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精神科主治医师 苏渝评

 

张太太刚开始出现心悸、恐慌、烦躁的症状时,她以为是更年期提早到了,看了几个医生之后才渐渐理解到原来自己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空巢期」的影响。

 

您有空巢症候群吗?

 

我们常听到的「空巢期」意思是当小孩都长大离开家庭,只留下父母待在家中的情况。

 

在国外还有一个名称叫「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指的就是在空巢期的父母可能会经历到的强烈的寂寞与孤单。

 

空巢症候群既然是个外国的名称,就表示不是只有重视家庭关系的华人才会出现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愈是和小孩亲密的父母亲,在面临空巢期时所经历的失落感就愈大。

 

而在隔代教养普遍的台湾家庭中,许多阿公阿嬷还会经历人生两次的空巢期:一次是孩子、一次是孙子。

 

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口口声声希望孩子快快长大独立,然而一旦孩子开始学会独立,往往还是有空巢的失落感。

 

在空巢期,有的父母只是感到些微的寂寞,但有的则可能会有强烈的空虚感与悲伤,每天想的都是担心孩子的食衣住行,盼的似乎只剩下等待小孩回家探亲。

 

如果说这样的心情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提不起劲、兴趣也都没了、睡眠食欲也变得不好,就建议寻求医疗的协助了。

 

空巢症候群就是父母的退休症候群

 

大自然中,鸟爸爸鸟妈妈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飞出鸟巢找吃的、飞回鸟巢喂哺幼鸟。当有天幼鸟翅膀硬了、有能力飞出鸟巢自己觅食时,鸟爸爸鸟妈妈的阶段性任务也就没了,就像从职场退休了一样。

 

在大部份的家庭中,出现空巢期时影响最大的常是孩子的母亲,因为母亲怀胎、哺乳,曾与孩子有最亲密的肌肤接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从喂养到教养母亲总是亲力亲为;而在孩子独立以前的生活琐事,举凡煮饭洗衣等等,也常是母亲一手包办。

 

对于母亲来说,付出的心力愈多,与孩子的关系愈紧密,意味著将来空巢期时「消失的工作」愈多,也代表空巢期所带来的冲击可能愈大。

 

空巢症候群是做父母的历练之一

 

就像当个新手爸妈会有许多挑战一样,当个新手的空巢爸妈也一样是个挑战。

 

空巢症候群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名称,但我们还是可以列举出一些让人伤脑筋的「症状」,最常出现的就是「十分十分担心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套句最近网路上流行的说法:「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营养不良叫做『妈妈觉得你吃不好』」,简单的说就是焦虑孩子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很多父母会想:是不是晚一点再让他独立会比较放心?然而研究发现不管孩子多大才离开家庭,空巢对父母的影响是差不多的,因为父母的空巢症候群主要是卡在自己的难关,跟小孩离巢后过得好不好没有多大关系

 

过去国外有些研究显示,没能调适好空巢期冲击的父母,可能会出现忧郁、酗酒、自我认同危机、婚姻关系紧绷等状况。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也发现,空巢期对于父母也带来不少的益处,因为孩子的独立,父母可以多出许多的时间给自己,特别是双薪家庭、职业妇女,在工作与家庭间的时间分配上更容易取得平衡,夫妻两个人也有更多机会增加彼此的连结,可以把家庭的重心从孩子身上转移回到自己与另一伴身上。

 

转换心情迎接空巢期

 

当你发现自己有空巢症候群的情况时,试著用正向的态度来面对它吧:

 

坦然接受「是时候让孩子独立了!」

 

你不可能陪伴照顾孩子一辈子,总有放手让他们独立的一天。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把自身的成长经验硬加在孩子身上,或许你会希望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头不要让孩子经历到,但过度保护的结果常常反而延迟孩子的成长。

 

著凉过才会知道天冷要加件外套,总不能出门穿什么都要先问过妈妈,不是吗?学习看著孩子已经学会独立的那一面,不要总是看著他们还做得不够好的那一面,赞赏孩子的成长,也赞赏自己敢于放手的勇气!

 

保持联络超Easy!

 

因为科技的进步,守空巢的父母亲与离巢的子女要联络已经到了万般简单的地步。试想过去交通不便、没有手机的年代,住宿舍的子女要打电话回家还得排公共电话亭,车费也都贵到舍不得花,南北分隔两地的家人要联络或见面谈何容易?

 

但现在呢?别说是在台湾的南部与北部了,就算孩子住到国外,随时要简讯、通电话、或视讯也都可以,孩子是离家300公里还是10000公里其实也没多大不同了!

 

提供孩子就近的支持系统

 

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外地遇到困难怎么办?与其无谓的担心焦虑、或者另孩子困扰的紧迫盯人、三声五令,不如帮孩子建立几个紧急时可寻求的支援,例如住在附近的亲戚朋友、社区团体等等,这么一来你放心,孩子也放松。

 

千万记住是提供孩子求助管道,而不是帮自己找个眼线来监视孩子的行踪喔!

 

开启全新的人生!

 

过去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都省下来了,终于有空闲可以做点曾经想过却挤不出时间做的事了!

 

例如当志工、培养新的兴趣、开创事业第二春、四处旅行、重温与另一伴的浪漫生活等等,要记得一件事:要孩子放心的离开家而独立,最重要的是父母先把自己照顾好。努力让自己过得好,树立好的典范给孩子学习独立生活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