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開始閱讀馬恩的一些著作以充實自己,將讀後感記錄在知乎上吧。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馬克思生前並未發表,在1927年蘇聯以俄譯文第一次發表,在1932年以德文原文出版。在該手稿時期,馬克思開始批判青年黑格爾分子的唯心主義觀點,同時也受到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影響 ,是馬克思哲學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一本著作。本文將以問答的形式,闡述我的一些感受。

Q:什麼是「異化」(alienation)?

A:異化是在文藝復興以來的近代西方哲學裡逐漸形成起來的。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他通過思想異化的形式揭示了人與人的異化關係。他認為,所謂基督教的「實證性」,就是指人所製造的基督教變成了一種僵化的反過來壓迫人的異己力量。

而馬克思將這種概念從神學哲學延伸為經濟學的一種概念。馬克思認為「我們現在必須弄清楚私有制,貪慾和勞動、資本、地產三者的分離之間,交換和競爭之間,人的價值和人的貶值之間,壟斷和競爭等等之間,這全部異化和貨幣制度之間的本質聯繫」。

Q:什麼是異化勞動?

A:勞動作為人的本質力量,應該是「自由自覺的活動」,而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被異化,這種本質外化而成為人的對立面——即「客體」,在資本社會中反而控制「主體」。

異化勞動表現為四個方面: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者同他的勞動活動的異化、勞動者同他的類本質的異化和勞動中人和人的異化。

Q:什麼是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的異化?

A:「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

「勞動的產品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的、物化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也即是「勞動的現實化」,「表現為工人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

如何理解呢?工人作為勞動者,無法決定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產品;而在這樣的體系裏,工人沒有任何自主,僅僅作為提供勞動力的工具,事實上被剝離了人的屬性,表現為非現實化的冷冰冰的道具罷了。

「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與他相異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的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

馬克思揭示了在資本主義下,勞動依賴於勞動者之外的存在——即資本家。

「工人在這兩方面成為自己的對象的奴隸:首先,他得到勞動的對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資料。因此,他首先作為工人,其次是作為肉體的主體,纔能夠生存。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自己作為肉體的主體,並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

工人創造產品,但產品不屬於他,他會變成奴隸,然後為了維持肉體的主體,他具有「勞動積極性」,因為不勞動只有死路一條。那麼代價呢,古爾丹?

「工人在他的對象中的異化表現為:工人生產的越多,他能夠消費的越少;他創造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勞動越有力量,工人越無力;勞動越機巧,工人越愚笨,越成為自然界的奴隸。」

「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勞動生產的不僅是商品,它生產作為商品的勞動本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產商品的比例生產的。」

代價就是——奮鬥B沒有未來,你生產的玩意不但不屬於你,反而會壓迫控制你。

Q:什麼是勞動者同他的勞動活動的異化?

A:「首先,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

「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

「勞動的異己性完全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他強制一停止,人們會像逃避瘟疫那樣逃避勞動。」

這就是所謂的人的惰性,因為你的勞動不屬於你,你當然會痛苦;在資本主義下,你是真真切切的「為他人幹活」,而非某些人信口開河下所謂的「為自己勞動,充滿積極性」,呵呵。某位來華的美國工人在「效率低下、沒有人性」的北京公有工廠(而非國營)積極工作,而回國後在「高效、充滿積極性」的美國私有工廠裏學會了磨洋工,真是有夠諷刺的。

「我們從兩個方面考察了實踐的人的活動即勞動的異化行為。第一,工人對勞動產品這個異己的、統治著他的對象的關係。第二,在勞動過程中勞動對生產行為的關係;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個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如果不是活動,又是什麼呢?——是不依賴於他、不屬於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

馬克思從來沒有像某些人宣揚的一樣鄙視「腦力勞動」,某些庸人自認為一旦相信馬克思,就否認了他那「充滿效率的腦力勞動」;同時馬克思將「企業家」和「資本家」區分看待,雖然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兩者往往重合,不過某些人不但看不到,反而會攻擊馬克思否認管理的效率。

Q:什麼是勞動者同他的類本質的異化?

A:「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就是說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作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作類存在物。誠然,動物也生產......;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影響也進行生產,並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影響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屬於它的肉體,而人則自由地面對自己的產品。

「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他生產的對象,也就從人那裡奪去了他的類生活,即他的現實的類對象性,把人對動物所具有的優點變成缺點,因為從人那裡奪走了他的無機的身體即自然界。同樣,異化勞動把自主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

那些「自由主義者」所謂的自由,只是在刻舟求劍罷了。他們連自己自由的勞動都無法實現,身為人的本質都被外化出來反對他自己,甚至他們必須要作為小布爾喬亞甚至布爾喬亞,纔能夠在當今社會取得微小的可憐的自由,從而宣揚他們的「自由主義」,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滿足肉體之餘,有時間有精力思考、總結和宣傳。

學習、職業選擇和婚姻等等因素,作為小布爾喬亞的我思考過,我必須屈從於其中一項甚至數項(取決於我想要的生活與其對於資本的需求之間的比較),這樣我才能坐在這裡按照此時我的自由意志打出這些文字,諷刺的是我先是不自由地維持了肉體地存在,然後才能自由地思考,哈哈哈哈哈哈,真是夠諷刺了。

Q:什麼是勞動中人和人的異化?

A:「如果勞動產品對我來說是異己的,是作為異己的力量面對著我,那麼它到底屬於誰呢?」

「如果我自己的活動不屬於我,而是一種異己的活動、一種被迫的活動,那麼它到底屬於誰呢?」

「屬於另一個有別於我的存在物。」

「如果工人的活動對他本身來說是一種痛苦,那麼這種活動就必然給他人帶來享受和生活樂趣。」

「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對勞動生疏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對這個勞動的關係。工人對勞動的關係,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勞動的主人起個什麼別的名字——對這個勞動的關係。」

「因此,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的外在關係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後果。」

「因此,我們也看到,工資和私有財產是同一的,因為用勞動產品、勞動對象來償付勞動本身的工資,不過是勞動異化的必然後果,因為在工資中,勞動並不表現為目的本身,而表現為工資的奴僕。」

「甚至蒲魯東所要求的工資平等,也只能使今天的工人對自己的勞動的關係變成一切人對勞動的關係。這時社會就被理解為抽象的資本家。」

至此馬克思終於推導出了私有財產,撒花ing QAQ。不過提醒某些人,馬克思反對的是資本家而不是管理者和企業家,資本家靠著資本就能驅使管理者,然後取走最大的蛋糕,「二八定律」罷了。

至於本書有關於「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的內容,那就是另一篇文章;身為勞動者,我要去維持自己的肉體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