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_playing_in_a_field.jpg

太太事业心强,工作表现优异,由于忙碌,女儿出生后都由阿嬷照顾。56岁上幼稚园才接她回家,因为我工作较规律,都由我打点照料,女儿虽然想念阿嬷,慢慢也习惯家里的生活。只是太太依然忙碌,在家时间不多。

 

女儿现在上小学了,愈来愈独立,很有自己的意见。比如说,每天跟她亲近、照顾她的人就是好人,不够亲近的人就不在她喜欢之列。她和妈妈好像两个陌生人,说不上话。

 

太太觉得小孩别扭,回到家也不会跟她说话,似不投缘;女儿则是好几回嘟著嘴跟我说:「不用找(等)妈妈了,只要有爸爸跟阿嬷就可以了。」我才警觉到她们两个人很疏离,都不喜欢对方。

 

我看她们两个人是这么的像,都想要别人招呼疼爱、喜好分明。只是太太可能不会为了跟女儿亲近放弃工作,女儿也不会自己改变,我担心她们母女俩会不会愈来愈生疏,长大后更没有情分。我希望一家人亲密,做爸爸的可以怎么拉近她们的关系?

 

专家解答 钰玺诊所临床心理师 王耀兴

 

看你的信,感觉你是个细腻用心的好男人,愿意照顾家庭、孩子,细微地感受到家中成员的紧张关系。

 

目前看起来你是比较有动机改变的人,或许会比较辛苦,但因著你愿意主动改变,相信有机会松动家里现在卡住的母女僵局。

 

在你的家庭形态中,「家庭」是有爸爸、妈妈、孩子组成的地方,建议你要同时拥有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两种思维,从亲子扩展到夫妻关系。

1.jpg

 

生了小孩却不知道怎么当爸妈

现代人因工作忙碌或其他各种原因,生了孩子却没办法自己带,除了请保姆,最常见的是交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阿公、阿嬷,如你们家。

 

交给阿公、阿嬷又有两种情形,一是只带白天,另一种是24小时照顾。前者还好,晚上爸妈跟孩子还有相处时间;若是后者,从「关系」来看,有时会碰到一个尴尬问题,就是到底谁才是孩子的父母?

 

长时间交给长辈照顾,会发现孩子与父母间变得生疏,56岁才接回来同住,容易出现断层。一是照顾习惯不同,要花时间了解孩子;二是爸妈因为没陪伴孩子,亲子关系是倒回0岁,而非5岁。亲子关系就像存款,要补足前5年的缺口,或许透过某些方式补得较快,但很难无缝接轨。

 

有些爸妈觉得孩子在学龄前,只要吃饱长大就好,所以全部交给阿公、阿嬷。不过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观念逐渐被年轻一代的爸妈修正,也就是说,孩子除了吃饱喝足,父母还要在心理层面陪他们长大。

 

如果爸妈都没有近身照顾,等于还没跟小孩磨练过,不懂得怎么处理孩子的情绪,焦点只放在问题行为,像是今天做错了什么,要处罚或教他,或是孩子缺什么要买给他。

 

父母想跟孩子保有紧密关系,其中有个关键,就是在他出生后,还没有语言只有需求时,透过行为了解、观察他,像大哭时是尿布湿了、饿了或只是单纯发脾气。这个理解孩子的过程,就是为日后的亲子关系打基础,爸妈在安抚中跟孩子形成稳定的关系,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如果之前没建立起亲密感,后来相处当然会感到挫折,觉得自己过去几年为了养大孩子,都这么辛苦工作,现在他们却这么不听话或跟自己不亲,或许这就是你太太现在的心情。

 

除了亲子关系,建议你也观察想想,自己现在跟太太的关系如何。

 

很多人在有了小孩后就没有夫妻关系,没有定期约会、亲密时间,或是跟小孩同睡,在婚姻里只剩下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不见了,会造成彼此的默契和信任感不够,在教养孩子中变得敏感。当一方提出想法,另一方会错误解读或产生敌意,或怕对方生气,或故意激怒对方,这些都是因为夫妻关系而影响教养的沟通。只有在夫妻关系良好时,才能携手面对教养孩子的困难。

2.jpg

 

运用智慧与方法凝聚家人的心

如何拉近家人间的距离?可从以下几个阶段著手渐进:

 

阶段1》建立夫妻间的亲密与信任感

 

回到单纯的丈夫与妻子,有点像没有小孩之前的夫妻相处,不要老是只想著孩子的问题。

 

培养亲密感有很多种方法,像是记得重要纪念日,如认识交往日、结婚纪念日。婚后可能不再过情人节,还是可以跟太太约会。吃饭时尽量不要谈小孩,专心在对方身上,如回到单纯的男女关系。

 

也可以观察太太想要什么?是甜蜜的言语、两人在一起的时刻、或是实质的服务或礼物。从她喜欢的著手,让她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两个人的亲密与温度自然会上升,信任、理解与默契会愈来愈好。

 

阶段2》提醒太太亲子关系的重要

 

当两人有充分的信任感,再进一步聊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非一蹴可几。趁孩子半大不小时,仍有几年可把握,进入青春期后恐怕又更困难了。不是要当百分之百的父母,但至少不要缺席,培养关系急不得,需长期累积。

 

阶段3》培养母女间的互动与信任

 

要太太一下子改变,恐怕有困难,不如从少量正向的互动开始,慢慢激发她的意愿。

 

有几个方法提供给你参考:

 

●请太太每周空出两个晚上、或每天空出一段时间,而你先想好那段时间大家要做什么。像是跟不熟的人吃饭,不会一开始就选要正襟危坐的西餐,选择自助餐或动作较多的烧烤,有事做比较不会尴尬,不用那么依赖语言。

 

●请太太不管多晚回来,都不要超过晚上9点,每天固定跟孩子互动20分钟,全心全意陪孩子做想做的事,如果能每天持续也就够了。

 

●如果平常工作日都不行,就在假日安排家庭日,全家出去走一走。78岁的孩子,还喜欢跟爸妈一起出门,到青少年就不可能了,这是为什么要把握青春期前的时光。

 

同时可以柔情地跟太太建议,这样她也能好好休息、放松心情。对她动之以情,感受到你诚挚的关心。

 

●如果太太真的忙到抽不出空档,请她一个月安排一天或半天休假,像周三下午,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活动,例如亲子烘焙课程或其他孩子觉得有趣的共学课程。

 

以上方法,都可以让孩子跟妈妈自然而然地接近。慢慢调整,不要一下子就要求太太全然改变,从少量正向互动开始,慢慢培养母女间的互动与信任感。

 

阶段4》真诚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表达出不满的负面情绪时,不要压抑或否定她,反而有反效果。直接面对女儿所说的情况,让她感到被理解,像是「你很生气对不对,妈妈又黄牛了」,让她情绪出来后,再跟她解释,或直接引导孩子跟妈妈沟通。

 

当然也可以适时为太太说说好话,但不能强迫孩子一定要接受,像是太太如果无法达成某些承诺,就该适度跟孩子道歉,然后两个人再一起想出弥补的方法。

 

最后,还是回到教养的核心,就是要花时间与孩子相处,在过程中认识孩子和自己。如何权衡工作与家庭,考量著大人的智慧。

 

细心的先生可运用智慧,跟太太保持亲密与信任的关系,持续不放弃的沟通,凝聚家庭的共识与相处方式,如此一来,忙碌的太太在家庭生活,也能有个教养的位置,一家人融合在一起。

 

分享自康健杂志: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6726&page=1

 

钰玺诊所

电话:02-2509 5569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1324
(捷运松江南京站4号出口30公尺;国泰世华银行楼上)

了解更多请上官网   →欢迎加入钰玺粉丝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