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路上搜寻狮子头的食谱有百百种,但大部分只给了配方,却没能讲到真正的,也就是地道的作法。

 

简单说,狮仔头就是猪绞肉的一道功夫菜。

 

记得以前看报,三不五时,特别是年节假日时候,总是容易看到狮子头的报导,曾有看到某家餐厅的狮子头一碗公一颗,硕大无比。却是入口即化。看了后印象深刻,却不记得餐厅名。可是狮子头的大小,究竟多大为好呢?

拜前阵子美国宣布的饮食金字塔所赐,近代人怕油,怕盐,连带的,老菜的滋味或个头也变了。虽然与时渐进很好,却也是一种憾。

 

婚后的年菜,我总自己来,狮子头是我非常想尝试的菜,拜以前报阅的记忆,记得买粗绞猪肉,回来自己剁。第一年,大概也就贡丸的两倍大,没放豆腐,就是蛋、酒、葱、姜、水、盐,全部耗时大概一个小时吧。炖了白菜后,好像也挺像样的。

 

记得大概是第二或第三年吧,彼时新婚出期小套房无厨房,所以真是一年一度的年菜啊。第二年备菜时,剁啊剁的,居然剁了1~2个小时吧,而且还是金门大菜刀那种大刀~也的确要用这种刀才有力。只是这样剁的结果,什么荸荠、香菇之类的,完全被剁到看不出来。这年也有记得打水,然后也比较会使刀了。可以边切边整理肉,控制肉集合成团,或分散成摊。差别其实在使刀的尾劲。没想到这年的狮子头,松软多汁,让我惊觉前年做的,只是粗具形式的狮子头罢了。

 

最近下厨的多,在COSTCO买了大份的猪绞肉,总是要消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狮子头。不过,不知道是刀不够重?还是油不够多(好是多是讲健康的低脂比例),做了几次,总觉得当年松软多汁的狮子头总不复见,当然也是我剁的时间不够久。可要我重现当年剁个2小时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真有难处,最近心理也在想,到底怎么才叫好吃的狮子头?心理起了「朝圣」的念头。

 

网路上ㄧ查,好像「秀兰」很被推荐,因此没做太多功课就去了。就在台北东门捷运站附近,鼎泰丰后面的巷子里。坐下来自然是狮子头,煨面,菜饭来一下。狮子头真是名不虚传! 入口即融。那汤汁估计除了打水外,可能脂肪比例也不小,绝不是COSTCO那8:2的健康比例。有人说5:5。听在视脂肪如大敌的现代人自然是改了又改。可若牺牲了口感就本末倒置了。

 

后来(2017)5月底跟朋友聚餐,刚巧爬文时听到「银翼」被称赞到不行,不过我忽略了写文的人是外省人背景。虽然作者也开宗明义的讲了,他们是拿乡愁拌饭的。爬了十篇文吧,不过,最后在篇2016的文提到银翼退步了。但打著被米其林推荐的名号,还是去了。点的都是他的经典,但因为上次在秀兰吃了煨面这次就自动跳过。真的,有些是乡愁产品,没有这点牵连的新人类是吃不惯的。

就像他的肴肉风鸡,几乎每篇都有,少少人提到他其实颇咸的。

我们点了四拼:肴肉、风鸡、海蜇头、醉鸡,肴肉风鸡很咸,海蜇头完全不入味,比乡下办桌还不如,醉鸡倒是还可以,而且给的是鸡腿部位。

银翼的鳝鱼跟台式也就是南部酸甜炒法不同,吃起来颇平实好吃的,是除了醉鸡外,大家筷子动的最勤的。

其他如:文思豆腐,切工菜,可调味平淡,单就切丝豆腐煮汤,点一次尝鲜或可,但大家都觉得下回不会再点。

心心念念的桂花莲藕虽然有大大的莲子,问题是炖不够烂,糯米也没塞实莲藕。而且这盘甜点还没小份的呢!  

拌白菜心也没那么神奇,一口的花生抢了白菜心的清甜,

杂式小笼一次可以见识他所有的蒸点:素饺子、小笼包、豆沙包、糯米烧卖。底下用松针很是诚意,只是他的面皮是厚点的,跟鼎泰丰的皮薄是不同路数。

最最让人失望的是狮子头,连塑形都没有,就菜刀一摊在酱油卤的白菜上,明显的是粗绞的肉末,至少6:4肉油比,却没有「秀兰」的精巧动人!秀兰的狮子头就像家常的,白菜直接卤,炖的久了,狮子头的猪肉与白菜滋味融为一体,互相影响,白菜有肉香,狮子头有白菜清甜。但秀兰的狮子头一吃就是行家。很认真的,用砂锅端上来也很可保温。吃了银翼,我好想杀去秀兰吃个狮子头解恨啊~~

简单说,银翼的狮子头是红烧的,而且没有刀工或入味,因为白菜的颜色不匀,秀兰的是清炖,而且白菜软烂而棉,真的是很推荐秀兰! 

而银翼的部分,整桌菜大概就是鳝鱼醉鸡还行,其他的,大概就是乡愁入饭,各入各的眼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