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不太懂,感覺很多概念也有點錯亂,希望能看到不太晦澀的答案。看到很多舉得例子是手機的異化,那手機的本質又是啥呢?異化和進化有什麼區別呢。。。


異化,是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關鍵詞之一。

異化的本質,就是一種變異,一種變質。你可以當他如食物一樣,腐敗就等於異化。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異化主要呈現為幾大方面。

勞動本質的異化。

什麼是勞動?其實,人類釣魚,跑步,打獵,等等都是一種勞動。甚至,寫書,寫字,都是一種勞動。拍電影,生產產品,也都是一種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出現以前,勞動本來是快樂的,是有益於人類本身的。

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勞動越來越偏離了,他本身的軌道。

分工不斷的發展,使得勞動越來越枯燥,越來越沒有意思。不知道你有沒有去工廠裡面做過工,尤其是那種大生產線的,那都是一天重複十幾個小時的,機械一樣的,枯燥的勞動。勞動從快樂,走向枯燥的過程,就是一種異化。

第二種異化,勞動果實的異化。

在資產階級生產關係下,你勞動的產品並不屬於你自己,而是屬於你老闆的。你寫了程序,程序屬於了騰訊,屬於了阿里巴巴,屬於了百度。這種生產關係下,勞動也是被異化了,本應該屬於你的勞動果實,成為了他人的東西。

就彷彿在此刻,老子在這裡寫東西,最後的版權歸了知乎??

這種變質,就是一種異化。

還有一種異化,代表著資本的異化。

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資本這個東西,成為了人類的主宰。就如馬克思所說,在資本主義關係下,人是沒有個性的,資本是有個性的。

人類,成為了一種資本的從屬物。

也就是說,人類成為了資本的奴隸。

馬克思為什麼說「解放全人類」,而不是「打倒資產階級」。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裡,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資本的意志就是資本家的意志。資本是一種過去式的積累,他應該是人類的奴隸,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資本成為了主人。

異化,就出脫離了自己的本質,走向自己對立面的一個過程。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不斷的產生這種對立面,都是異化的過程。


自己的一些總結,歡迎指正。

篇幅有些長,底部有結論和圖。


異化是人的主體性的喪失

馬克思的認識論認為,人的認識是在實踐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對實踐客體的反映。

那什麼是實踐和改造世界的過程呢?

勞動(廣義的)

上面這段話轉換一下,就是說,你我活著,除了喫喝拉撒,衣食住行,還要有精神生活,去認識並改造世界,由此獲得生命意義,這樣你我纔是完整的(也許這就是題主問的本質)

舉個例子,一個原本熱愛繪畫的工人,只能一天到晚在流水線上幹著重複枯燥的活,很明顯這種勞動是違背了他本真的意願的,僅僅是為了恰飯而迫不得已的行為。馬克思認為這是異化了的勞動——假的勞動。

通俗點說,這位工人還是勞動的主人嗎?顯然不是的,為了恰飯,這位工人被「不合理的」勞動支配了,不再能「自由地活動」,喪失了主體性,異化了。

那工人的勞動還在實踐和改造世界嗎?不能說完全沒了(勞動成果真實存在),但是這種勞動被資本家剝削著,反過來成為強大資本主義的燃料。

於是我們可以知道,這位可憐的同志沒有真實地活著,他無法自主,無法自由——因為人都要恰飯,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當下,恰飯要付錢。

當然這沒有完,工人同志會下班啊。下班後的他也許就能畫畫了呀。

對的,這位同志只能在下班後可憐的一點點時間裡進行些許自由勞動,獲得一丟丟不被異化的喘息時間。

但是很可惜,上班的疲憊或者生活費緊張買不起顏料可以輕易地阻止他進行畫畫,剝奪他自由勞動的可能

簡而言之,人的勞動或是活動被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支配,不再自由,這就是勞動和人的異化。

以上是馬克思時代的情況,也是馬克思的理論基礎。但是時代在變化發展,隨著資本家和工人界限的模糊,資本主義福利制度發展的成熟,原本的剝削——異化理論受到了質疑。

於是一部分馬克思的繼承者們,像鮑德里亞,列斐伏爾,乃至廣泛點說,居伊德波、福柯等人,從大眾消費文化和社會規訓的角度解釋了資本主義對人生活的全面滲透和異化——閑暇同樣在劫難逃。

還是以有畫家夢想的那位同志為例,

經過工人起義和鬥爭,資本家/廠長妥協了,他給工人們漲了工資,還規定了工作時間。最後甚至把一小部分股份拿出來分給了優秀工人。

於是這位同志(以下稱「畫家夢同志」)拿著比以前高許多的薪水,有了更多的空餘時間,可以在閑暇好好作畫了。

然而事實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畫家夢同志的太太最近看上了一款奢侈品包包,畫家夢同志的薪水可承受不了,但為了讓愛人開心,他決定自己拚命賺外快,在週年紀念日之前攢齊一個包包錢。

不過這次,他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我可以畫畫賺錢啊。

這看起來很美,既能圓夢,又能賺錢。

於是畫家夢同志買了全套畫筆顏料和紙,開始動手。

雖然有天賦,但真的畫起畫來還是要學習。畫家夢同志開始學習畫畫的技巧,並接一些小活。

但他很快發現,市場希望自己畫的往往是美得嚇人的俊男美女們,網紅臉、好身材。

初時他十分興奮,但漸漸地,他感覺自己失去了原本對美的認知,他不太喜歡這些「俊男美女」了,但他也畫不出其他。

他終於攢夠了給夫人買包的錢,便不再畫畫了。

那空下來的時候,這位同志幹什麼呢?他看小說,看電視劇,看電影,尊崇各種健康生活思潮的理念,有時喫素食,有時健身,有時買保健品,有時陪著夫人上高價的瑜伽班。

畫家夢同志好像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他的畫家夢呢?算了吧,這天下這麼多人,我可算不上有什麼畫畫天賦,就讓藝術家去創作吧!


人是社會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對人的浸潤和異化不僅僅在僱傭關係中,更存在於生活的每個方面。

實現的途徑包括以文化工業(小說,選秀節目,雜誌等等)為載體,輸出不斷升級的消費主義,讓人自然而然地陷入到無盡的資本循環當中。

在這種情形下,人的精神追求難免被社會思潮同化,趨向於有利於資本增長的方式。

所以藝術品變得需要市場承認,小說只有迎合大眾口味才能大賣。當資本把握了信息平臺和分發途徑的時候,全面影響人的認知和理念絕非難事。


題主提到了手機,手機是個啥?

本質上,一種工具嘛,具體一點,媒介工具。

那手機的異化是啥呢?

麥克盧漢曾說,媒介是人延伸

手機原本的意義和功能在於成為人說話、收聽、觀看的媒介,讓人的聲音、聽覺、視覺得到擴展,幫助人更好更方便地進行活動。

在這個意義上,這就是人藉助工具,完成的一次「能力進化」。

但在現實情況中,手機不僅是作為人延伸的媒介,反而更是資本延伸的媒介。

在如今,人——手機的關係中,實際上是手機作為消費文化的終端在主導人。

我們通過手機娛樂,又在手機上被誘導著進行消費,通過手機上的信息建立、改變自己的三觀,等等等等。

手機成為了我們閑暇的主角,而不是我們自己。這是手機的異化,也是人的異化。

題主也問了關於異化和進化的關係,我個人找不到好的措辭,用自己的理解畫個圖吧。

我覺得,異化像是垂直於進步的變數,不能說讓情況變得更好,但也沒有讓情況變得更差,更多僅僅是一種狀態。

關於異化的問題,細想充滿理論與現實的矛盾的,但我們在當下也只好尋求一個自我和解和與平衡的可能,最後附上我另一個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題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313716/answer/568779033


本質就是事物本來就有的天然的性質。事物拋棄了它天然的性質,就是變質,也可以叫異化。

以題主說的手機為例子。手機的本來作用是通話,如果手機不能通話,只能打遊戲聽歌了,這就是變質,異化。

今天的手機,在保留其通話的基礎上,又添加了打遊戲聽歌照相的功能,這是進步,發展,不是變質,異化。

耶穌說,鹽不鹹,不能叫鹽。鹽如果不鹹了,不管它變多漂亮了,多鮮美了,營養多豐富了,都屬於變質,異化。

孔子說,觚不觚,觚哉觚哉!也是這個意思。

再拿勞動來說,勞動創造財富是為了使用的,不是為了賺錢的,而商人用勞動產品來賺錢,不是為了使用,不能賺錢的東西,寧願扔河裡去也不給人用,就是對勞動的異化。

再說勞動者,勞動者本來是勞動的主體,是主人,是應該享用勞動產品的,既是勞動者,又是消費者,但是在市場經濟裏,勞動者成為工具,成為成本,和牛馬一樣,只能勞動,沒有消費的權力,這也是勞動的異化,或者說是對勞動者的異化。

資本家的本質就是剝削人,如果把資本家改造成勞動者,不能剝削人了,這不叫變質異化,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資本家了。


是啊,什麼是本質?

最後馬克思也解釋不了了,就放棄了這個概念。

轉而從費爾巴哈吸取營養,用人的社會實踐做基礎解決了這個問題。

至於異化

現在讓我們來更詳細地考察一下對象化,即工人的生產,以及對象中的異化,喪失。

  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麼也不能創造.它是工人用來實現自己的勞動,在其中展開勞動活動,由其中生產出和藉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材料.  但是,自然界一方面這樣在意義上給勞動提供生活數據,即沒有勞動加工的對象,勞動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在更狹隘的意義上提供生活數據,即提供工人本身的肉體生存所需的數據。  因此,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佔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成為屬於他的勞動的對象,不成為他的勞動的生活資料;第二,這個外部世界越來越不給他提供直接意義的生活數據,即勞動者的肉體生存所需的資料.  因此,工人在這兩方面成為自己的對象的奴隸:首先,他得到勞動的對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此,他得到生存數據。因而,他首先是作為工人,其次作為肉體的主體,纔能夠生存。這種奴隸狀態的頂點就是:他只有作為工人才能維持作為肉體的主體的生存,並且只有作為肉體的主體才能是工人。  (按照國民經濟學的規律,工人在他的對象中的異化表現在:工人生產得越多,他能夠消費的越少:他創造價值越多,他自己越沒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創造的對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蠻:勞動越有力量,工人越無力:勞動越機巧,工人越愚鈍,越成為自然界的奴隸。)  國民經濟學以不考察工人(即勞動)同產品的直接關係來掩蓋勞動本質的異化。當然,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蹟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但是給工人創造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分人回到野蠻的勞動,並使一部分工人變成機器。勞動生產了智能,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  勞動同它的產品的直接關係,是工人同他的生產對象的關係。有產者同生產對象和生產本身的關係,不過是前一種關係的結果的證實。對問題的這另一個方面我們將在後面加以考察。  因此,當我們問勞動的本質關係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問的是工人同生產的關係.  以上我們只是從工人同他的勞動產品的關係這個方面,考察了工人的異化,外化。但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如果工人不是在生產行為本身中使自身異化,那末工人怎麼會同自己活動的產品像同某種異己的東西那樣相對立呢?產品不過是活動,生產的總結。因此,如果勞動的產品室外化,那末生產本身就必然是能動的外化,或活動的外化,外化的活動。在勞動對象中的異化不過總結了勞動本身的異化,外化。  那末,勞動的外化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於他的本質的東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因此,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因此,他的勞動不是自願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因而,它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需要以外的一種手段。勞動的異化性質明顯地表現在,只要肉體的強制或其它強制一停止,人們就會像逃避鼠疫那樣逃避勞動。外在的勞動,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勞動,是一種自我犧牲,自我折磨的勞動。最後,對工人說來,勞動的外在性質,就表現在這種勞動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別人的:勞動不屬於他G他在勞動中也不屬於他自己,而是屬於別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頭腦和人的心靈的自主活動對個人發生作用是不取決於他個人的,也就是說,是作為某種異己的活動,神靈的或魔鬼的活動的,同樣,工人的活動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動。他的活動屬於別人,這種活動是他自身的喪失。  結果,人(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喫,喝,性行為,至多還有居住,修飾等等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自由活動,而在運用人的機能時,卻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動物的東西成為人的東西,而人的東西成為動物的東西。  喫,喝,性行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如果使這些機能脫離了人的其它活動,並使它們成為最後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末,在這種抽象中,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  我們從兩個方面考察了實踐的人的活動即勞動的異化行為。第一,工人同勞動產品這個異己的,統治著他的對象的關係。這種關係同時也是工人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對象這個異己的與他敵對的世界的關係。第二,在勞動過程中勞動同生產行為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工人同他自己的活動-一種異己的,不屬於他的活動的-關係。在這裡,活動就是受動:力量就是虛弱:生殖就是去勢:工人自己的體力和智力,他個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如果不是活動,又是什麼呢?)就是不依賴於他,不屬於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這就是自我異化,而上面所談的是物的異化。  〔XXIV〕我們現在還要根據異化勞動的已有的兩個規定推出它的第三個規定。  人是類存在物,不僅因為人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把類-自身的類似以及其它物的類-當作自己的對象:而且因為-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種說法-人把自身當作現有的,有生命的類來對待,當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來對待。  無論是在人那裡還是在動物那裡,類生活從肉體方面說來就在於人(和動物一樣)靠無機界生活,而人和動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賴以生活的無機界就越廣闊。從理論領域說來,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一方面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一方面作為藝術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幾界,是人必須事先進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同樣,從實踐領域說來,這些東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人在肉體上只有靠這些自然產品才能生活,不管這些產品是以食物,燃料,衣著的形式還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現在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數據,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材料,對象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聯繫,也就等於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繫,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異化勞動,由於(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他自己的活動機能,他的生命活動同人相異化,也就使類同人相異化:它使人把類生活變成維持個人生活的手段。第一,它使類生活和個人相異化:第二,把抽象形式的個人生活變成同樣是抽象形式和異化形式的類生活的目的。   因為,首先,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來說不過是滿足他的需要即肉體即維持肉體生活的需要的手段。而生產生活本身就是類生活。這是產生生命的活動。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生活本身卻僅僅成為生活的手段。  動物和它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動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動區別開來。它就是這種生命活動。人則使自己的生命活動本身變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識的對象。他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這不是人與之直接融為一體的那種規定性。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正是由於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或者說,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纔是有意識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是對象。僅僅由於這一點,他的活動纔是自由的活動。異化勞動把這種關係顛倒過來,以至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人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也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作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作類存在物。誠然,動物也生產。它也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螞蟻等。但是動物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進行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支配也進行生產,並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支配時才進行真正的生產: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的產品直接同它的肉體相聯繫,而人則自由地對待自己的產品。動物只是按造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  因此,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它所創造的世界直觀自身。因此,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奪去了他的生產對象,也就從人那裡奪去了他的類生活,即他的現實的,類的對象性,把人對動物所具有的優點變成缺點,因為從人那裡奪走了他的無機的身體即自然界。  同樣,異化勞動把自主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活的手段。  因而,人具有的關於他的類的意識也由於異化而改變,以至類生活對他來說竟成了手段。  這樣一來,異化勞動造成下面這一結果:  (3)人的類本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的精神的類能力-變成對人來說是異己的本質,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  (4)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這一事實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凡是適用於人同自己的勞動,自己的勞動產品和自身的關係的東西,也都適用於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係。  總之,人同他的類本質相異化這一命題,說的是一個人同他人相異化,以及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同人的本質相異化。  人的異化,一般地說人同自身的任何關係,只有通過人同其它人的關係纔得到實現和表現。  因而,在異化勞動的條件下,每個人都按照他本身作為工人所處的那種關係和尺度來觀察他人。  〔XXV〕我們已經從經濟事實即工人即其產品的異化出發。我們表述了這一事實的概念:異化的、外化的勞動。我們分析了這一概念,因而我們只是分析了一個經濟事實。  現在我們要進一步考察異化的、外化的勞動這一概念在現實中必須怎樣表達和表現。  如果說勞動產品對我來說是異己的,是作為異己的力量同我相對立,那末,它到底屬於誰呢?  如果我的活動不屬於我,而是一種異己的活動,被迫的活動,那末,它到底屬於誰呢?  屬於有別於我的另一個存在物。  這個存在物是誰呢?  是神嗎?確實,起初主要的生產活動,如埃及,印度,墨西哥的神殿製造等等,是為了供奉神的,而產品本身也是屬於神的。但是,神從來不單獨是勞動的主人。自然界也不是主人。而且,下面這種情況會多麼矛盾: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神的奇蹟越是由於工業的奇蹟而變成多餘,人就越是不得不為了討好這些力量而放棄生產的歡樂和對歡樂和對產品的享受!  勞動和勞動產品所歸屬的那個異己的存在物,勞動為之服務和勞動產品供其享用的那個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  如果勞動產品不屬於工人,並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對立,那末,這隻能是由於產品屬於工人之外的另一個人。如果工人的活動對他本身來說只是一種痛苦,那末,這種活動就必然給另一個人帶來享受和歡樂。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為統治人的異己力量。  還必須注意上面提到的這個命題:人同自身的關係只有通過他同人的關係,才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係。因此,如果人同他的勞動產品即對象化勞動的關係,就是同一個異己的,敵對的,強有力的,不依賴於他的對象的關係,那末,他同這一對象所以發生這種關係就在於有另一個異己的,敵對的,強有力的,不依賴於他的人是這一對象的主人。如果人把自身的活動看作一種不自由的活動,那末,他是把這種活動看作替他人服務的,受他人支配的,處於他人的強迫和壓制之下的活動。  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異化,都表現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個與他不同的人發生的關係上。因此,宗教的自我異化也必然表現在俗人同僧侶同耶穌基督(因為這裡涉及精神世界)等等的關係上。在實踐的,現實世界中,自我異化只有通過同其它人的實踐的,現實的關係才能表現出來。異化藉以實現的手段本身就是實踐的。因此,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同作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係,而且生產出其它人同他的生產和他的產品的關係,以及他同這些人的關係。正像他把他自己的生產變成自己的非現實化,變成對自己的懲罰一樣,正像他喪失掉自己的產品並使它變成不屬於他的產品一樣,它也生產出不生產的人對生產和產品的支配。正像他使他自己的活動同自身相異化一樣,他也使他人佔有非自身的活動。  上面 ,我們只是從工人方面考察了這一關係:下面我們還要從非工人方面來加以考察。  總之,通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工人生產出一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站在勞動之外的人同這個勞動的關係。工人同勞動的關係,生產出資本家(或者不管人們給僱主起個什麼別的名字)同這個勞動的關係。從而,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關係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後果。  因此,我們通過分析,從外化勞動這一概念,即從外化的人、異化勞動、異化的生命、異化的人這一概念得出私有財產這一概念。  誠然,我們從國民經濟學得到作為私有財產運動之結果的外化勞動(外化的生命)這一概念。但是對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與其說私有財產表現為外化勞動的根據和原因,還不如說它是外化勞動的結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類理性迷誤的原因,而是人類理性迷誤的結果一樣。後來,這種關係就變成相互作用的關係。  私有財產只有發展到最後的,最高的階段,它的這個祕密才會重新暴露出來,私有財產一方面是外化勞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勞動藉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  這些論述使至今沒有解決的各種矛盾立刻得到闡明。  (1)國民經濟學雖然從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這一點出發,但是它沒有給勞動提出任何東西,而是給私有財產提供了一切。蒲魯東從這個矛盾得出了有利於勞動而不利於私有財產的結論。然而我們看到了,這個表面的矛盾是異化勞動同自身的矛盾,而國民經濟學只不過表達了異化勞動的規律罷了。  因此,我們也看到工資和私有財產是同一的,因為用勞動產品,勞動對象來償付勞動本身的工資,不過是勞動議化的必然的後果,因為在工資中,勞動本身不表現為目的本身,而表現為工資的奴僕。

摘自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我覺得已經夠詳細了


異化怎麼講呢,馬克思提出一個概念叫主賓倒置。這就是異化吧。

舉例子說下有助理解。

人類社會,人本應該是主體,也是生產勞動的主體。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不再是生產的主體,勞動者成了資本積累的工具。

再簡單點說,人類通過勞動產生了財富,這句話里人類是主體(主語),財富是客體(賓語)。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資本產生了僱傭勞動者,這句話裏資本財富成了主體(主語),資本為了實現財富增值產生的僱傭勞動者,勞動者成了客體(賓語)。主賓倒置了,本來應該是勞動者通過勞動產生財富成了資本財富為了增值產生了僱傭勞動者。這種主賓倒置我們就叫他勞動異化。


異化就是兒子打爸爸


就拿生物演化這件事來說明一下吧。

演化是生物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要產生這樣的結果,需要生物體內部有一種應對環境的機制,這個機制就是所謂的異化。

異化有個明顯的特點是隨機性,同個物種收到同樣的刺激,異化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也正是這個隨機性,導致了物種的多樣性。

生物演化靠的就是多樣性來測試大自然的,樣本夠多之後交給大自然的剪刀來裁剪,能保留下來的都是成功的演化。

異化與進化的區別在於,異化是開局,進化是結果,中間階段叫變革或者叫演化中,,,

我聽其他答主強調馬克思,,,我知識面小無法理解那一套理論,它和我的分析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多樣性。

至於進化的本質是什麼,進化的本質是結果。

新一代手機變革中,有公司加強了攝像頭,有公司加強了屏幕,有公司加強了內核,有公司加強了ai,這些功能經受市場考驗後有那些會被保留下來這些公司在研發之初是得不到答案的,就算有答案,也是一廂情願的結果,未被市場檢驗的手機不能稱之為進化,只有經過市場考驗後,成為下一代手機必不可少功能的手機才能算的上是進化。

所以,進化的本質就是結果,手機這個詞語的本質也是當前被市場認可的移動通訊設備(所包含功能設備)的總稱。

假如有平行世界,a的手機沒有攝像功能,但配備有強大無比的ai,a世界的手機就是不包含攝像功能的手機,我們世界的手機也是手機,但是兩個世界中手機所代表的具體含義是不同的。

手機,是當下的結果。

====

總結,異化是改變之初,它可能有多個方向,變革的過程中沒有誰知道哪個方向纔是正確的方向,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之後,成功存活的被定義為進化,進化體完成了進化。


你遵守規章制度是為了確保自己安全

被異化後就變成遵守規章制度是為了不被扣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