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够美,但是她是才女不是花瓶。她在建筑领域的成就足以说明这些。她对感情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她曾经说过,徐志摩爱的是想像的林徽因,是诗人的一时的浪漫激情。她最后选择的梁思成跟他是真正的门当户对。两个人专业都是一样的。他俩是建筑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夫妇俩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他们俩的婚姻模式叫我想起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延续可以用上那四个字:志趣相投。夫妻都喜好读书,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赵明诚每每得到古旧书画碑文等时,必是欢欣鼓舞的拉上妻子一同观赏,评价。而李清照有什么好的作品,赵明诚也会是第一个读者。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徐志摩是民国诗人,林徽因是建筑学家。但依我之见,抛开功绩,单从感情方面来说,这两位都很渣。

难道不是吗?徐志摩在妻子身怀六甲时出轨,在孩子未满月时离婚,毫无责任之感。身为男人,从未考虑过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如何将养,远在异国他乡的发妻身心多么受伤?

林徽因年纪轻轻就插足徐志摩的婚姻。等徐志摩抛弃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千方百计地离了婚,林徽因又后悔胆怯逃避了。从英国跑回中国,跟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谈起了恋爱。幸亏徐志摩是情场高手,不然情何以堪哪?

斯人已逝,我以我凡夫俗子的婚恋观来妄议二位名人,恐怕会招致不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所以,往下的文章,我将尽量放平心态,客观公允地讲述二人的故事。

林徽因选择梁思成的原因应该有四:

一、世俗压力:

民国时期,虽然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但徐志摩毕竟是有妇之夫。尽管徐志摩和林徽因情真意切,但毕竟违背了纲常伦理。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行为遭到家庭和社会的一致反对。徐家和林家都是有地位的人,闲言碎语让他们陷入社会舆论的漩涡。尤其是徐志摩家强烈反对,徐家二老从始至终只认可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尽管徐张已经离婚,但徐父还是把大半的家产都留给张幼仪母子。

二、林徽因童年阴影:

林徽因是庶出,母亲何雪媛是二房太太。她既不善琴棋书画,也不懂超持家务。因而,既得不到丈夫的宠爱,也得不到婆婆的欢心。

后来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又娶了年轻貌美的三房太太。三房太太又生下4个儿子和1个女儿。林长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好,每天与三房一家欢声笑语,几乎对林徽因的母亲不闻不问。

林徽因小时候经常听母亲的抱怨。母亲天天数落父亲、数落三房,边数落边哭,哭自己命苦。面对母亲那阴沉的神情、怨愤的话语,林徽因过早地体会到一夫多妻复杂家庭的切肤之痛。虽然林徽因深受徐志摩的爱恋,可是,林徽因还是想要一个干净的、一夫一妻的婚姻。

第三、神仙情侣

徐志摩如火如荼的爱情确实打动过林徽因,可是,徐志摩对发妻的残酷也让林徽因望而却步:为了林徽因,徐志摩逼张幼仪打胎不成后,把张幼仪一个人扔在英国,一走了之。然后,孩子刚刚生下就急不可耐的离婚。这样的爱情确实是火热的,但无疑是烫手的。

徐志摩是诗人,浪漫多情。这样的人大俗大雅,上可与皇帝吃饭,下可与妓女为友,感情似潮水,恣意流淌。适合做情人,决不适合做丈夫。

第四、柴米夫妻

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官宦世家。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林徽因的堂叔是林觉民,就是写下字字啼血、句句断肠,撼人心魄的《与妻书》的那位黄花岗烈士。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也鼎鼎大名,做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

1924年,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赴美攻读建筑学。林梁二人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而且还是新旧相兼,既是遵从父母之命所结的秦晋之好,又是情投意合的西式自由恋爱。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婚后,林徽因、梁思成夫唱妇随,致力于他们所爱的建筑事业。二人共同走了中国15个省,考察测绘科2738处古建筑。保护大量的古建筑。是我国建筑学的开拓者。

林徽因在建筑学的成绩斐然,功名远远超过她与徐志摩的绯闻。她和徐志摩的纠葛可算年轻不懂事时,走的弯路吧?谁年轻时不曾错过?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另类君答题:-)

我不怕林粉,所以我就把当时某些不为人知的龌龊事儿全抖出来,不服来咬!

徐志摩为了林徽因也确实是拼了。他抛妻弃子,甚至「勒令」张幼仪堕胎并办理离婚手续,然而等他将这些龌龊事做完,那边林徽因却反悔了。

另类君带大家还原历史现场。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表面上是自由恋爱的美好结局,其实只是梁启超和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合作的一个局。

林长民身为北洋政府实业部长,位高权重,但在文化界和军界缺乏助力,所以他就有意识的结实梁启超、蔡元培、梅贻琦等学界大咖,同时也和吴佩孚张作霖等军界实力派关系紧密,他后来因奉系军阀伏击误伤致死也与此有关。

作为密切关系的手段之一,林长民将林徽因许配给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这是二人赴英留学之前的既定方针。林徽因和梁思成之所以成婚,完全是按既定方针办事而已,这个没毛病。

偏偏徐志摩遇到年方十七岁的林徽因,爱的死去活来,加上诗人特有的才华横溢,让林徽因也坠入爱河无法自拔。

所谓人间四月天其实只是徐志摩臆想出的图腾,真实情况非常不堪。

徐志摩之所以不能和林徽因结合是因为他是个诗人。诗人这种东西往往都有些神经质,后来鲁迅猛怼徐志摩的时候,徐志摩竟然「无论你们怎样说教批驳,可我心里只有爱,罗曼蒂克的爱,汹涌如波涛的爱」,这样一个整日里「爱丫爱丫」的书呆子,玩儿暧昧是很好的,可是结婚过日子就未必。

事实证明,林徽因就是一绿茶婊,绿茶婊对付书呆子,那可真是弯刀就著瓢切菜,一切一个准。

所以,林徽因玩的差不多了,意识到自己还得「女大当嫁」的时候,那就拜拜了您嘞!


林徽因没有选择徐志摩,而是选择了举梁思成做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但其背后最本质的原因,是两个人的婚姻观念不一样。以前人们很少关注这一点。其实相同的婚姻态度和理念,是未来婚姻幸福和谐的重要前提。

许多人把徐志摩抛妻弃子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婚姻是旧式婚姻,家庭包办的。认为,徐志摩本人并不喜欢,甚到非常讨厌张幼仪。这种看法未必准确。张幼仪虽然是旧式女性,但并非朱安、江冬秀等没有文化的旧女人可比。她出自大家闺秀,也读过书,长的也很漂亮,完全可以配得上徐志摩。徐志摩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排斥这桩婚姻。两个人生了孩子就是证明。而且,徐志摩在欧洲留学时,是他自己要张幼仪前去陪读的。这一切都说明,在徐志摩做出离婚决定前,他们的夫妻感情起码是不错的。

徐志摩是见了林徽因之后,才见异思迁的,决定抛妻弃子的。这一点,恐怕谁也洗不干净。但同时我要说,如果把徐志摩看成一个负心汉,就明显的把这个问题简单化了。

徐志摩那个时期,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时期。留学生由于各人的认识不同,出国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想医学救国的,出去学医,如鲁迅;想实业救国的,出外学习实业,想科技救国的,便去学科学;想艺术救国的,便外出学艺术,等等,也有想思想救国的。徐志摩就是秉持思想救国的人,他觉得,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传统伦理观念束缚了中国的发展。于是,他便跑到去寻求新的思想源泉。他当时崇拜的导师,就是欧洲著名的思想家罗素。罗素的思想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批判,提出一种新的更立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上的婚姻观。这种婚姻观念,现在大家都不陌生了,其中有个重要内容就是结婚自由,离婚自由。这种观念,把人从传统的道德伦理关系中挣脱了出来。这种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不被理解的,绝对是超前的,先锋的。

可以这样说,徐志摩的离婚,遇到林徽因固然是一个触发。其背后的原因,是他要身体力行,为中国人做一个新的婚姻观念的示范。

当时的林徽因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与徐志摩的接触,让她体会到了恋爱的幸福,同时,她是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女孩,传统婚姻道德观念,不可能不束缚著她。这又让她很害怕。这种内心的冲突,恐怕不是很好受的。于是,她选择了逃避。林徽因的逃避,决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独自决断。肯定有他的父亲林长民的意见。遇事能和家长商量,是林徽因一生能做出正确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徐志摩的婚姻观念在当时的中国,是惊世骇俗,不被理解的。抛妻弃子,是忘恩负义的表现,而破坏别人家庭,更是十恶不赦的事情。这是林徽因选择逃避的一个重要原因。她无法承担和背负著这么大的道德压力。

另外,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的家庭,是在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的君子中。她的四哥,是当时一个民主党派的领袖。他的七哥是中国银行的副行长。而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和林长民也是朋友。说白了,大家都是一个上流社会朋友圈里的人,如果林徽因在这个事情上伤害到了张幼仪,大家面子上都会过不去。这个情节,在电视剧你是人间四月天里有所表现。林徽因和徐志摩说,她不能为了自己的爱去伤害另一个人。如果一个人的爱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这爱是不道德的。这是林徽因的爱情观。而徐志摩的爱情观是,我是我自己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必须打破。至于张幼仪爱我,那是她的事情,和我没有关系。而徐志摩的这种理论又恰恰可以做为林徽因不选择他的理由。

那个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大变革时期。婚姻制度当然也是变革的内容之一。任何的变革都要有人付出代价。因此,那一代人的婚姻中,许多都打上这种时代的烙印,比如鲁迅,他的婚姻是真正的封建包办婚姻,他原本可以打破。但他因为不愿意伤害一个无辜的弱者,宁愿自己一辈子背著这个沉重的十字架。胡适在和自己爱的曹诚英渡过一段时间幸福时光之后,在妻子江冬秀的威逼之下,还是回到了传统的家庭之中去了。相比之下,徐志摩的做法就决绝的多了,确实为打破旧的婚姻制度做了一个示范。但其高昂的代价,不是一般人付的起的。

在许多人为了这种新旧婚姻的冲突所煎熬的时候。林徽因以自己的智慧在新的婚姻观念和旧的婚姻道德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使她在不违背传统婚姻道德的基础之上,亨受到了现代的文明婚姻生活。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时候,她还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林徽因当初答应了徐志摩,她与徐志摩结了婚,她还会是后来的林徽因吗?恐怕会有些不同。1924年,二十岁的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到美国留学,直到一九二八年,才与梁思成结婚。其间,在一九二五年,她的父亲林长民在郭松龄与张作霖的战争中被打死。其后,梁启超成了林徽因实际上的监护人。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结合,当然是林徽因自己的选择。但也有很强的双方家长掇合的原因。

对于梁启超来说,他对林徽因来说,不是仅仅给儿子找一个漂亮的媳妇。而是培养儿子和媳妇一起成才。爱情中最稳固的基础是什么呢?大概无过于相同的兴趣吧?

林徽因与徐志摩有过故事,他们都是诗人。林徽因与金岳霖也有故事,金岳霖是哲学家。但是,林徽因一生最重要的身份是建筑学家,这一点,和梁思成是一致的。从这里,大概可以看出,为什么最终这个人会是梁思成。

徐志摩最终找了陆小曼。陆小曼抛弃对她爱如性命的党国中将王庚,投入到徐志摩的怀抱中,徐志摩也同样抛弃了深爱自己的张幼仪。他们二人才是志同道合的夫妻,她们才是有共同婚姻道德观念的人。也就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可以牺牲其它人。他们本质上是个人主义者。

梁思成和林徽因不是这样。关于林徽因与金岳霖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有人因此骂林洙败坏林徽因的名声,我倒是觉得,这个故事似毫无损林徽因的形象。只是她无法被一般人理狗解而已。当林徽因觉得自己似乎爱上金岳霖的时候,她告诉了梁思成。梁思成认真思考之后说:「老金比我强,你选择他的话,我愿意退出。」这才是爱的真蒂,爱她,就要成全她。但是,后面有一个悖论,如果被成全者接受了。证明她是自私的,不值得这样。可是,林徽因也不是那个不值得的。她的最终选择,还是梁思成。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他们都不是普通人。林徽因在婚姻问题上表现出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敬仰。


徐志摩和林徽因是在欧洲认识的,徐志摩当时已和张幼仪结婚了并有了孩子,他是有妇之夫,而林徽因当时只有十六岁,正在是一位豆寇年华的少女,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父亲是朋友,这样二人交往方便起来,徐志摩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经常教林徽因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林徽因祟拜,仰慕徐志摩的才华,徐志摩也为林徽因的美貌,聪慧所打动,这样,随著交往的深入,自然会朝著爱恋方面去考量,徐志摩勇敢追求林徽因,还请身边好友为他在林徽因面前说好话,但是林徽因觉得徐志摩应该首先考虑他和原配夫人的事,林徽因尚年轻,除了崇拜徐志摩,把他当老师看待,也不全部否定对徐志摩的男女爱恋这回事,但仅有此还不够,还上升不到爱情,更遑论结婚,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在后呢,就是后来梁家进入林家生活,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也是熟识朋友,都成名人士呗,这个自然,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和林徽因也颇多接触并有好感,二人同学建筑,有共同语言,在中国讲求门当户对,更何况此二家皆在当时是名门望族,老辈觉得合适,有意撮合,年轻人相谈甚欢,志同道合,加之从梁思成个人来说,其性格,品质也是沉稳实在,这可能与学建筑有关吧,林徽因也是较理性,考虑到徐志摩是有妇之夫,难于处理好家里事,加之徐志摩浪漫、理想化气息太浓,所以选择梁思成就成顺理成章之事了!


徐志摩从小接受的是新式都育,很反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模式,他的第一段婚姻无论娶的是谁,他都会先入为主的带著强烈的反感。无论张幼仪有多好,注定会成为这桩婚事的牺牲。

徐志摩以为自己真的爱上了林徽因,其实更多是因为他急于需要一个借口来打破与张幼仪的联系。一个信仰真正爱情的时代新锐却困在一个包办婚姻的围城里,这对徐志摩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耻辱,所以徐志摩是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张幼仪的。

我相信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是真心的纯粹的,没有丝毫的虚伪和掩饰,问题出在徐志摩的爱情观太过于自我和天真了。这也是许多年轻男人的通病:看到一个好姑娘,就拚命的去喜欢、去爱她,以为这就是爱情。

通常聪明的女人在到谈婚论嫁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务实和理性,与恋爱时的烂漫诗意、柔情蜜意产生鲜明的对比,甚至判若两人,这只不过是女人正常的两面性而已。小小年纪的林徽因,在感情上显然比徐志摩老练得多,一旦做出选择处理得干净利落,表现出一名理科生沉著冷静、逻辑清晰的做事风格。

而为爱情而生的徐志摩,并不了解这一点。徐志摩因为太渴望,而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调频不在一个频段,林徽因非常果断的与徐划清界限,转头选择了梁思成。徐志摩注定要承受这份考验,这是男人成长的代价。

我相信林徽因这样做决不是一时兴起,一个聪明智慧的女人,心里一定清楚自己一直在等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爱情来临时,常常不需要海誓山盟,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林徽因真的是和梁思成对上眼了,只是可怜了徐志摩,一个难得的情种,还没好好谈过一把恋爱,就为情所困,为情所误,从此开启了人生的一路坎坷。


首先,林家人反对林徽因和徐志摩结合,林徽因的姑姑强烈反对。林徽因庶出,她对大家族中的不平等有切肤之痛,童年成长中有庶出的阴影。徐志摩答应她与张幼仪离婚,的确有这个承诺。如果林徽因冒著社会争议与之结婚,会处于社会舆论的漩涡之中。这是她不愿意面对的。

其次,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是门当户对。林家是福建闽侯的大家族,父亲林长民是社会名流,家中人才辈出。黄花岗起义烈士中,有两位是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以《与妻书》闻名于世),林徽因的弟弟是空军飞行员,抗战时架机与日寇作战,壮烈殉国。新会梁任公名满天下,是文化界的泰斗。梁门学风淳厚,家学渊源,诞生的几乎都是教授、院士级别的大师。

再次,选择权在于林徽因。她最终选择了一栋设计精巧、高大坚固的古建筑,放弃了一条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的大帆船。我想,这是出于女性的安全感。

总结一下,林徽因与徐志摩是如火如荼的爱情,与梁思成是细水长流的婚姻。

与徐志摩的爱情,与梁思成的婚姻,与金岳霖的爱慕,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友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才是林徽因被称为民国女神的原因。在人间四月天畅鸣的新诗人,在山西野外考察测绘唐代寺庙的女建筑学家,在太太沙龙里口若悬河的女主人,抗战时期在李庄卧病在床咳血的病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梁思成共同设计国徽。这些经历为赋予女神完美的光环。这正是我们对之津津乐道的缘由。


林徽因一生中先后遇见重要的男人,徐志摩、梁思成。

不实用的「浪漫情人」

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于浪漫的法国,时年徐24岁。一个是风流倜傥的才子,一个是才思飘逸的佳人,很难说两者之间没有爱情的火花。但是有一个现实问题,当时的徐志摩已经娶了张幼仪,并且已经有了两个孩子。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不惜与怀孕中的张幼仪离婚,逼迫她打胎。徐志摩为了表诚心,曾在报纸上登了《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通告》,向全中国的人宣告他为了林徽因不惜抛弃发妻被全国人骂负心汉来赢得这份爱。

回国之后的「才华满腹的大家闺秀」林徽因一方面不可能屈尊自己去当一个第三者;另一方面,徐志摩为爱抛弃结发妻子的疯狂行为让她清醒,这样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的丈夫,就算是真的走到一起,最后也有可能让自己变成张幼仪第二。林徽因必然也曾被徐志摩的浪漫和才华打动过,但是她明白徐志摩的浪漫和才情是抵不住婚姻中一地鸡毛的消磨。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结合就是如此。为生活奔波劳碌的徐志摩是没有才情的,没有才情的徐志摩不是陆小曼要的那个徐志摩。;第三点,她面临著的社会各界、自己亲人也不允许她做出这种事情。

明智的选择

梁思成是清末改革运动家梁启超的儿子,家风良好。本人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心投入中国建筑学的保护研究之中,文化才学颇有才干。这一点与林徽因志趣爱好相同。

林徽因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

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

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

也许正是如此吧~


因为徐志摩就是一超级大渣男啊!

在妻子怀孕时抛弃妻子追求别的女性,还让原配去打胎?你告诉我这叫深情?

别跟我说什么封建包办,封建包办只管结婚,不会按著你上床,张幼仪怀孕难道是受上帝感召而有孕?出轨的时候一口一个封建包办,追求自由爱情,造孩子的时候身体倒是很诚实嘛!

得知自己原配怀孕,徐志摩第一感觉既不是做父亲的喜悦,也不是做男人的责任感,而是担心会对自己追求林徽因的计划产生影响,让张幼仪去把孩子打掉!当时的医学条件,打胎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张幼仪害怕,徐志摩冷冰冰的说「坐火车坐飞机还出事故呢,难道人们就不坐了?」有意思的是徐志摩自己后来果然飞机失事,真是求仁得仁。

再者,徐志摩所谓的「才子」,并不是多么高端的事。文学上真正难以企及的是像鲁迅先生那样对社会层次的深层反思和批判,是像某位人物那样在诗歌中展现磅礴大气的人生格局,最起码像金庸一样,一手打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而徐志摩所谓的」才华「不过是通过堆砌华丽的词藻,再通过「现代诗」这种要求低端的伪诗歌来塑造一个文气的形象,鉴赏和评价都有很大的主观性,类似徐志摩的作品在现在随便找一个211以上的中文系学生就可以批量生产,他出名只是出在那个文盲率99%的时代。

相比之下,讲求实际的建筑学大家梁思成,比起一个耍笔杆子的渣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我国历史上以美貌著称,以才艺见长的女人很多,但都存在那博大精深汉字语言中,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什么「才貌双全」「巾帼奇才」,语言描述得有多美,她们就有多美;那时候没有照片,也没有素描,人们只能从书面词语中去臆测她们的美丽,她们的才华;幸运地是,林徽因真正地诠释了什么叫「才貌双全」,什么叫「风华绝代」。

林徽因的诸多照片中,无论是豆蔻年华的青春靓丽,还是身体羸弱的病西施,她都有一如既往光芒四射;她的才华,她的贡献都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现实中;然而人们最关注的是,莫过于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之间的爱情了,人们总是不禁要问,林徽因为什么没有选择徐志摩,而选择了梁思成呢?

我们先来了解下徐志摩,徐志摩与张幼仪是门当户对,张幼仪的家世要比徐志摩还要好,地位还要高些,张幼仪是民国时期标准的名门闺秀,爷爷曾是知县、父亲为上海巨富,其几位兄长都不是等闲之辈,二哥张君励是著名学者,民国「宪法之父」, 四哥张嘉璈是近代银行之父,这样的家世绝对配得上徐志摩,徐志摩为什么不爱张幼仪呢?

笔者认为,由于这是包办婚姻,引起具有西方自由思想的徐志摩强烈逆反心理,随之一切都看不上眼,张幼仪长的很端庄却不漂亮,这是是她不受徐志摩待见的原因,张幼仪通情达理、相夫孝子却缺少一种浪漫情怀,徐志摩张幼仪没有感情可言,更没有爱情,只不过履行婚姻,为家族传宗接代罢了;对于这个送上门的媳妇当然不懂得珍惜了。

林徽因遇到徐志摩正是豆蔻年华,刚十五六岁,徐志摩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家庭又是江南巨富,可以说徐志摩、林徽因也是门当户对,才子佳人也算天合之作;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不惜任何代价与张幼仪离婚,不顾她是两个儿子的母亲,甚至要求打下正在肚子里的孩子,可见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已经到了入魔的境界了。

林徽因为何没有选择徐志摩呢?尽管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做了所能做的一切,甚至印度诗圣泰戈尔来华访问时,徐志摩也千方百计借助机会,不顾恩师梁启超和挚友梁思成的颜面,毫无顾忌追求林徽因;所有的这些,林徽因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是林徽因是非常理性的人,特别是在爱情方面,在热恋中她能敏锐地意识到,徐志摩爱的不是林徽因,而是诗人浪漫情绪所想像出来的一个完美情人,林徽因认为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

而对于徐志摩来说,他即使不遇到惊人天人的林徽因,他也会移情别恋到别的女人身上;当徐志摩离婚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思成,随机风情万种的陆小曼出现了,徐志摩又不顾一切撬开陆小曼的婚姻,冲破世俗阻拦,毫不犹豫地与其结婚;这都说明了徐志摩本是男渣,恰巧遇到了林徽因,仅此而已。

林徽因到底爱不爱徐志摩?答案是肯定的,徐志摩为了赶去听林徽因讲课,匆忙之中搭上邮递货机,飞机失事后,梁思成与金岳霖第一时间开车赶到现场,将飞机失事残骸拿给林徽因,被林徽因一直挂在客厅里当作留念;徐志摩在凌淑华那留有诗集、日记等作品底稿,林徽因不顾一切地要回记录自己和徐志摩交往的那部分日记,唯一的目的就是留个念想;在林徽因弥留之际,唯一愿望就是看一眼徐志摩的儿子,想从孩子的身上看见当年爱人的影子,张幼仪领著孩子满足了林徽因的愿望。以上种种表面,林徽因是深爱徐志摩的,这是无可否认的。

林徽因为何没有选择徐志摩呢?尽管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家弃妻,但林徽因有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那就是坚决不能做「小三」,林徽因母亲由于没有生儿子,被父亲打入冷宫,林徽因从小就在母亲诅咒父亲的时光中度过的,这就使林徽因养成了一个非要要强的性格,并且「小三」是坚决不能做的,徐志摩已有家室,林徽因从心理上就迈不出这道坎。林徽因被一群民国最为出色的男神包围,却几乎没有女性朋友,只有一位知己,、还是个外国朋友这件事可以看出,林徽因内心是多么要强。

林徽因不同于一般的女人,尽管处于热恋中,对于浪漫和爱情,激情和感情她还是拿捏的清,自己的理性性格战胜了感性思维,她经过理性思索,终于下定决心与徐志摩不辞而别;从后来的徐志摩表现来看,林徽因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确的;那么林徽因为什么选择了梁思成呢?

我们再来看看梁思成,梁思成的父亲和林徽因父亲一个是民国财政总长,一个是司法总长;不仅官位相近,政见相同,思想都是中西合璧,在教育子女观点上也高度一致;梁启超是全才大师,林长民也学富五车,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更是声名在外,梁林两家无论名声和地位简直就是衡宇相望。在两家父亲的撮合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定下了口头婚姻。

但是,林徽因选择梁思成,并非单纯门当户对,媒妁之言,而是两人共同对文化的尊重,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爱好升华为两人共同的人生。徐志摩受林徽因的影响由政治学和经济学而转向了哲学、文学成为一个大诗人 ,而梁思成在林徽因的建议下,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从此便挚爱这个专业,并为其奋斗一生。

梁思成留下的建筑手绘图,不但惊艳了时光了,也道出了他最终抱得美人归最终原因。他用铅笔和墨线等最简陋的绘图工具,绘制出建筑图纸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构图之准、细节之精细、图片之精美不仅惊讶了世人,更让50年后的专业建筑设计师惊叹不已!从梁思成的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对专业如此专注的男人,对爱情也会从一而终,因为除了一份博大的匠心,心中更有一份对文化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

在梁思成对我国古建筑系统考察、访问、研究中,林徽因一直默默支持,夫妻二人风雨同路,这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共同理想、共同事业;无论是在二战中,保护日本古城京都、奈良免遭美军轰炸,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保护古城北平免遭炮火,梁林夫妇都做出巨大贡献。

林徽因与梁思成简直就是天合之作,正是这种爱情的升华,才有了事业的飞跃,林梁夫妇破解《营造法式》,编著了《中国建筑史》,创建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我国近代建筑设计领域一代宗师;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挽救濒临失传的景泰蓝工艺……等等一系列的贡献,让世人高山仰止;林徽因、梁思成是当之无愧的灵魂伴侣。

除了徐志摩和梁思成外,还有一个人不能略过,那就是大哲学家金岳霖,他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并且一直在身边默默守护。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那种爱是一种情窦初开浪漫的爱,梁思成则给了她一生的依靠,金岳霖却成为她一生的蓝颜知己与护花使者。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徐志摩给了她最美好的初恋,金岳霖给了她最真挚的情爱,梁思成给了她最忠实的情感,林徽因是幸福的。

说林徽因是风华绝代,那是因为图有真相,有照片,有作品,有贡献,这也是与梁思成爱情升华的结果;她已经成为剧场史里最知名人士之一。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交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