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对自己在1945年4月的波茨坦会议期间,自己所在的保守党选举失败,而被迫下台的评价是「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出身于英国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丘吉尔是世界上掌握英语辞汇最多的人物之一,他能够掌握10万个以上的英语单词,二战后他的《丘吉尔回忆录》还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他有过从军的经历,并很早就投身于政治,起初他加入的是英国著名的自由党,后来他又投身于保守党,一战期间丘吉尔担任过英国的海军大臣,并参与策划了一战期间英法联军登陆土耳其的加里波利战役,然而此战英国人惨败数十万英国人死亡,丘吉尔被迫辞去海军大臣职务。

二战中丘吉尔经典的V形手势

二战爆发前夕,英国由丘吉尔所在保守党执政,首相是著名的绥靖政策代表人物张伯伦,丘吉尔坚决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不过张伯伦为了防范德国,还是将丘吉尔安排进内阁重新担任海军大臣。然而英国和法国在奥地利问题、莱茵兰问题,苏台德区的问题上对于德国的屡屡让步,仍没有阻止住战争,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苏德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英国派出远征军来到法国,但是英法联军此时并没有攻击德国空虚的西线,而是静止的守在西线,期望著德国能够停止进攻的脚步,然而德国很快横扫了北欧,继而又将矛头对准了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这也代表那个极力回避战争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于是张伯伦在英国议会收到严厉的质询,英国议会向张伯伦提出了不信任案。

二战中以绥靖闻名于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

面对议会的重重压力和德国战争日益扩大,张伯伦终于辞去了首相职务,并向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推荐由丘吉尔组建战时内阁,于是丘吉尔会见当时的工党和自由党领袖提出组建战时内阁的建议,工党和自由党一致同意,由丘吉尔担任战时内阁首相,于是英国的战时政府组建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在英国这个议会制民主传统悠久的国家,内阁一般有选举获胜的政党进行组织,20世纪以前英国一直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进入20世纪以后工党崛起,工党开始与保守党轮流执政,自由党沦为第三党,但是1940年丘吉尔为首相的战时内阁,却不是走的议会选举程序,而是临时组成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镇南关的英军

丘吉尔上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了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此时英法联军在西欧大败,数十万远征军有被德国人歼灭的危险,但是丘吉尔果断处置,英国仅在两周时间撤出了33万人,丘吉尔说:「战争的胜利确实不能够依靠撤退取得,但是我们这是胜利的开始」

随后面对德国要求英国妥协的要求,丘吉尔断然拒绝,并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决不投降」的演讲「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敌人占领,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有英国舰队武装和保护的海外帝国也将继续战斗。」

随后英国最危急的时候来临,那就是不列颠空战,在1940年7月到1941年5月,整个欧洲只有英国没有陷落并还在艰难的抵抗德国人,最终依靠英国人的顽强和德国人的失策,德国人既没有达到以战迫和的愿望,也没有夺得进攻英国所必须的制空权,被迫无限期的推迟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国赢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不列颠空战中被德军炸毁的英国城市考文垂

此后丘吉尔多次访问美国,说服美国废除《中立法案》向英国出口军火,同时通过和罗斯福的会晤签订了《大西洋宪章》从美国获取了包括一次性移交50艘驱逐舰等重要的援助,同时鉴于英国等国家财政紧张的情况,美国还出台了「租借法案」以借贷的方式向英国等国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访问苏联,与苏联进行协商夹击德国的事宜,并协助美国将大批的美国援助运送到苏联。

1943年丘吉尔参加美苏英三国巨头在德黑兰的会议,同年丘吉尔参加中美英三巨头在开罗的会议,这两项重要会议商定对德作战和对日作战问题。

开罗会议三巨头

1945年5月,盟军和苏军都已经攻入德国境内,苏军更是攻克柏林,此时的英国战时内阁也完成了他的使命,此时已经是保守党党魁的丘吉尔自信满满的参加了议会选举,与工党进行角逐,确实丘吉尔是个坚韧而伟大的的人物,而且他也确实为了英国在二战中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选举开始后还在苏联参加会议丘吉尔本以为胜券在握,他觉得英国人会牢记他的功绩,他和他的保守党会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

1945年丘吉尔正在出席美、英、苏三国巨头在德国波茨坦的会议,商讨对日作战问题,然而会议开始不久,英国议会选举的结果揭晓,丘吉尔的保守党在选举中惨败,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于是工党的领袖艾德礼成为了新一任英国首相,丘吉尔黯然下台并回到英国,而接下来的波茨坦会议由新任首相艾德礼代表英国参加。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英国已经由艾德礼代替了丘吉尔

不让一个伟大人物成为强权人物,再伟大的人也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在世界上最早宪政国家英国,即使是如丘吉尔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得不遵守于制度的约束,这也许就是英国宪政的独到之处,也是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的400多年来,国内从未再发生内战的制度保障,这绝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将权力关进位度的笼子里才是权力的最好归宿。


赢了战争输了地位?丘吉尔为何在二战后会被英国人民抛弃?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以上这句话其实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二战时期英国的首相。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英国著名的首相,曾经领导英国打败德国法西斯。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英国在二战后的大选中迅速「抛弃」了他,导致1945年三巨头再次碰面的时候已经换人了,英国首相已经换成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是仅仅因为英国不需要丘吉尔了吗?当然不是!让小编来为大家好好的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其实就是和英国的选举制度有关系了,人们现在普遍的认知的选举制度是美国的选举制度。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进行选举,但是是一开始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推选出竞选总统的人选,然后人民根据这两个人来就行投票。换句话说美国国民是选的两党,但是终究选的还是这个人。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个人竞选总统,但是终究还是选择的这个人,虽然两个人背后是有两党作为推手,但是民众终究还是看著人投票的。但是英国不是!英国竞选首相之位的不是艾德礼和丘吉尔,而是英国的工党和保守党。英国的工党赢得多数票,工党就组建内阁,艾德礼身为工党党魁自然上位。英国的保守党赢得多数票,保守党就组建内阁,丘吉尔身为保守党党魁自然上位。很明显的如果是让艾德礼和丘吉尔这两个哥们向美国那样投票的话,艾德礼会被丘吉尔打成渣渣的。保守党的政策不符合英国国民的意愿,丘吉尔自然而然的就被干掉了。换句话说在英国的选举中被干掉的是英国保守党,至于干掉丘吉尔首相的位置,那不过是个意料之中的意外罢了。

丘吉尔在二战是三巨头,但是二战后马上竞选失败,出乎他的意料。丘吉尔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但其实英吉利民族并没有忘恩负义,而是丘吉尔没有跟上时代和民众的脚步。

1.1945年9月后,全球政治格局不再是英美苏反法西斯统一对德意日轴心国的二战格局了,而是以美苏为两极的冷战雅尔塔格局了。英国首相丘吉尔显然没有与时俱进摆正自己的位置。

2.试图恢复海外殖民地和国际霸权的日不落帝国,但是这一政策与新时代脱轨,中国和亚非拉国家都在酝酿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新革命。

3.对外关系不利。丘吉尔二战结束时在与苏联争夺东欧的势力范围中失败,和戴高乐等法国抵抗运动派的关系恶化,更重要的是企图和美国争夺帝国主义举旗的话语权,让山姆大叔很不爽。

4.对内政策不能符合国情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英国遭遇纳粹德国空袭和二战的阴云,人民生活困苦,经济水平下降,民众迫切需要一个拼经济顾民生的政府,丘吉尔还是拼政治和军事老一套,艾德礼却抓住经济建设这一环 自然人民会选择后者。


这正是自由民主的表现!

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人可以做好特定的事!

丘吉尔固执保守,二战前的从政口碑也一般,但是二战爆发后却很适合这种强硬派带领人民抵抗法西斯德国。但是二战结束后,需要开始搞经济开发了?那么从丘吉尔以往的从政经历来看不太突出,所以英国人民选择了其他人。

民主选举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如果发现一个领导人不行,那么最多几年就可以让他下台,重新选择合适的领导人,但是有些领导人一坐就是10几20年,甚至一辈子,那就要看运气了,如果有能力则国家发展不错,如果什么都不懂则国家和人民倒霉!


丘吉尔是自己找不自在的典型。

二战打完后,英国伤的不轻,英国和德国互相轰炸,城市几乎成了废墟,好不容易挨到战争打完,丘吉尔提出了什么政策呢?丘吉尔在自己的政策演讲中首先挑明了这么几点:

  • 英国和世界的

  • 大英帝国和英联邦

  • 国防计划

  • 四年计划

  • 安排退伍军人

  • ……

而作为丘吉尔的对手工党提出了什么计划呢?

  • 充分就业。

  • 国家工业计划

  • 农业和食物政策

  • 住房和建设

  • 教育娱乐

  • 国家健康政策和儿童政策

  • ……

来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丘吉尔还沉浸在过去「辉煌的大英帝国」的旧梦里面,二战期间,英国损失了40万青壮年劳动力,国家财富的四分之一,甚至丘吉尔在下台以后还搞铁幕演说,对抗苏联。

甚至在保守党的年会上海要推行所谓的「三环外交」,所谓的英联邦和英帝国是第一环,英语世界是第二环,欧洲是第三环,然而现实击破了他的迷梦,他和他的大英帝国早已经不复往日之勇,英国人在半个世纪里面连续打了三次大战:布尔战争,一战和二战,国家财富被挥霍一空,而丘吉尔还想催促英国人继续发挥战斗精神,继续搞世界霸权,且不说国力允许不允许,英国人民累了,人民想过一点好日子了,

丘吉尔就被抛弃了。


二战只是一战的继续,英国是欧洲的搅屎棍,这是岛国位置决定的,不允许身旁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分裂的欧洲对英国最有利,同理日本也一样,但是日本比较悲催,身边两个大国:中国和俄国,海上还有个美国一个英国,所以日本只能北拒俄国东拒英美,同时削弱中国从中国夺取生存空间,这一地理位置跟德国很像,德国西拒英法,然后像东打败俄国,从俄国夺取生存空间,这是宿命。所以拿破仑统一欧洲,英国联络普鲁士也就是德国前身,俄国、奥匈帝国一起打法国,但是法国比较抗揍,打了10几年,法国被打败后又崛起了德国,所以才有了一战,一战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说,就是帝国争霸,但是德国觉得自己强大同时挑战英法俄,最后德国战败,但是英国法国俄国也被严重削弱,二战开始希特勒很聪明,先是夺回了一战丢失的领土,由于很顺利,希特勒加快了步伐,欺骗了英法,东线跟苏联签署和平协议跟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结果英法恼羞成怒,本来英法希望满足德国后让德国去打苏联,希特勒转身攻击英法,90天就击败英法联军,基本统一了欧洲,英国退守本土,法国战败投降,这也引起了苏联的警惕,没想到英法这么快战败,本来想双方会斗个你死我活,希特勒还是主动给了英国机会,并没有赶尽杀绝让英国从敦刻尔克撤退英国本土,说德国战略失误没消灭英法联军是不准确的,其实德国如果不让英法撤退靠民间的小艇能撤退30几万军队?不用打就是光轰炸那些船就是海上的活靶子,希特勒让英法撤退就是给英国一个谈判的机会,希特勒的策略是先大陆后海洋,德国无力跟英国争夺海洋霸权,谈判条件是英国承认德国在大陆的霸权,德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权,希特勒的副手赫斯独自飞到英国其实是带著希特勒的秘密使命,但是英国恼羞成怒面子上过不去,不愿面对自己实力下降的现实,同时也应考虑到美国在背后的影响,不希望英国跟德国讲和,这时候保守派和美国的代理人丘吉尔上台,丘吉尔的母亲是美国人,不同意讲和,扣押了赫斯,同时德国海军不行,也威胁不到英国本土,由于英国实力下降基本二战时就是个打酱油的,同时希特勒看西线的现状也就是这样了,所以注意力转移到了东线,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打败俄国夺取乌克兰,其实差点就成功了,如果成功那德国就是一个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俄罗斯将被彻底赶出欧洲,义大利负责北非和地中海中东,切断英国的本土跟殖民地的联络,这一情况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同时日本也看到了,日本希望从中国夺取生存空间,肢解苏联的亚洲部分,到那时俄国就不是什么战斗民族了估计和现在的蒙古一样变成一个人畜无害的国家,到时候德国义大利日本将会师,美国将重新回到美洲大陆,日本的势力到达夏威夷一带跟美国对峙,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都将是日本的范围,中国回到南宋小朝廷的大小,这就是后果,这一点英国看到了,苏联看到了,美国日本义大利都看到了,但是老百姓不明白也看不到,所以英国才使命拖住德国,我打不过你恶心你,等到德国战败,英国作为胜利国还幻想夺回失去的荣光,但是一切都是以实力做后盾,苏联和美国在肢解英国上动机是一致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而二战英国殖民地的老百姓也看的清清楚楚英国在二战的那个熊样,就是英国摆两个小炮艇就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后面再加上苏联和美国的支持,所以英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比法国这个战败国还要惨,几乎丢掉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在二战期间英国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觉得受到了丘吉尔的欺骗,感到严重的侮辱,所以把气杀到了丘吉尔的头上,也不怪,最艰难时用太平洋上的几十个小岛换了美国几十艘老迈军舰,英国打的是如此艰难,看看二战开始英法这哥俩还是主角,二战后彻底的沦为打酱油的,英国无处发泄拿丘吉尔煞气,认为英国为美苏火中取栗,作为战胜国丘吉尔丢掉了首相也在情理之中,但实力决定一切,二战扯掉了英国的遮羞布,不是丘吉尔能够解决的,如果英国德国讲和只能延缓这一过程,英国衰落在所难免,同时二战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使广大的亚非拉人民得到了解放,并走上世界舞台。


如果你仔细想想,丘吉尔可谓是英国罪人。二战中,英国用不切实际的力量做了不切实际的事情,最后什么也没有捞到。

1939年波兰战役打响,英法被迫参战,这让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好战派丘吉尔兴奋不已,他从中看到旧的政府必然垮台。等到他上台后才发现,前任绥靖策略并不是胆小怯战,而是真的条件不允许英国再打一场战争。事实证明,他的盟友,最能倚重的法国没有抵挡更长的时间,还差点把三十万英国远征军赔了进入。但好战的丘吉尔喊出去的话不能收回了,只好继续打。而实际上英国在战争中是打仗的料吗?根本不是。在亚洲,被日本人追著打毫无战斗力,在非洲,在美国人援助下仅仅是欺负一下义大利。可以说,丘吉尔是二战嚷嚷最早最凶的人,却是打仗最废的人。他本人虽然海军大臣出身,却毫无军事素养。一战时期提出一个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计划,结果被西亚病夫打的大败。二战又迷恋起所谓的欧洲柔软的下腹部,结果证明也是一堆狗屁。

不少人认为丘吉尔的坚持换来了战后英国三巨头的地位。事实上,没有资本,你只是谈判桌上吼得最凶也是最无奈的那个。妄图借助美国制衡苏联从而在欧洲主导和苏联对抗的英国根本没那个本事。美国人直接上手雅尔塔会议占据了一半的欧洲,英国人在一场几乎没有多大伤亡的二战中,彻底沦为了配角。手底下那些心心念念的殖民地也在战后不可避免的纷纷独立,这其中美国人没少使坏。掏空家底的大英帝国,最终彻底垮了。

英国人最聪明做法是什么呢?当然是接受希特勒的媾和。希特勒是要维系法西斯统治,理念是种族主义。换句话说,他是维系就秩序的人,是认同殖民主义的。苏联是要人类解放的,是要彻底瓦解殖民统治的。如果和希特勒讲和,英国基本可以保障主要的殖民地,而不会像战后解放那样殖民地在苏联的宣传下纷纷独立。苏德未来的战争也会更加残酷,希特勒会把更多兵力后入苏德战场,加剧两败俱伤。最终英国也可以撕毁与德国的和平条约,毕竟政治本来就是如此。


丘吉尔面临这个局面确实是让人有点感觉意外,可惜只是想像了,其实考虑当时的情况,绝绝对不是意外,而是必然了。这属于丘吉尔个人对形式产生了错误估计的结果。

英国人虽然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但是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沉重,国内上下已经开始出现厌战的情绪,不希望再打仗了,所以在二战后期英国人已经期待和平的心理非常浓重,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丘吉尔却没有提出什么让英国休养生息的构想,相反提出把战争继续下去的构想,二战后期,他已经策划起来,在对德作战之后,对苏作战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传说,而是现实,从近年公开的资料看,英国军队已经提出了有关的作战构想等等,他本人也积极的向美国人推销这一方案,可惜这种主张实际上在英国国内没有市场的,连美国人也不拒绝支持,因为美国也不想再打仗,尤其是单纯的帮助英国人,英国要打下去,过于依赖于美国的支持,这种费力没好处的事,美国不干。

丘吉尔是完全的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依然抱著战前的心态,英国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心态,依然在试图谋求英国的全球霸权政策,从国家战略上说,没问题,但是无法适应当时的情况了,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其全球性地位,开始沦为美国的附庸了,那么丘吉尔所推出的政策自然不会受到欢迎,所以在大选中失利也就是必然了。


二战之后,民生涂炭,百业凋零,人民对战时的生活骤降还能忍受,对和平时还这样就不能忍了,希望政府能大力施以援手,干脆大包大揽更好。虽然这完全是一厢情愿,但战争带来的绝望已深入民众之中。英国工党趁势提出福利社会主义的治国方针,赢得了民意。而丘吉尔是传统自由资本主义的追随者,反对这种福利社会主义的作法,失去了民心,保守党大选失败,硬汉下台。

福利社会主义源起于英国,又首先在英国遭到反击,保守党另一个强人撒切尔夫人重举自由资本主义旗帜重振帝国雄风,又因反对加入欧盟下台。如今保守党梅姨又主持退欧,大英帝国的传统如此顽强,意志如此坚毅,民主政治如此成熟,令人感慨。


谢谢邀请:

这个世界上最冤的应该是邱吉尔,比窦娥还冤。想当年,希特勒狂炸英伦三岛,泰山压顶,是他邱吉尔一腔热血,危难时刻显身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以一己之力挽民族危亡,气壮山河,何等悲壮。那时人民如何拥护他,把他称为【民族英雄】。

好不容易熬到胜利,邱吉尔熬死了希特勒,英军跨过英吉利海峡,胜利的旗帜飘扬在德意志大地。英国人民胜利了,邱吉尔以胜利者的身份踏上德国土地,与斯大林,杜鲁门会商国际大事。

谁能想到,英国人民大选,把战争期间表现平平的艾德礼推上了首相大位,把他这个大英帝国的再造之臣忘记了。你说邱吉尔能不感到冤吗?他比窦娥还冤。当时在会场上,邱吉尔几乎气过去,在美苏两国首脑面前,他几乎不能自持,眼泪花花地往下流。他不知道他是怎么走出会场的。谁说男儿有泪不轻流?

如果换在东方,人们可能会骂,杀害功臣,卸磨杀驴,那个国王可能都会成为千夫所指。可这在西方,在民主政治的大本营。邱吉尔被英国人民用民主选票换下去的,这理朝谁说去?连个撒气的对象都没有。你说邱吉尔冤不冤?

为什么英国人民会抛弃邱吉尔?其实朋友们己经说清了。邱吉尔是个战争贩子。当时仗已经结束了,人民想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邱吉尔还想发动战争,对抗苏联,所以人民抛弃了他。

从这方面看,邱吉尔一点都不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