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被《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这本书是由奇人姚广孝以及大才子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永乐大典》全书共有22,937卷,由几千名学者在5年时间内呕心历血编写而成。全书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当时有两部《永乐大典》,其中一部是原稿,另一部被后人称为正本,即经过誊写装帧后的版本。可以说《永乐大典》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相传嘉靖对《永乐大典》爱不释手。经常是手不释卷,随身携带,方便他随时随地翻阅查找验方之需。

让人不解的是嘉靖突然在四十一年八月间下令重新抄写一部《永乐大典》。据史料载: 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 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 然而更让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副本抄写完工后,正本《永乐大典》就神奇的在人间了。

历史学界对《永乐大典》的下落有多种猜测。其中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中推测《永乐大典》「全部皆佚」(全部失落)。也有学者大胆猜测,原本《永乐大典》已经随嘉靖皇帝殉葬了。如果真是如此,那真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大损失。因为据现在先进的遥感探测已经证实,嘉靖入葬的永陵内部已全部积水。残酷地讲如果《永乐大典》陪葬嘉靖的话,很大的可能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堆纸汤了。

正本的命运大至如此,副本的命运也并不好过。在清代查数《永乐大典》副本已不足5,000册。而如今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仅仅珍藏了161册,另外在美、英、德、日、韩、台湾收藏了一百余册,那剩余的《永乐大典》究竟去哪里了呢?

根据史料,大至推测《永乐大典》遗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部职员监守自盗、另一个则是战火纷争。据说仅学者文廷式一人就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翰林院曾被义和团所谓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在光绪二十七年间,英使馆交回中国《永乐大典》330册。但是不久之后又遭到监守自盗者瓜分。移交京师图书馆时,《永乐大典》才仅剩存64册......


国之瑰宝竟遭此下场,让人可哀可叹。而正本《永乐大典》真的是在长眠在永陵墓中呢?还是深藏在凡间隐密处呢?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永乐大典》编成后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只有一套。

永乐迁都后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文昭阁里,很少利用。不过《明实录》记载了几次查阅:直到弘治时,孝宗朱祐樘用于医方查询;明世宗朱厚熜即位后多次翻阅古礼义之书;世宗崇信斋醮,也喜欢查阅有关内容。

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皇宫大火,三殿和文、武两楼等主要建筑物全部焚毁,《永乐大典》由于朱厚熜的宝爱而幸免于灾。

后来,朱厚熜命文渊阁臣徐阶、礼部侍郎高拱等召集儒臣,照原本眷写副本一部,从此这部书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完成时间是隆庆元年(1567)。

  

此后,部分重刻复制的记载也是很少。侍郎徐光启曾经奏准选刻《永乐大典》中日蚀一类,这是该书在明代唯一的刊刻记载。

一般认为明末战乱,文渊阁被焚,《永乐大典》正本在这时毁于大火。但质疑声也是有的,比如《鲒亭集外编》记载说雍正时,正本尚在乾清宫。但嘉庆二年乾清宫大火,劫后清理却未加著录。

而副本由皇史宬移藏于翰林院。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纂修《四库全书》时,《永乐大典》副本已散佚两千余卷,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到1959年为止已收集到《永乐大典》原本215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730卷。后又在国内外征集到63卷。1986年时,中华书局重印了现存的《永乐大典》近800卷。


我国古代各朝都编一些百科性质的全书,比如汉代的《尔雅》是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三国时有《皇览》,隋朝有《北堂书钞》,唐代有《艺文类聚》,宋朝有《太平御览》,但内容之丰富、气势之雄伟的当属明朝朱棣组织编纂的《永乐大典》,比西方文明编写的《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00年,特别是《永乐大典》采用原书照录的方式,保存了一大批古籍,比起清朝修撰的《四库全书》任意窜改,《永乐大典》要珍贵很多。

黑衣宰相,姚广教,他是当年永乐大典的最高编撰官。

永乐大典从1403年开始编修,1407年就定稿,由于当时是速成的,有许多瑕疵,加上1557年宫中发生几起大火,永乐大典及时抢救险遭烧毁,嘉靖帝为防不测,1562年下令重修永乐大典,1567年重录的《永乐大典》完成。翻看《世宗实录》和模拟重录的速度,《永乐大典》存世时应该只有2本,永乐版称为正本,嘉靖版为副本。

图为瞿景淳,嘉靖时重修大典总校官,副手有张居正。

首先《永乐大典》正本在万历朝已被证实失踪,明朝皇帝不喜欢读书,也就弘治和嘉靖皇帝偶尔翻翻,到万历朝时都没见过大典正本,有人认为是在正统年间那场大火烧了,也有人认为随著嘉靖一起下葬了,当时的国子祭酒陆可教、太史令李维桢、宦官刘若愚等人都在自己著作中表达了《大典》不知去向的疑惑。

国家图书馆藏嘉靖年间的《永乐大典》。

其次留在皇史宬的《永乐大典》是嘉靖时期的副本,清朝后被雍正搬到了翰林院,早在康熙年间编修徐干学和内阁中书高士奇在编《明史》时就发现《永乐大典》残缺不全,到了乾隆编《四库全书》时,当时的编撰官屡叹大典不全,以为藏在宫中,找了很久没找到,后来又出宫南京寻找,也一无所获,可见《永乐大典》副本到清朝时已经残缺。

永乐大典的内页。

仅存的永乐大典副本一共一万多册,乾隆朝清理时发现缺少了一千多册,有人猜是明清之际大臣借看丢失,也可能是康熙时总撰官在皇史宬翻阅后带回了家没交还,反正就是没了下落。清宫内一直都有偷盗行为,特别是道光年间永乐大典被翰林偷出宫外卖,10两一本,到了光绪朝时大典只剩不到5000册,到1895年翁同和去翰林院查看时,大典只剩不到800册,后来经历了西方列强掠夺,战乱丢失,盗窃,我国尚存的大典200多册,还有少量的几十册在英、美、德、日等博物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