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数学家陈景润在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受陈景润的事迹感染,一代中国少年在被问到“长大后要做什么”时,都异口同声地回:“科学家!”

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就在陈景润成为全国少年心中的英雄时,大洋彼岸,一位年轻的华人数学家在默默地攀登数学研究的高峰,他就是丘成桐。

丘成桐(Shing-Tung Yau)

30年过去,Shing-Tung Yau(丘成桐)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华人数学家,他是哈佛大学讲席教授(讲席教授是一所高等大学具有最高学术地位的学者才能获得的教席名衔)。

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的第一位华人得主。

Fields Medal

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克拉夫德奖(Crafoord Prize)(该奖项是为填补诺贝尔奖中未涵盖的7门学科的空白而设)奖励他的数学研究上的终身成就。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父亲是学识渊博的哲学教授,母亲是温婉坚韧的客家女性。

这片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的地方成了他一生的底色,出生诗书之家的他从小在父亲书桌旁浸润着孔孟之道。

父亲与丘成桐

14岁,不谙人世的丘成桐却突然遭遇了父亲的离世,失去父亲的家庭不仅没有了精神上的支柱,更在经济上一落千丈。

突如其来的绝境改变了丘成桐的一生,原本生性散漫的他开始发奋读书。

1965年,丘成桐与家人在香港火炭村的新家。父亲已经过世。

19岁,丘成桐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提前毕业,被加州伯克利大学的陈省身先生破例收为研究生。

他用一个学期就解决了著名的沃尔夫猜想(Wolf Conjecture),完成了博士课程的主要部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当时的丘成桐开始钻研偏微分方程,而摩理教授(Charles Morrey)的巨著《变分法中的多重积分》十分艰深难读。

1970年春季全美发生大规模的反战活动,摩理教授的讨论班上只剩丘成桐一人。

在硝烟弥漫和直升机盘旋声音充耳的环境中,丘成桐独得摩理教授的心传。

美国同学的眼中,丘成桐是为了研究不要命的疯子。

1972年,丘成桐在黎曼流形上的梯度估计的方法,宣告了几何分析的诞生。

23岁的丘成桐打开了数学世界里一扇新的大门,独创一个数学流派。

之后三十年,几何分析在丘成桐的发展下成为一个极为显赫的流派。

爱因斯坦:重力直接来源于时空的曲率

1976年,丘成桐解决了几何中一个伟大的问题——卡拉比猜想(Calabi Conjecture)。

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满足引力场方程的几何结构,其它几何学家都不相信它存在,丘成桐却锲而不舍,不分昼夜地去研究它。

废寝忘食研究五年,无数次推翻与重来,他发现了超对称的引力场结构,并将它创造成数学上的重要工具。

他一举名震天下,奠定了丘成桐世界一流数学家的地位。

那一刻,他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描述自己的感受,漫长的孤独探索,他和他的几何分析终于自然洽和。

卡拉比丘空间

1978年,丘成桐和孙理察解决了广义相对论的正质量猜想(positive mass conjecture),这个工作令霍金(Stephen Hawking)赞叹不已。

丘成桐结交了重量级好友霍金,霍金向丘成桐提出正能量猜想(positive energy conjecture),丘成桐和孙理察亦在数月后亦把它解决了。

左二:丘成桐

此时的丘成桐不过30岁,已经是令世界瞩目的科学家。

他达到的研究层次和范围已经是华人科学家新的标杆。

而他也在自己的研究之余更多的关注中国年轻一代的数学研究,尽自己的所能提供帮助。

在数学研究上,丘成桐是所向披靡的“数学皇帝”。

而受益于家学启蒙,他一生挚爱中国文学,以君子之道立身行事。

他用数学思考感受自然的诗意,以方程为诗句刻画自然之美。

自然的真即是至高的美,让他魂牵梦萦。

他相信中国爱好数学的少年们和他的初心相通,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办数学中心提携后学。

然而发现了超对称引力场结构的他却不懂这个场里的利益权利结构。

他的坦陈直言,变成频频出现在媒体头条的过激言论。

06年丘成桐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说了这么一句话:

“中国很多大的项目,表面上请了很多人来,特别是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

话一出口,媒体上立马成了“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事件迅速发酵为轰动一时北大和丘成桐风波。

北大官方发言人称,“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侵害了北京大学的荣誉。”

如果丘成桐是一个国内的年轻学者,这可能是学术生涯上致命打击。

而丘成桐说:

对我个人来讲,金钱,名利,我不在乎,也不需要,至于指导中国学术方面却遇到困难。

中国的学术未来在年轻人手里,年轻人不能顺利地成长,是我最忧虑的事情。

丘成桐(右二)和年轻学生

全靠海外人才会让这些年青人认为做学问只能到海外去做,不能在国内做。

事实上,我们也有能力在国内做杰出的学问,朱熹平就在国内做第一流的学问。

我们还有相当一批很好的年轻人能做杰出学问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请海外的人来挂个名领最高的工资呢?

丘成桐和数学家们担任丘成桐数学竞赛评委

丘成桐这些直白火辣的言论在国内学术圈掀起了一阵大风波,对他自己也带来许多非议。

他说他不后悔,他说:学问就是学问,学问圈子里的门派之争没有意义。

他也感叹,“幸亏我很早拿了菲尔兹奖,中国只有我一个人得到过,想毫无凭据地攻击我就比较难。不然有人诽谤,也许媒体和官员就信了。”

右一为丘成桐

丘成桐自幼年起就铭记孟子那句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

他年轻的时候拼命做研究独善其身,在学问有所成之后兼济天下,竭力培养中国年轻一代的数学人才。

他没有在所有人沉默的体制问题上沉默,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孩子一样,喊出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问题。

虽然经历不少曲折,但其实我很愉快,我做了想做的事

至于成功与否不在我,而在这些小孩自身的努力、中国政府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做事情是凭热情,认定是对的就行,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而只要热情够了,事情就会做好

我做学问做了四十多年,经历过很多挫折,最后还是成功了

很多事情,我一点也不后悔

一颗赤子之心,一生脚踏实地。

*参考资料

郑绍远:丘成桐与几何分析。http://intlpress.sinaapp.com/mh/essay.php?id=212

Shing-Tung Yau: The Emperor of Math. http://www.nytimes.com/2006/10/17/science/17yau.html

内容为【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