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史中,《老子》的影响肯定高于《论语》。

但在儒家经典中,《论语》的地位并不高。儒家经典地位最高的,是孔子修订的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孔子修订的《尚书》原有120篇,秦朝时全部毁于焚书坑儒。汉文帝时,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思想。《尚书》虽然在儒家经典中,地位远高于《论语》。但《尚书》与《老子》不具备可比性:《尚书》首先是部史学著作。而《老子》首先是部哲学著作。

孔子修订的《周礼》也全部毁于秦火。现存《周礼》虽然也是先秦典籍,但并非孔子修订的《周礼》。其原名为《周官》。

儒家经典中,与《老子》具有可比性的是《周易》。

《周易》是由伏羲做八卦的卦画。文王做六十四卦的卦画和卦爻辞。孔子做传。《易经》原本是部纯粹的占卜之书。孔子为其做传后,使其博大精深,蕴含哲理。

孔子思想与老子具备可比性的,是《周易》与《老子》。

《老子》柔弱胜刚强。以偏概全。《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显然,孔子的境界和影响都高于老子。但老子是先行者。孔子之所以高于老子。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头。


《道德经》讲的是大宇宙的道理,它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它讲到时空的问题,它讲只要有足够大的力量,空间可以缩短为零的道理,它讲宇宙间存在著重叠的时间,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叠在—起……等等,这些道理,如今科技都无法做到,而孔子的儒学,所讲的大多是人间的礼仪,如父母死,需行三年葬期,人死后家人要举行三七五七,如何如何,其实我看《论语》都无心看完,但我看《道德经》是百看不厌,我总是讲,世上有两本大书,看不完的书,—本是《金刚经》,—本是《道德经》,老子讲,世间的理分为五顶 : 道,德,仁,义,礼。而孔子所讲的,只是最小的礼罢了,而老子所讲的,才是最大的道 。


《道德经》和《论语》代表著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每个时代都有著不同于以前的文化创造,这就是这时代先进性的代表「文明」。从后面时代的视角来看,前一个时代的文明作为人类光辉的足迹,被包含在后一个时代的文化之中。《道德经》与《论语》都出现在春秋时代,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我民族的文化结晶。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它们又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先进性的文明。

从两人学术的内涵来看,我认为两书形成的对像所处的时代不同。《道德经》描述的应该是三皇五帝时的文化现象,《论语》描述的应该是三代时的文化现象。换言之《道德经》代表著三皇五帝时代的文明,《论语》代表著三代时的文明。这也就是老子思想与孔子思想,为什么不能为春秋战国时所运用的原因。

文明具有时代性,而文化却具有历史性。一个时代的文明不能为另一个时代所用,这是时代先进性决定的。文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创造性,而文化则代表著一个民族的习惯法(精神)。至今我们的习惯法中还有著几千前古人的遗迹,而文明则不是这样,后世的文明不断的取代前世的文明,如石器终被青铜器取代一样。这说明文化具有传承性,而文明则是不同时代的创造性。从文明的角度来讲,《道德经》与《论语》无所谓高低,它们只是代表著不同时代创造的先进性。从文化的角度来讲《道德经》与《论语》都是我文化中优秀的结晶。

《道德经》被誉为智慧的经典,《论语》则为立志的经典。人们从情感上可能更接受智慧二字,事实上,不论是智慧还是立志都是人生修习的结果。《道德经》的智慧在于反用自然之道的固有条件,这个先得明了何谓自然之道,实际上这难到了很多人,所以《道德经》给人一种博大精深的印象。《论语》则是以生活中现实行为的意义为条件,是思想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择善固执的要求,给人有一种压迫感,所以《论语》给人一种严于自律的刻板的印象。

故而,老子的《道德经》高于孔子的《论语》,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妥的。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老子是战国时代。孔子早于老子。老子最早和孟子是同时代人。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著孔子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老子》五千言系老子(李耳)独著,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后来成为道教的「诸经之首」。

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封建统治阶级一直是「儒法并重」。《老子》的思想,又称「黄老之术」,也为封建统治阶级所采用。

《论语》、《老子》为历代注家所重视。《论语》之注更是「汗牛充栋」。百度上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老子》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论语》、《老子》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影响了中国人的传统与生活。如今「孔子学院」更是遍布全球,但我想,以「孔子」命名的学院里头肯定讲《老子》。

无论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最好的态度。


老子的《道德经》与孔子的《论语》相比,谁比谁高,这个问题不能贸然下结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结论,而且赞同老子的人与赞同孔子的人都不是少数,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是此理。再者,孔子还有《中庸》等高明学问。

所以,我的建议是:老子、孔子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儒道互补,偏执一端不是正道,均衡全面地吸收各种有益营养才更好。

正如最近刚出现的《<道德经﹥<中庸﹥会通》这部奇书所说:"老子、孔子,俱为世界伟人、文化巨人、百代之师、千古之圣也,天下希及之,宜敬之仰之,不知敬仰先祖之圣人者,不肖子孙也;知敬仰而不知学之者,亦不足道也;拘于文字,记诵而已,迂腐者也;非以求道明德为念,记诵经典以攫名利者,文痞也;学其所长,与时俱进者,贤能者也;苟能超而上之者,吾弗知所言矣!虽然,古圣之所言,亦有精粗之别,尤在其得道之时,前后所言判若两人,不可一概而论,亦不可同等视之,诚宜慎思明辨之。不可以其瑕掩瑜,亦不可以其瑜掩瑕;未得其真谛而有失,不责于己而怨先圣者,小人也;未学先圣之长而用其短,然后辱先圣者,无知之人也。"


这个问题见人见智,就像禅宗神秀的渐悟与惠能顿悟孰比较有影响力一样,没有定论,各有千秋。

论语是循序渐进地学习体系,是有系统地将知识慢慢灌输至大脑边缘系统的海马体内,形成记忆被人类大脑记载,这是基础工程,也是必要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对知识的积累是认同的,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又说:「为学日益」。就是要我们具有知识的基础。 但老子又说:「为道日损」,也就是当具有一定知识之后,要精进悟道时,就要开始做减法,因为老子要我们不要被知识障限制了我们的真性,以惯性去理解「道」,那就会陷入海马体的认知限制之中,而无法悟道。

所以,准确地说,论语是理性渐悟的基础教育,而道德经是道性洗心的顿悟教育,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论语长于系统完整,奠定家庭、宗族、国家的整体管理体系,而论语短于限制了人的思想、压抑了人类的本性。而道德经长于智慧的开启,短于唯识无边,难于定义。

所以,论语就是阳,而道德经就是阴,世界上阴阳始终是同时存在的。 愿以本人之微观,启众人之宏观。


一言以蔽之,西方是思辨哲学,而且这种思辨是通过人神关系展开的。

老子,道德经,更有思辨的意味,试图把大自然(宇宙)的运行规律(道),与人的行为规范统一起来,用中国传统术语说就是"天人合一"。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这是明确的宇宙观。但是同时也留下问题,到底是先有道?还是先有一呢?这样的问题,即使当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无法解答。

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治世"的书,但是其实不必拘泥于此,它有普适性,包括世界观,生活方式,修行等均普适。

至于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是非常务实的人,不愿意去思辨,为什么?因为无益。

子不语怪力乱神,自然就没有这种人神思辨的内容,孔子也从来不以哲人自居,孔子的学徒(包括我们自己)也从来不称孔子为哲人,孔子是圣人,既不是神,也没有被神化,只是一个圣人,也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但是,这一切并不代表孔子本人没有哲学思辨,由于孔子只述不作,所以说论语并不是孔子的作品,只是孔子的学徒记录孔子的言行而已,因此论语首要体现的是"如实"记录,既不能发挥,也不能描写心理活动,亦不能直写"世界观",而只能通过言行体现"世界观"。因此,论语的思辨是"隐藏"式的,并没有孔子自己的"陈述",这就是论语的魅力,让你通过这本言行录自己去"体验","参悟"出自己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怎么样,是不是孔子更高明?更伟大?更体现"教育"的意义?

要论直接思辨,还是老子道德经更直接,更强力,更自称一体,这就是西方人更喜欢老子的理由。

至于中国人,那就更喜欢老子了,因为中国人股子里都是道,都想隐居,都渴望找到一片乐土,从此老死不相往来,都好游山玩水远离尘嚣俗世,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来去赤条条,这就是道的至理。喜欢吗?还是骨子里就是这样的人?


在中国知道老子的人多还是孔子的人多?就知道谁高谁低?

老子的学说离人越来越远,很少有实际应用,

孔子的学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子崇尚自然,自身修为,云里雾里,炼丹药,喝清水,寡欲清高。

孔子追求人道,助力人文实际,讲究人为大,人为本。食也性也人之所欲也,不假大空。

有人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不是。只是问道而已。孔子伟大之处在于不耻下问,路上小童,瞽叟皆请教为师。

喝著白开水,荒芜土地整天在那闭目养神,不著边际地,号召人们都去研究外天空奥如无穷,好吗?

有人骂孔子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请问谁不为统治者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生存法则。就是传说中的神仙也不是绝对自由,还有玉皇大帝在约束他们呢。


这是毋庸置疑的。

《道德经》是哲学,包罗万象,可衍生出百家学说。他既提出了我们人类的世界观「道」,他也教我们方法论「阴阳对立统一相生相克」或者叫「对立统一」理论。

《论语》够不上哲学这个层面,论语只是社会学、伦理学、高点说也可以是政治学。重在讨论解决我们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探讨天地万物的关系方面著墨不多。

从两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行量就可以看出,两本书不在一数量级上。


我相信这一说法。

老子的《道德经》是我国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而差不多在同一时代,欧洲苏格拉底等的哲学思想也已形成。那个时代,被称作轴心时代,这些哲学思想,共同成为世界文明的思想标志。

应该纠正一下,《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依据孔子的言行所著。春秋末期,孔子问礼老子的典故由来已久,可见,在当时的环境下,老子的哲学思想应该更加先进,地位更加崇高。

再来比较《道德经》和《论语》。《道德经》讲究道法自然,依据的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这个哲学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而《论语》讲究礼和仁,属于道德文化标准层面的,而世界各地的道德文化伦理观是存在偏差的。

因此,从世界范围看,老子的《道德经》地位高于《论语》是可以预期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