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祥老师,曾号称一代「国嗓」。近年来,他幡然一转,又以「著名艺术家」的身份,大挣其财,可谓长袖善舞。

我看到他的报价,四尺四字已经是13000元人民币。润酬之高,已直追中书协那几个大佬。以至于早有人放言,说论起字画价格,在艺术圈「范曾大师」最贵,在主持界则属赵老师最高,他的书作曾拍出上百万的天价,令人咂舌。

平时而论,在主持界、播音界,说他是泰斗,也并不过分——虽然自「饶颖事件」无情曝光后,似乎晚年不保,大名总和苍老师挂钩,但这终究还是私德问题,是他个人爱好问题。即便有碍观瞻,影响恶劣,就事论事,也没多大必要去酸他。

但这段履历,如果有意义,则大体也在说明,他赵老师只就是个业余写字的,无论卖出什么天价,实质并非书画界中人,中书协也从来没承认过他,正经的艺术圈也不会真的拿他当回事。


所以,赵老师不是书法家。我们讨论他的字,不是在讨论一个书法家的艺术得失。

尽管说,这些年,赵老师确实到处售卖字画,到处显摆自身文化名人的光辉历史,在网路上的炒作不可谓不烈。如果说「书品即人品」这话确实有效,那也得实话说,从赵老师的近年言行与其书作对照来看,他确实心性比较浮躁,严格意义上连成为书法家的素质他都不大具备,其字也浸染著一股浮躁的个性与精神取向。

总体而言,他的字,不能诬陷他没有临帖,毫无基本功。这样可以逞一时口快,但不客观。至少诸如欧楷,他肯定是勤奋练习过得。但细究起来,他的这些字,终究还只是优孟衣冠徒具形式而已,是所谓「江湖字」,是所谓「名人字」,是所谓「老干部字」,

至于什么「出帖」,什么「入帖」之类,不管是实实在在的,还是玄而又玄的,毕竟都是书家练功到了一定高境时才有的「疑难杂症」,赵老师再如何吹嘘自己,都还和这个建立不起半毛钱关系。


讲书画,赵老师似乎是认真的。据说,他很谦虚,也有所谓「师承」,不是野路子。

我看过赵老师的自述,他说他的书法,功力主要来自临帖,间又拜倒在范增「大师」西裤下称门生过,画则师从一代大家黄胄。这我是相信的。以他的人脉,认证成张大千高足,我都只有颔首臣服的份。

可以我浅见,赵老师的书法,和娱乐圈那些人比起来,说是「入流」也可以,毕竟有临帖的功底在,不算难看,但依然还不能称之为「书法」。他的画,都远比他的字要强得多。

他展示出来的那些字,以楷书居多,当有颜体和欧楷的底子,但是非常浮躁、生硬、局促、媚俗,每个字都是结构都不稳定的堆砌,状如运算元,充斥著油腻的感觉。写的最正规的,都只能说是艺术美体字,没有值得欣赏的价值,和书法应该有的艺术感。

从一方面看,赵老师的字,核心弊端,还是前面讲的,心态太浮躁了,写出的字都是这种情绪的反应。很多人捧他作书家,是因攀名人和无知;而他自己,被周围人宠溺著,似也以书法家自居不疑,那也无非虚荣心在作怪罢了。


但是,还是需要说明的是,赵老师的字再不好,卖出再高的价格,都是买卖双方的事,我等外人没啥好批评的,更没必要眼红。

赵老师退休下来,也是一普通老者,也没混书协和人争位夺名,无非就是爱好写字,修身养性,总比有些老人闲不住流连花丛的好,无可厚非。我本是一喷子也就算了,你们都是正经人,也不必把他的字攻击的体无完肤。

另外,他是以书画家吆喝卖钱,但是充其量,也和我们一样跑江湖混口饭吃的,所谓「能就臭豆腐吃饭就是好胃口」,这是个人本事,更是他「名人效应」的蔓延,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即便不乐见其成,也不必为之忿忿。

只是,也需要多嘴坦言的是,那些艳事性事,虽是私事,但也毕竟是丑闻,你赵老师本来知名度就高,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如存廉耻心,似乎爱惜点羽毛低调点为好。可公众看到的是,这些年,经此炒作,赵老师你名气不落反涨,抛头露面洋洋自得侃侃而谈的机会反倒更多了,书画价格也不断翻番。当年不堪,世之嘲笑,似乎都是无上光荣了,这么放飞自我,总不大好吧?

「重厚自尊谓之长者」。虽说市场经济,唯经济效益为上,挣钱已是各行各业唯一的追求 ,但一个老牌公众人物、一个以书画家自命之人,觍颜如此,总让人觉得我们社会是不是有病。


赵忠祥是中国最为知名,也最为资深的男主持人之一,他的主持和解说,成了我们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再者从年龄和品行各方面来说,也算是有威望了。

不过人归人,主持归主持,书法归书法。赵老的书法,我个人感觉是路子还比较正,不是江湖流派,水准的话,属于门在眼前,将入未入的阶段。按照另一种说法,就是典型的老干部体。

而所谓出帖了没有,这个很有意思,要从两个角度看。一个角度是临了帖,没达到基本水准,四不像,刚刚沾点边,时不时又脱轨了。赵老师基本上都是这个状态。他的书法里是看不到多少碑帖的底蕴在其中的,估计是照著字帖大概齐的写过,但不算是真正的临帖。

另一个角度是临帖临的很精深,而且融会贯通,吸纳借鉴,最后另辟蹊径,独立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求就高了。你的不但能够搞定一家的帖,至少还得通个其他几家,在审美水平,理论素养,艺术眼界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很显然赵老师不属于这种情况。

至于他在网上卖字,这个也没什么,名人书法嘛,很多时候不是字的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他的名气,他的名望,他的地位,为其增添了高附加值。很多人冲著这些,花个几千块几万块,还是愿意买单的,比如回去整个赵忠祥的题词的招牌,那不是倍儿有面子么?

当然,人家不偷不抢,不恶心炒作,不玩江湖书法,晚年了,赚点小钱,玩点小乐趣,获得一点艺术上的小成就感,这个还是不错的,有事可干,可以防止老年痴呆,这么大年纪了,书法就当是养生吧。


1979年他跟随邓小平一起访美,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中国记者。在央视走红。现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近年来,赵老师的字画在网上大肆售卖,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不等,每件作品都有其合影,这证明了是赵忠祥本人通过网路平台在销售。一般来讲书法艺术性是很难讲的,但从作品之中看字还是可以立见高下,见字如见人,这一点其实很多网友是赞同中书协专家的说法。赵忠祥的字论其结构与落笔的力度还是看得出他在下了不少功夫,但究其根底的确是江湖气太重,千篇一律的题词多少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江湖气,其实赵老师这么大年纪了,学习书画,修身养性,弘扬民族文化也是好事,没必要多做评价,至于出贴,中书协有人做出评价,江湖气太重,缺乏艺术性。我觉得目前来看还是算了,自娱自乐,自我欣赏,健康快乐就好!!


我的书法一览:行书、帛简书、金文


首先我先声明,我只是对书法感兴趣,至于人品,各位朋友的回复褒贬不一,当今社会,人品却是是第一位,素质都在提高,涵养更需进步,莫论人是非,更需知己过。做为公众人物,加上信息如此畅通社会,自律是应该的,守心难,守口更难,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宽怀。同样一道风景,一万种人感觉风景的心态就不一样。此心彼心更需善心,同理心。

赵忠祥老师的字,属于没有特点的字,临帖不够,更不用说出帖,我自知。只是出于好奇,没想到产生很大的信息,影响我,更需反思自已,书法道路依然很长很苦,多加练习,尽早出帖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书体来。

再次忠心的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

已亥孟夏嬴州写。


入帖和出帖是书法里的两个术语。

学习书法需要去临摹古代的书法碑帖,所谓的入帖就是完全掌握了一种碑帖的写法了,简单说就是能够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了字帖的风格和技法,下笔能够写出和字帖基本一样的字体了,可以轻松自如的使用这种书体自由的书写、创作了。如果一个书法家可以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入帖了。

历代书法家都非常重视入帖,因为只有达到了入帖的状态才能够掌握书法书写的技法,从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入帖难,出帖更难。

所谓出帖就是从字帖里走出来,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能够对字帖上所学的东西自由灵活的应用,出帖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它的前提是必须要入帖。

无论出帖和入帖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大部分人还没有入帖就放弃了,开始自由的书写创作了,这样既没有出帖也没有入帖的状态我们一般叫做江湖派、野路子。

学习书法只有入帖和出帖两种路可以后,第三种就是不归路,所以书法家都说学习书法,就要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说的就是入帖和出帖。

而赵忠祥老师的书法,无论在头条还是别的平台我都见了不少,我个人觉得他还没有入帖,更不用说出帖了。

这其实和大部分的名人或者明星的书法一样,他们虽然貌似非常有才华,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有时间可以练练书法,有的写的字还非常潇洒,但是他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基础不牢、功底不后,缺少足够的临帖的功夫,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入帖就走向了自由的创作发挥,对于书法这种靠功力和时间打磨的艺术,缺少时间的保证,靠玩票,无疑是很难成功的。


之前也曾看过一些赵忠祥先生的作品,对赵老师有了一些理解,不仅仅是播音主持届的大亨,而且在书画艺术当面颇有造诣。但是我本人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对国画艺术一窍不通。所以只说一下赵先生的字吧。

赵先生的字出帖没有?其实就我看赵先生和他的娱乐圈的同仁同事们写的字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学帖不多,可能属于名人字而已。普通毛笔字,不能称之为书法。

因为如果他们不是全国知名人物而是普通的一位老工人老农民,没有很高的知名度,说一句不好听的真的是水平一般。只是因为我刚才说的他们在某一方面让人们熟知,其他方面也被放大了。

以上就是我这样一个本身艺术水平很一般的一个狂小子的看法,请大家多多指正。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我是一人。很多人值得称道令人尊敬之处并不在书法。

字因人贵是人之常情,赵忠祥老师功成名就,但并不因字而名。

赵忠祥先生在中国家喻户晓,功成名就社会地位非常高。

赵忠祥先生声音比较浑厚,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赵先生是多么的厉害。可以看一看赵忠祥先生惊人的履历。

赵忠祥1959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担任播音员,是中国第二位电视播音员、第一位男播音员。赵忠祥曾任《新闻联播》播音员,1978年底成为《新闻联播》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1981年,赵忠祥主持北京市中学生智力竞赛。1983年,赵忠祥主持中国中央电视台《五四蒲公英青年智力竞赛》获得更大的成功,其间经常说的一句话「答对了,加10分」成为当时的年度流行语;也是在这个节目中,中国大陆首次使用了「节目主持人」这个称谓。直到2012年,他还有主持综艺节目。

赵忠祥主持过多次大型晚会,并且长期主持《正大综艺》、《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等节目,非常多届《春晚》主持人,其中《动物世界》更是其代表作。

毫不夸张,赵忠祥先生在主持界的地位,相当于书法界的书圣王羲之。

为什么先说赵先生的经历,因为「字因人贵」是我们都不可逃避的客观现实。赵先生的字很多人会推崇,推崇的不是他的字,而是他的人。

不可否认,赵忠祥老师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如果就书法论书法,那么就要稍微严格一点。

什么是出帖?「出帖」之前还有「入帖」。

出帖是一个书法术语,一般情况是「入帖」和「出帖」对比出现的。注意要提到「出帖」,必须要先「入帖」,都有一个「帖」。那么赵老师是学的哪「帖」。

赵忠祥先生的字,有没有经常练字,有没有非常长期的练过「帖」。赵老的字结构还可以,但是基础笔画比较弱。

看书家写自己名字,是最简单判断书家水平的方式。

这两张赵老和字的合影,可以从他写自己名字看出,他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学习过书法。赵老写自己的名字,写得就不够好。

一人有感

赵忠祥先生地位非常的高,很多人推崇。当然赵老还也是发展了一些主持之外的兴趣爱好,不过人无完人,要想样样都做得好实在不容易,是人不是神精力有限。

赵老在书画方面,他更加喜欢画驴。

赵老的书画水平,肯定是超过完全不懂的人,但是也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赵忠祥先生在主持界已经到了不能在高的位置,不需要硬塞给其他光环。

为什么不需要解释什么是「出帖」,如果想要夸赞一个人的字,想要拍马屁。不要以外看到一个好像很厉害的词,乱夸乱捧。

字因人贵,一好百好,人当然都喜欢听好话,但是夸得名不副实反而会令人反感。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关注赵忠祥的书法不多,但就上面几幅作品来看,看不出其书法的出处,也就是看不出他临过什么帖。也许原来临过一些,但是应该下的功夫不多,更没有系统性临帖。可能是名人吧,哪有那么多时间临帖。所以其书法笔力不够雄健,线条绵软,略带江湖气,应属名人书法。还没有入帖呢。何谈出帖。


连入帖都没有,哪来出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