

带孩子旅行,其实不一定非要去多么远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去名胜古迹。

 

哪怕是家门口的公园,陪孩子一起观察他没有注意过的事物,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前段时间,李亚鹏在微博晒出带女儿李嫣回乡下游玩的照片,获赞无数。

 

他写道:「暑假来临,一路高铁回乡下祖宅小住几日,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一顿饺子、一锅烩菜、田间转转、镇上逛逛、看看亲戚、见见故友、日月同辉、天地共存。」

 

李亚鹏每年都要带李嫣去十三陵水库,对24节气做实地观测,风雨无阻地坚持了7年。

 

他们背著各种工具,背著很厚的《本草纲目》,去固定的地方做水温的测试,空气湿度的测试,观察植物、动物,采集标本……

(图片来自微博:一号立井) 

心理学实验证明,大自然中存在著很多对人类有滋养作用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唤醒人类复杂的智慧系统。

 

生命,是大自然永恒的主题,旅行会让孩子见识前所未见的大自然美景,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把孩子还给大自然,让他们在获得欢愉的同时,学到知识。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一书的作者朴善娥说,自己与女儿小纯阳的每一次际遇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都让心灵起航。

 

  • 旅行中,他们被欺骗,但这让孩子学会了宽容跟理解;

  • 旅行让他们重新认识了亲情,唤醒了孩子内心深处的亲情;

  • 旅行让他们享受著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与关爱,让孩子懂得了感恩……

旅行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人生、开阔眼界,甚至可以带来人生的转折。

 

马云曾经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为学英语,少年马云经常到西湖给外国人做免费导游。

 

他做导游期间,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在莫利的邀请和帮助下,1985年,马云到澳大利亚旅行了29天。

 

这次旅行,改变了马云的一生,他见识了新世界,在国外,他见到了电脑,并使用了电脑。后来他一直和莫利保持书信往来,了解到了很多知识。

 

马云自己说,因为那次出国,他的人生彻底改变。

 

王家卫在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人这一生,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最好的旅行是让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想起苏轼那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一个人,见过天地之大,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旅行带给人的好处,也许要在几十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尤其是童年,给人的记忆很深刻,它可能出现在未来人生的几十年里。

 

一位著名的摄影师曾说:「少年时代看过的风景,会长留在脑海中。直至成人后,面对人生的分岔路时,给予我们鼓励与勇气的,可能不是曾经说过的话,而是那曾经看过的风景。」

 

某一次你遇到挫折,想起自己曾经爬过的山崖,看过的流民,你的抗压能力,你的内心力量会比别人多很多。

 

你这一路所看到的风景、遇到的人、听到的故事,都会对你有所启发,让你更加懂得生活的意义。

 

你喜欢带孩子去旅行,是想让他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你喜欢让孩子去体验,是想让他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你希望让孩子跋山涉水去探险,是想让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

 

成长在路上,旅行是一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修行。

 

人这一辈子,走过的每一步路都算数,带孩子去旅行,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可以意气风发,也可以自我成长见识世界,也可以顶天立地做更好的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时候的旅行就是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等待几十年后,枝叶茂盛,收获累累硕果。

??

背景音乐 | 《旅行》-许巍

记 得 拉 至 文 末 为 有 书 君 点 赞 哦 !

#好书免费领#

 

高情商的女人

做事总能顺风顺水

十一假期,你和别人不一样

好书限时

免费

读完这10本书

让你成为

高情商的女人

??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

领取

作者:语不惜,有书原创作者。

有书,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公众号:有书。

主播:

佳凝,电台主播,微信公众号:佳凝我知道,

微信号:jianingwozhidao。

让我们一起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 

点击

阅读原文

,【

立即免费领好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