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爆发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事件震惊世界,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又是一个种族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绝对不允许在欧洲腹心地带,出现一个不是日耳曼人建立的强势政权,因此出动战机轰炸南联盟,这是小国政权的悲哀,也是非日耳曼族裔的悲哀。

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首次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獠牙」,而美国则借此行动一举扬名天下。

发生在1999年4月12日的北约组织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事件,是欧洲二战后历史上首次爆发的军事战争,同时也是北约历史上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次轰炸欧洲国家的军事案例。这场军事行动从1999年4月12日开始,到同年6月10号结束,历时一共59天,就彻底摧垮了南联盟这个欧洲军事强国。

从军事角度来看,在此次北约军事行动中,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集团,首次向世界展示出了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通过新型的军事作战手段,以零伤亡的结果,彻底摧垮了一个欧洲中等军事国家的对外防御力量,让世人认识到了美国和北约的强悍军力。

美国之所以一直都强力要求空袭南联盟,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具有向世界展示去真正军事实力的渴望。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军事力量由于连续在朝战和越战上的失利,以及在美苏争霸时处于下风,导致世界各国普遍失去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畏惧。因此美国人下定决心,要在南联盟战争中展示实际,重新获得对世界各国的军事上的震慑。

北约轰炸南联盟是一个清除「异己」的军事行动,绝非北约组织说声称的那样公平公正。

南联盟是一个欧洲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由斯拉夫民族主导的国家,这个国家却从来都没有加入过北约组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与由日耳曼人主导的其他欧洲国家之间,存在著格格不入的对立关系。

此外这个国家在其成立之初,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它的领导人铁托的带领下,执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因此在欧洲各国抱团对抗苏联的时候,可以说是被孤立在欧洲以外的国家。

正是由于南联盟采取的不结盟对外政策,导致以及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国家在战略上,成为欧洲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必须要在战略上削弱这个国家于是人为推动了科索沃的独立,并最终借机打垮了这个国家。

所以在1991年的时候,美国领导下的北约集团,不断「炮制」科索沃地区的人权危机,并以「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最终迫使南联盟放弃科索沃。

很显然人权问题并不是战争的起因,而北约的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败南联盟政权,其中最重要的证明就是北约在科索沃战争胜利之后,以犯有包括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屠杀罪为名,逮捕了前南联盟主席米洛舍维奇,并将其引渡到前南国际刑事法庭。

但是在经过庭审之后,前南国际刑事势法庭最终还是在是在2015年2月3日的时候,宣布「塞尔维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巴尔干战争中未对克罗埃西亚犯下种族屠杀罪行」,这也就是说国际上米洛舍维奇的指控并不成立。而与这个结果形成对比性讽刺的是,米洛舍维奇本人并未在结案之后获释,因为他早已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前南监狱中去世了。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南联盟和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两个慨念,铁托的南斯拉夫于1992解体,分裂成5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南联盟是其中之一。南联盟继承了铁托时期南斯拉夫的主体,但当时有2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而南联盟只剩下了10.2万平方公里。

南联盟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全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8.8万平方公里,黑山1.38万平方公里,塞尔维亚境内有两个自治省,其中一个是科索沃。科索沃90%是阿尔巴尼亚人,是一个以阿族人为主体的地区,1989年,塞族和阿族矛盾升级,阿族盛行民族独立运动,当时担任塞尔维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压制阿族的民族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南斯拉夫解体后,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成立共和国。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组织,开始用暴力手段搞分离运动,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的措施镇压,派遣了大批塞族军队和武装警察进驻科索沃清剿,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就造成了科索沃战火连天,伤员增多,大量难民进入西欧。

南联盟对「科索沃解放军」的打击,其实是南联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一场内部战争,和俄罗斯打击车臣分离主义是一回事,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著人道主义维护人权的幌子,未经联合国授权,公然插手南联盟内部事务。

1999年3月24日19.00时,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以美国为首的所有北约成员国都参加了联军,罗斯福号航母驻扎于亚德里亚海,舰艇和潜艇发射了BGM-109战斧巡航导弹,义大利、德国、西班牙执行了轰炸贝尔格莱德,北约还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集束炸弹和贫铀炸弹,共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轮番轰炸,造成2000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无家可归,给南联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北约共出动了1150架战机,突施了2300余次空袭,投下22000吨炸弹。

北约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地轰炸南联盟呢。?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解体南联盟,消灭或削弱米洛舍维奇的南共政权。还有1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南联盟在巴尔干半岛上,西欧认为还是太大,威胁到他们的安全,科索沃闹独立,正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助阿族人一臂之力,完成阿族人的独立愿望。南共政治体制,不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苏联解体了,南联盟是第二个目标,苏联是靠软的、文的解决的,现在用硬的、武的试试看。

还有就是进行一次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实战表演,秀肌肉给妄想挑战他们权威的国家看看,所以要将先进武器悉数亮相,以起到震慑作用,什么联合国不联合国的?他们就是联合国,想打谁就打谁,精准打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也是他们不可一世的具体表现。

北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亲西方的政权,以实现欧洲一体化,不过北约的力量不够,还是要借助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要实现全球霸权,也得有北约的协助,在短时间来看,好像美国和北约是一回事,但眼光放长远点,也许有一天,他们自己相互之间会动起手来也说不定哟?大家说是不是啊?

谢谢阅读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帝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轰炸持续了78天,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毁坏。最终肢解了南联盟。

北约轰炸南联盟,表面上看是因为科索沃的所谓人道主义危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源于美帝为了自己的世界霸权。

通过轰炸南联盟,支持科索沃从南联盟中分裂出来,美帝一石数鸟,其目的主要有那么几条:

1、进一步削弱南联盟,使得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巴尔干半岛上对美帝不友好的势力进一步衰弱。

2、打压俄罗斯,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削弱俄罗斯在欧洲和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3、打压欧元,打压欧盟,让欧洲进一步陷入动荡,促使国际资本撤离欧洲,使得欧洲国家只能继续当美帝的小弟,打掉和减缓了欧盟的崛起希望。

4、对世界其他地区发出警告,进一步宣示美帝的世界霸权。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第三和第二条。

所谓欧元(Euro)是欧盟中19个国家的货币。欧元的19会员国是德国、法国、义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希腊、马尔他、塞普勒斯 。

1999年1月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的唯一合法货币。

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不加以阻止,欧洲统一将会进一步加快步伐。假设欧洲进一步统一成一个整体力量,将对美帝的霸权形成强有力的挑战。这一点当然不是美帝愿意看到的。貌似其他世界大国内心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只是现在为了对抗美帝的压力,有时候东方大国会比较暧昧的表示支持欧洲一体化。

欧元刚开始实行时,其对美元的比价几乎是1比2,由于轰炸南联盟,造成欧洲形势紧张,政治动荡。国际资本都有一个避祸趋势,这样就能迫使国际资本流出欧洲。按照美帝的如意算盘,这些资本会流向美国。但是却忘了在东方某大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向上、人民勤劳、配套产业齐全,这些逐利的资本大部分并没能如美帝所愿流向大美利坚,却流向了东方大国。

这之后,美帝又搞了个利比亚,搞了个阿拉伯之春,又怂恿其大表哥玩脱欧,造成大批难民涌入欧洲,进一步让欧洲社会陷入动荡和不确定。

现在的欧元与美元比价基本在1.1比1。

这其实就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春秋战国,合纵连横,是更大的一个三国演义。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实行休克疗法,政治上向美欧靠拢。初衷自然是跟经济发达的欧美搞好关系,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俄罗斯庞大的体量,结果是妾有情郎无意,美帝依然把俄罗斯作为自己在世界格局上的霸权的竞争力量、敌对力量。不论俄罗斯是共产党执政还是其他党执政,不论俄罗斯是否愿意跟美帝和平共处,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帝也必然要打压俄罗斯,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南联盟继承自南斯拉夫,其主体民族与俄罗斯的东斯拉夫在古代是属于一个族群。进一步打压南联盟,既削弱了俄罗斯天然盟友的力量,又进一步打压了俄罗斯。

而通过轰炸南联盟,向全世界进一步宣示了美帝的力量强大,好让世界都屈服在美帝的淫威之下。

只是美帝没有想到,东方大国韬光养晦,埋头苦干,这之后又用了不到二十年,通过十四亿人的艰苦努力,实力进一步接近,部分领域甚至赶超。

所谓的科索沃独立,其背后的推手就是美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南联盟军队自然要对分裂势力开展斗争。美帝就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其后一连串的行动。


诚邀,如题。北约为什么要轰炸南联盟?原因其实很简单

南斯拉夫是曾经东欧的一个大国,也是在欧洲除开苏联之外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在铁托的代理下,南斯拉夫获取了极大的成功,军事政治经济在欧洲都是排得上号的,百姓生活富足,可谓国泰民安,然而南斯拉夫的国情历来杂乱,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长期以来受地缘政治、民族矛盾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铁托在位的时候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南斯拉夫在1980年后开始走下坡路。

北约想干掉南斯拉夫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了,至于为何要直接轰炸,那肯定是找到借口了呗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矛盾加剧,北约支持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分裂实力独立,南联盟坚决反对北约干涉内政,反对北约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北约寸步不让,导致两边矛盾全面激化,终究演变为科索沃战役,1999年3月24日,北约以「维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举动轰炸南斯拉夫,科索沃战役彻底迸发。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苏联时期,莫斯科一直都觊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巴尔干半岛,但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权,并没有沦为苏联在南欧的卫星国。

但世事无常,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铁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去世,仓促的甚至连接班人都还没有来得及确定!这一重大变故使得原本在铁托领导下相对稳定的南斯拉夫联盟瞬间陷入动乱纷争……

几乎在苏联解体的同时,南斯拉夫彻底土崩瓦解: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黑、马其顿纷纷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则组成了南联盟!与此同时,以塞尔维亚为主的南斯拉夫内战随之全面爆发。图为铁托(左二)七十年代访美

而科索沃战争便是组成南斯拉夫内战的一部分!自铁托去世后,从1945年起就被并入塞尔维亚的科索沃也开始积极寻求独立,这也直接确定了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尤其是当科索沃看到许多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纷纷获得独立后,其谋求同等地位的决心更加坚定。1996年,科索沃成立了一支由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武装力量并试图通过武力来获得独立;但却遭到了米洛舍维奇的强势镇压!图为米洛舍维奇

此后,科索沃地区的武装冲突愈发频发、严重,但南联盟的米洛舍维奇却不打算做出丝毫退让。于是,在背后一直支持科索沃独立的美国加大了对该地区事态发展的关注!

在美国看来,有效的控制巴尔干半岛是其在苏联解体后重建世界秩序的重要环节,而米洛舍维奇领导下的南联盟正是美国实现这一战略的最大绊脚石!随著科索沃危机的深入,美国终于决定直接介入……B-2战略轰炸机曾是轰炸南联盟的主力

1999年3月24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打著"保护科索沃人权"的旗号,开始对南联盟实施长达七十八天的空袭……在此期间,北约的一千多架飞机累计出动32000余次,总计投弹达13000多吨……

综合而言,北约之所以悍然对南联盟发动军事打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翻阻碍美国控制巴尔干半岛的米洛舍维奇政权;这与后来的伊拉克、利比亚战争异曲同工!

我是军武最前哨!

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带来精彩内容!


本文较长,将详细为您讲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来龙去脉。

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直接导火索是科索沃问题。

科索沃,从法律上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现在已经事实独立。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北约轰炸南联盟就是由这个问题导致的悲剧。

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区的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他们就在科索沃地区居住。直到阿尔巴尼亚人定居的一百多年后,斯拉夫人才开始在包括科索沃在内的巴尔干半岛定居。

开始的时候,两个民族和睦相处,倒也相安无事,但是又过了一百多年,这种平静的局势就被打破了,公元9世纪的时候,斯拉夫人中的塞尔维亚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塞尔维亚,12世纪的时候,塞尔维亚吞并了科索沃。

15世纪,塞尔维亚被奥斯曼灭亡,奥斯曼帝国推崇伊斯兰教,信仰基督教的塞族人逃往附近的基督教国家和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开始大量进入科索沃地区。定居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人占到了科索沃总人口的六成以上。

后来巴尔干半岛被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分割统治了几百年。为了便于统治,他们在巴尔干地区成立了几个傀儡政权,这也就是巴尔干地区几个「王国」的由来。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被塞尔维亚、黑山和希腊组成的联盟打败,巴尔干半岛各族人民获得解放。他们觉得以前受欺负是因为单个民族的力量太单薄,就商量要把巴尔干半岛的民族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国家,于是在1918年,巴尔干半岛上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斯洛维尼亚王国」。

您也许会问,这国名里为什么没有科索沃和阿尔巴尼亚呢?

这也正是科索沃问题的起源。

阿族虽然在科索沃地区人数居多,但在整个巴尔干半岛上依然是人单力薄,没有发言权,没有人考虑他们的利益和诉求。

不仅如此,更让他们觉得难以接受的事情还在后面。 1929年1月,国王亚历山大一世觉得原来的体制受约束,就悍然废除了宪法,搞起了独裁统治,还把国名也改成"南斯拉夫王国"。为了笼络人心,亚历山大对手下的将军和权贵进行封赏,把科索沃阿族人的土地没收后分给那些亲信。

南斯拉夫国王的举动使阿族人彻底沦落为这个国家的边缘人,埋下了深深的民族仇恨,这也为日后的民族纷争埋下隐患。

到了二战的时候,南斯拉夫王国被轴心国瓜分,义大利在科索沃成立了「大阿尔巴尼亚」国,阿族人拍手称快。 到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南斯拉夫军队和阿族武装因为科索沃的控制权发生激战,阿族人被打败,科索沃再次成了塞尔维亚的一部分,数以万计的阿族人被驱逐到土耳其。

1945年,铁托成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但作为前南境内五大民族之一的阿族却并没有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仅仅获得了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地位,依然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部分。

正因如此,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为科索沃地区的归属的纷争不断,没有获得相应地位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更觉得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遭受不公平待遇,举行过无数次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只是因为强人铁托在位,阿尔巴尼亚人始终没敢兴风作浪。

1980年,南斯拉夫统治者、铁腕总统铁托去世,被长期掩盖的民族矛盾终于爆发。

科索沃的阿族人怎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决心放手一搏,为争取独立而斗争!

科索沃阿族的独立运动得到同样由阿族人占多数的邻国阿尔巴尼亚的大力支持。 1981年,科索沃的阿族学生走上街头,举行要求独立的大规模示威,示威学生和军警爆发流血冲突。

1989年,前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下果断下令部队和警察进驻科索沃平定骚乱。

(米洛舍维奇)

1989年2月。塞尔维亚共产党领袖米洛舍维奇为了打击阿族人的独立运动,宣布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取消,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日趋激烈。米洛舍维奇为了维护统一毫不手软,对阿尔巴尼亚族分离分子进行严厉镇压。

1991年,科索沃阿族公投宣布独立。受到阿族人鼓舞,同年6月,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独立;11月,马其顿独立; 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勉强支撑著南斯拉夫的架子。

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但对于科索沃的独立,米洛舍维奇始终不予承认,始终采取强硬手段镇压,坚持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南联盟)的一部分。

1996年,阿族成立「科索沃人民解放军」,开始武装斗争。米洛舍维奇进行全国总动员,派数十万正规军开进科索沃企图 一举消灭阿族武装。

但进入科索沃的军队遭到阿族武装的顽强抵抗,数量和装备占压倒优势的塞尔维亚军队一时难以取胜,人数很少的阿族武装却依仗熟悉地形的优势让塞族军队陷入战争泥潭。 持续不断的冲突让无数人死于战火,几十万平民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科索沃的持续冲突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他们觉得南联盟的行为破坏了美国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更不允许南联盟这样一个共产主义体制的国家在巴尔干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做大、做强。

因此,介入科索沃危机,打压南联盟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唯一选项。

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正式决定介入科索沃危机,直接站到了南联盟的对立面。

1999年2月,北约提出让坚决科索沃冲突的方案。方案包括——南联盟撤军,解散科索沃人民解放军,北约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给阿族自治共和国地位等条件。

米洛舍维奇领导的南联盟坚决不向西方国家屈服,坚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北约在1999年3月19号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 5天之后,北约秘书长宣布,因为最后的外交努力失败,为了制止南联盟对阿族人的「种族屠杀」,北约对南联盟代号"盟军"的空袭行动正式开始,一场没有得到联合国允许的不义之战开始了。

(我是小约翰,感兴趣就点个关注哦)


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空袭南斯拉夫,轰炸南斯拉夫科索沃省的塞尔维亚军事阵地。北约的进攻是为了回应塞尔维亚军队于3月20日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发动的新一轮种族清洗。

科索沃地区位于中世纪晚期塞尔维亚帝国的核心地带,但在塞尔维亚在科索沃战役中失败后于1389年输给了奥斯曼土耳其人。当塞尔维亚于1913年从土耳其重新控制科索沃时,在阿尔巴尼亚族人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几乎没有留下塞族人。1918年,科索沃正式成为塞尔维亚的一个省,其中包括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那,黑山,斯洛维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马其顿。然而,铁托最终屈服于科索沃要求更大的自治权,并且在1974年之后科索沃作为独立国家存在,除了名称之外。

塞尔维亚人反感科索沃的自治权,这使他们能够反对塞尔维亚人的利益,1987年,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被选为塞尔维亚领导人,承诺恢复对科索沃的塞尔维亚统治。1989年,米洛舍维奇成为塞尔维亚总统,并迅速采取行动压制科索沃,剥夺其自治权,并在1990年派遣部队解散其政府。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导致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1992年巴尔干危机恶化为内战。建立了一个仅由塞尔维亚和黑山小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国家,科索沃开始了四年对塞尔维亚统治的非暴力抵抗。

好战的科索沃解放军于1996年出现,开始攻击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在阿尔巴尼亚获得武器后,科索沃解放军于1997年加紧进攻,促使塞尔维亚军队于1998年2月至3月对叛乱分子控制的德雷尼察地区进行了重大攻击。数十名平民被杀,科索沃解放军的入伍率大幅增加。7月,科索沃解放军在整个科索沃发起攻势,夺取了对该省近一半的控制权,然后在夏天晚些时候被塞尔维亚人反击。塞尔维亚军队将成千上万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赶出家园,并被指控屠杀科索沃平民。

10月,北约以空袭威胁塞尔维亚,米洛舍维奇同意允许数万名难民返回。然而,战斗很快恢复,1999年2月在法国朗布依埃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的谈判以失败告终。3月18日,在塞尔维亚代表团拒绝签署一项要求科索沃自治和部署北约部队执行协议的协议后,巴黎进一步的和平谈判破裂。两天后,塞尔维亚军队在科索沃发起新的进攻。3月24日,北约空袭开始了。

除塞尔维亚军事阵地外,北约空袭还针对塞尔维亚政府大楼和该国的基础设施,以破坏米洛舍维奇政权的稳定。轰炸和持续的塞尔维亚攻势驱使数十万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进入邻国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黑山。这些难民中的许多人在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被空运到安全地点。6月10日,当塞尔维亚同意达成和平协议,呼吁塞族部队撤出科索沃并由北约维和部队取代时,北约轰炸结束。

除了在阿尔巴尼亚的一次训练任务中遇难的两名美国飞行员外,没有一名北约人员在78天的行动中丧生。然而,有一些不幸事件,例如导致科索沃阿尔巴尼亚难民,科索沃解放军成员和塞尔维亚平民死亡的计算错误的爆炸事件。

6月12日,北约部队从马其顿进入科索沃。同一天,俄罗斯军队抵达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迫使北约同意共同占领。尽管存在维和部队,但返回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对科索沃的塞尔维亚少数民族进行报复,迫使他们逃往塞尔维亚。在北约占领下,科索沃自治得到恢复,但该省仍然是塞尔维亚的正式部分。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于2000年10月被贝尔格莱德的一场民众革命赶下台。他被民选的伏伊斯拉夫科斯图尼察所取代,后者是一位温和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承诺在经过十年的孤立后将塞尔维亚重新融入欧洲和世界。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于2006年3月11日在荷兰的监狱中因危害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被审判。由于他的去世,法院没有作出任何判决。


北约轰炸南联盟的表面上是出于对塞黑种族战争的打击,但根本目的其实是美国的敲山震虎和隔山打牛。

欧洲的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既是斯拉夫人前往中西欧的门户,又是阿拉伯人前进欧洲的要地,谁控制了巴尔干,谁就控制了欧洲的制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塌而南斯拉夫成立,这使得原本想介入巴尔干半岛权力真空的英、法、德等国嫉恨不已,所以当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时,第一个承认的就是德国人。

当然美国人刚把苏联打趴下,这面还没把俄罗斯势力彻底赶出巴尔干,那面欧洲就已经对于巴尔干蠢蠢欲动了,欧洲要是得了巴尔干势必会加速统一,一个统一的欧洲明显不符合美国利益。正在此时正好塞尔维亚不听话要重新恢复南联盟,并且制造了种族问题,所以倒霉的塞尔维亚人就被美国拿来祭旗了。塞尔维亚的「被祭旗」大大刺激了欧洲人,这就是美国的敲山震虎。

而隔山打牛则是借机彻底把俄罗斯势力赶出巴尔干。自从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从巴尔干收缩,但由于同为斯拉夫民族,所以仍然在塞尔维亚保持影响力。而俄罗斯势力不离开巴尔干,又成为欧洲干涉的借口,自然引来了美国的关注,所以美国一边借著打南联盟另一边在哄走俄罗斯势力。

所以美国轰炸南联盟,遏制欧洲的同时,又赶走了俄罗斯,这成为北约轰炸的真实意图。


基于南斯拉夫地缘重要性,美国和欧盟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在俄罗斯被「民主政治」改革及经济「休克疗法」搞得政治决策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由以美国为首北约,实施地为期78天的轰炸。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南斯拉夫的地缘重要性

仅从地图上来看,南斯拉夫地理位置,于美俄欧三方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对俄罗斯而言,南斯拉夫是前苏联留给俄罗斯的一份战略遗产,其地处欧洲核心地带,是控制西欧法德通往地中海、直达中东的陆上通道,是一块具有战略价值的飞地;对美国而言,南斯拉夫是防止欧盟登陆中东、整合地中海经济圈的战略支点;对欧盟而言,南斯拉夫是其整合全欧洲经济的关键,也是获取中东石油资源的陆上交通要冲,更是整合地中海经济圈的战略起点。

美欧轰炸南联盟的战略动机

美国方面,战争之初,欧盟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发行了自己的货币-欧元,并以欧盟自身的经济实力背书,当时美欧之间的汇率为1.2美元兑1欧元,欧元在世界上绝对是硬通货,形成「强欧元-弱美元」的局面,加之欧盟经济的发展预期,美国的资金和人才、技术势必会流向欧盟,面对欧盟金融及经济的威胁,美国不能坐以待毙,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欧盟方面,在当时欧盟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随著欧元的诞生,甚至有赶超美国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拓展发展空间和获取战略资源(石油)是其无法回避的两个战略议题,整合地中海经济圈的前提是整合欧洲内部,获取中东石油的前提是油路畅通,两个议题重合之处便是南斯拉夫。但南斯拉夫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欧盟不得不面对「经强军弱」这一现实,自身根本无法将俄罗斯挤出南斯拉夫,基于此,从长期利益角度思考,欧盟只好请美国率领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轰炸。

战后美欧利益得失

美国方面,从经济金融层面,战后,美国不仅在汇率方面重获主动权,0.8美元兑1.0美元,将局面扭转为「强美元-弱欧元」,将「巴尔干」这个火药桶引爆后,欧洲已处于动荡不安中,从趋利避害的角度出发,欧洲的人才、资本、技术源源不断的来到了美国,促使美国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大国博弈层面,科索沃战争导致俄罗斯对欧洲的不信任,并借此便利,美国将俄欧之间的缓冲地带东欧尽收囊中,在欧盟的无心「协助」下,实现了北约东扩,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同时也将科索沃战争的后续处理权,牢牢把握在手中,将欧盟注意力聚焦于此,使无暇他顾。

欧盟方面,得到的是借美国之手,拔掉了俄罗斯插在自己腹部的这根钢钉,打开全面彻底整合欧盟的空间,同时随著北约东扩,欧盟也进行了东扩。失去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欧盟经济发展的预期,导致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进展被无限延后,直到今天,欧盟「国家化」依然进展缓慢;二是「欧俄」间的「互不信任」,为美国对联结欧洲与俄罗斯的战略通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三是,战后的巴尔干成为世界大国各方博弈的战略制衡点,变成了欧盟的「软肋」。


南斯拉夫的国情向来复杂,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由于没有主体民族,导致南联盟凝聚力不足,一旦国家动荡,很容易走向分裂。南联盟领导人铁托逝世后,失去了强大领袖的南斯拉夫逐渐走下坡路。而后任领导人能力不够,无法妥善处理好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问题,联盟内各个共和国独立倾向。二战时期,阿族投靠纳粹,对兄弟民族搞种族屠杀,二战结束后,又受到兄弟民族报复。在铁托的领导下,民族矛盾又没有化解,只是被搁置了而已。后继领导人能力不足,民族矛盾开始被一些野心家利用,发展起来!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南联盟的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法国进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双方都对方案内容不满,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谈判陷入僵局。1999年3月15日,阿尔巴尼亚族代表与塞尔维亚方面最终谈判破裂。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1999年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轰炸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心北约轰炸南联盟。表面上看是的「人权」问题,但是实际却是美国及欧洲国家希望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巴尔干半岛挤出去。俄罗斯一直与塞尔维亚的关系非常亲密。从民族上来说,俄罗斯与塞尔维亚都属于那斯拉夫民族;从宗教上来说,两国都信奉东正教,一直坚称是拜占庭帝国正统继承者的俄罗斯已经让莫斯科大牧首成为整个东正教的领袖;从历史上来说,巴尔干地区的诸国能独立实际上是沙俄与奥斯曼帝国争霸,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而一战之所以沙俄会参战正是塞尔维亚的「推动」。正是由于塞尔维亚与苏联或俄罗斯拥有这么密切的关系,才让其成为北约重点干预的国家。

随著军队及警察等暴力机构的进入,科索沃的流血冲突开始升级。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开始借助人权危机这一借口开始对南联盟进行无差别的轰炸,1000多架隶属于北约的战斗机、轰炸机对南联盟进行了超过38000次的攻击,在亚德里亚海的北约军舰向南联盟的重要战略支点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而在使用的弹药中就有对人身体伤害很大的贫铀弹,战后很多参与南联盟战斗的北约军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而美国当年研究贫铀弹的目的就是为了污染敌方领土,降低其战争的潜能!

因此,不管是为了「人权」,还是为了清除苏联或者俄罗斯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美国领导下的北约都会对苏联或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势力进行打击。

鲜为人知的是,科索沃战争的推动者不是美国,而是欧盟,准确的说是欧盟的领头羊之一——德国。德国和法国之所以能成为欧盟的两个领头羊,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两国在整个欧盟国家中的综合国力。当然他们自己非常清楚,自己虽然是工业大国,但同时又严重缺乏资源,要想真正使欧盟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就必须先解决这一短板。于是,德国人几乎是重走半个多世纪以前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制定却没能走通的道路——控制巴尔干半岛,以打通从德国到中东产油区的陆上通道。雄踞巴尔干的是当年敢于同苏联叫板的南联盟,虽然经历了波黑战争等一系列动荡,但是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而几乎是被解除武装长达半个世纪的德国,显然不可能将其征服。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请美国出山。

战争必然遵循它的客观规律,不会过分的以政治为主导。对于欧盟国家的小九九,美国人自然再清楚不过。明明北约国家拥有碾压南联盟的实力,但就是攻而不破——只打空袭战,不打地面战。曾在100个小时内就把拥有百万大军、装备全套先进苏式武器装备的伊拉克打得一溃千里的美军却在实力远逊于伊拉克的南联盟面前打了78天之久,并且南联盟的军事实力没有得到惨重损失。相反欧盟却损失惨重,在78天的军事行动中,欧洲人由于担心战局失控,于是卷款外逃,导致欧元汇率大幅下跌,超过1万亿美元的欧洲资本进入了美国。更有意思的是,战前欧洲人花费巨资搞起来的科索沃试验田最后被美国分了一半给俄罗斯,继续加剧俄欧矛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