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与荷兰学术信息企业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进行的调查显示,在30项前端技术主题中,中国在23项中占据首位。按电池、生物等尖端技术研究主题排名,在80%的领域位居首位的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研发投资。尖端技术研究关乎未来5~20年的产业竞争力,中国注力的研究主题与高科技产业培育政策“中国制造2025”重叠。中国可能在多个研究领域垄断市场,估计美国对中国的警惕感将进一步升温。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统计,2016年中国的研发投资额达45万亿日元左右,逼近美国的约51万亿日元。据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调查,论文数量方面,2017年中国为51万篇,较5年前相比增长27%。美国为56万篇,较5年前相比增长5%。

中国在重点尖端领域加速投资研发

中国通过产业升级政策“中国制造2025”设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车等10个重点领域。力争强化研究实力,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国占据优势的研究主题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领域相吻合。

电池相关的研究将为纯电动汽车(EV)、便携终端、支撑未来基础设施网络的传感器和设备等提供电源。半导体研究将有助新一代通信标准“5G”通信设备的开发。

中国在重点尖端领域加速投资研发

新材料的研究将支撑航空航天等制造业的低成本化和高功能化,医疗研究将推动划时代的癌症治疗。可以说中国为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着重在电子设备、医药品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推进研发。

不少观点认为,虽然中国现在是生产家电和汽车等产品的“世界工厂”,但是零部件等核心技术仍握在欧美和日本手中。了解中国政策的大和综研主席研究员齐藤尚登表示,“中国为了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领域也实现自主采购,正在集中向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投资”。

中国之所以如此注重研发是因为大学和企业推进的研发将成为新产业的萌芽。从学术性的基础研发入手,经过旨在推向实用化的应用研究,最终作为产品和服务普及。中国力争通过长年的研发获得专利和技术实力、积攒力量,从而为产业化打基础。

中国在众多产业普及的人工智能也是用了5到10年时间使研发开花的领域。论文数量从2010年前后开始增长,面向翻译、自动驾驶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迅速推进。

此次调查中国位居前列的电池领域也是一样。因便携终端和纯电动汽车而普及的锂电池于1980年前后取得最初的成果,之后论文数量快速增长,2000年代正式普及。

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在1990年代发现的研究成果也在2014年作为抗癌药走向商品化。可以看出,任何领域在研发阶段拥有专利等技术实力的企业等机构在产业化阶段也能够发挥实力。

美国长期掌握着尖端研究的霸权,因此对中国的存在感提升抱有很强的警惕感。美国加强对“中国制造2025”的批评,还向中国的华为技术施压,牵制中国的新兴企业发展。如果在未来5~10年有望实现市场化的研究领域,中国的存在感进一步增强,中美的“高科技摩擦”也许将愈发激化。

另一方面,日本在新一代技术领域存在感很低。在全部30个主题中,论文的份额基本上全部在10%以下。2016年的研究费总额为18.4万亿日元,与超过40万亿日元的中美两国相差甚远。研究费中的政府负担比例为17.4%(2016年),低于中美的20%以上。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日本有必要扩大支撑新一代技术开发的政府预算。


中国在重点尖端领域加速投资研发

i4CN(工业4.0中国-简称),是中国最系统化、最全面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无人工厂领域的第三方咨询公司。公司整合华为、博世、腾讯、美的等专家,首家提供工业4.0整合方案,包括i4技术项目、i4四大管理体系、十大思想变革的三层金字塔式咨询架构;能够指导企业实施专业化的工业4.0变革和无人工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助力国家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

中国在重点尖端领域加速投资研发

梁卓业 i4CN首席咨询顾问中国工业4.0、智能制造、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专家,华为ISC、IPD体系专家华为ISC+项目组成员,智能制造标杆车间项目经理工业4.0十大思想变革、无人工厂建设体系首创人中山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双MBA,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本科欢迎需要导入华为ISC、IPD体系,实施工业4.0无人工厂的企业与i4CN合作。

(请搜索i4CN梁卓业老师相关课程视频并进一步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