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这事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国古代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一次远洋航行,也是15世纪末世界上历史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同时,郑和下西洋也对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建立了中国对于海外的统治秩序、拓展了当时的朝贡体系,而且还开拓了海外贸易,传播和引进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的发展居功甚伟。

  在清军入关之后,对于明朝的历史撰写都会十分慎重,多番修改。在顺治和康熙时期,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事还是承认的,雍正时期,开始对历史大幅修改,否认了郑和下西洋的功绩,到了乾隆时期,就开始否认郑和下西洋这事儿了,乾隆认为,郑和下西洋这事儿只是个传说而已,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不过,后来考古学家在南京挖出的一座明朝古墓中却发现了一个物件,直接打了乾隆的脸。原来,考古学家在这座墓中发现了一个指南针和一张航海图,通过对航海图的研究对比,考古专家们发现这跟历史记载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十分吻合,所以基本上这就确认了郑和下西洋这事儿的确是真正的发生过。

  而乾隆之所以会否认郑和下西洋,是因为清朝虽然打败了明朝,但是南洋诸国却一直视明朝为“宗主国”,这让乾隆感到很不爽,认为这有损清朝的威严。不过虽然乾隆不认可郑和下西洋这事,但是清代的史学家却并不否认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在乾隆死后没多久,清代史学家就把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事情重新加进了《明史》当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