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hew-henry-86779-min-1030x579.jpg

 

父母亲多半希望听青少年说说自己的心事

但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愿意说的青少年却让父母备感压力

看著孩子愤而离席觉得莫名其妙

 

青少年阶段很像一个排毒的过程,国中时期这个排毒的出口往往透过行为表现。例如,以前被欺负的孩子开始展现易怒凶狠,焦虑的孩子,大张旗鼓抗拒排斥。高中阶段,有些孩子能够吸取国中时期的行动经验,往收敛跟调和的方向走,开始愿意从重要关系找情绪出口。所以我看到很多高中孩子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跟父母互动,开始尝试跟父母亲抱怨自己的事情,聊心事。

只是,难得掏心的开始,为什么常搞得不欢而散?

例如:孩子说在小组设计作业上,自己做的可圈可点的地方,说别人没眼光白目的回应,以及抢攻劳的行为。

孩子会说「我就只是想聊一聊」

在家长眼里看起来是「话说一半没头没尾」「一直重复钻牛角尖」「只是抱怨,有用吗?」

其实孩子没有明说,却偷偷在要的是

「你听听我的委屈。多补给我一个赞。」

「你看看他们多机车,跟我一起愤慨一下。」

「我要让你知道,我现在真的很累很难受,宽容我摆烂一下。」

父母一边听一边纠葛的是

「我觉得他太过自我膨胀,所以别人都说不得他,一点点意见和脸色就放在心里很久,感到很受伤。如果不戳破他,告诉他别人的角度,还有他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不就一直看他钻牛角尖?」

当孩子表现出受害者的心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希望让孩子脱离单向思考的情境,并更有智慧因应人际关系,同时不从挑战中退缩。

那么,这类谈话的营养配方的确值得规划。

第一,找出他所付出的,给予欣赏。尤其是你听到或看到的部分,是他同学和老师所忽略的地方。主动询问他努力的过程,好奇这个过程怎么发生的,例如,你的idea怎么来的?你用什么软体制作影片,花多久时间啊?声音录制杂音怎么克服的?

要知道,自我肯定的能力,需要从感受别人的见证和赞许开始练习。最安全最没有副作用的管道就是家人,不用担心你肯定他,他越来越骄傲,越来越自我合理化(如果他会,那有其他面向值得探讨,绝不是你真心欣赏造成的)。相反的,通常他感受到努力有人看见了,这个需要被肯定的部分就不需要继续膨胀,就会开始缩小,心里便有了空间,反省和其他思考的可能就开始发生。

当你说:「妈妈虽然不专业,不过我看起来,很多效果你都想办法做到了。」他可能会开始说「可是,我还是有些东西没办法完成… …。」

第二,倾听他的心情。只要详细询问、好奇事情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同学说了什么,他觉得如何?他如何表达?同学们又回应了什么?等等。例如:你觉得同学抄袭你的东西,然后呢?你发现同学修改过之后,被老师赞美,你在哪里听到的?后来你的心情呢?当这个历程被好好的仔细的说出来,委屈和生气就被听见了。我们要小心,不执著于安慰孩子,或期待孩子说完之后好受一点。专心淡定的倾听,想知道他遭受的,比同理和安慰来得更重要。

在这个阶段,千万不要跳进去他的角色,替他换位思考,告诉他怎么回应其实会更好。这样很容易开启无限争辩的过程:他觉得他怎么说你都不会了解他的感觉,只会觉得他做得不够好;你觉得,你怎么努力,孩子都很固执在自己的观点,这样难怪他会一直挫败。

记得,只要他还想重复说,表示他的挫折需要再被听多一点。

这时候他内在被认可的需求以及在学校隐忍不发的情绪,像是沸腾的水,已经掀开锅盖,慢慢降温了。心平静了不少,也相信父母是了解的。这时候我们加料进去,才是可以产生效果,被她听进去参考的意见。

第三,从他的需求出发,透过你的经验分享,告诉他如果换成是你,你会做哪些不一样的事情,来邀请同学合作,以及避开某些情境,对于类似的状况题,提供新的观念和作法。也可以包括,对目前不可改变的情况作转念。

例如:

「我给同学参考,结果同学模仿我的一些作法,还被老师称赞。」

「即使别人不知道,那个修改你东西的同学自己心里不会不知道。我觉得,成绩是一时的,你做过的这些练习,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将来你看到你的作品,你会欣慰赞叹自己,永远知道那是你的作品,而模仿者现在因称赞或成绩而高兴,但这个作品不会带给他真正的信心和对自己的肯定,但我知道你拥有对自己的肯定,至少我很肯定。」

 

钰玺诊所

电话:02-2509 5569
地址:台北市中山区南京东路二段1324
(捷运松江南京站4号出口30公尺;国泰世华银行楼上)

了解更多请上官网   →欢迎加入钰玺粉丝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