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温婉而美丽的女子,是静笃心中敬重的一个才女。她与丈夫梁思成均醉心于中国古建筑,琴瑟相合。至于题主所问「徐志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为何林徽因却选择了梁思成?」听静笃来分析一下。

在林徽因心中,与徐志摩的交往并不是爱情

在林徽因18岁那一年,与徐志摩相识在美丽的英国。温婉、美丽而又才华出众的林徽因深深地吸引了徐志摩。多情的诗人的爱是浪漫的,徐志摩在遇到林徽因后,为她写下了大量的情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偶然》吧。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当时,徐志摩其实已经结婚有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徐志摩诗人的气质,俊朗的外表,渊博的知识也深深的打动了18岁少女的心。他们一起参加新月诗社,一起学习和生活,并有书信的往来。看起来,这似乎会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然而,我们美丽而智慧的林徽因是清醒的——很多少女会迷失其中,以为眼前的浪漫就是永远的美好——徐志摩的爱并不是爱情。多年后,林对女儿说:

「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爱情的美好与浪漫,不是婚前的花前月下,而是婚后的柴米油盐的烦心也磨不去的永恒。

善良的林徽因,不愿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另一个女人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她是知道的。然而,作为一个传统女性,她保持著自己的冷静。母亲何雪媛的遭遇让她对离婚有著天然的抗拒——徐志摩曾经向她示过婚,表示会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后娶她。要伤害另一个女人来成就自己的快乐,这是善良林徽因无法接受的。林徽因的美国友人费慰梅的话能很好的阐释此时林徽因的心理。

这些年徽因和她伤心透顶的母亲住在一起,使她想起离婚就恼火。在这起离婚事件中,一个失去爱情的妻子被抛弃,而她自己却要去代替她的位置。」

爱情的美好与浪漫,不是随意的结合与抛弃,而是一生的承诺与坚守。

因为爱情,林徽因与梁思成走在了一起

林徽因与梁思成本就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两人无论是出身、文化、教养、梦想与追求都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她们的结合,既有新时代西方式的纯洁的爱情,也不缺中国传统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两人有共同的对建筑的爱好,并且相互补充,一个擅长想像和创意,把之绘于纸面;一个能清晰地理解并将之变成实在的精美建筑。

梁思成在新婚之夜问林徽因:「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爱情的美好与浪漫,不光是诗歌和玫瑰,而是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林徽因,那个温婉而美丽的女子已然远去,人间纵有四月天,世上再无旧美人。


  1. 谢谢邀请!我来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纵观一些史料的记载结合当事人直系亲属的文字,我认为诗人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是有感情的,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物质上的结果,但是精神领域上的契合是有的。

他们虽然有著年龄上的差异。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的,林徽因是1904年出生的,相差7岁,但是导致他们没有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应该不是年龄差异的问题。

徐志摩与林徽因初次相遇是在1918的英国,地点,林长民的家里。而后,24岁已经结婚生子的徐志摩向情窦未开的16岁少女林徽因表达了感情。未经情事的林徽因被吓坏了,由父亲林长民给徐志摩写了回信,信中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是足下误解了。」读来日本早稻田大学高材生的林长民给了徐志摩一个软钉子。从这一事件说明林长民不喜欢女儿和这个「情渣」交往,也导致后来林家于1923主动要求梁思成与林徽因订婚,想尽快了断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念想。这是来自家族反对的声音。至于梁徽因为什么面对抛妻别子疯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而没有和他走进婚姻的殿堂呢?我认为林徽因把徐志摩与梁思成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浪漫滥情的徐志摩不适合做丈夫,做个情人(精神领域的)还可以。踏实稳重,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梁大公子才可以让自己托付终身。梁林二人在美国完成了学业之后,于1927年订婚,1928年结婚。婚后的林徽因梁思成伉俪情深,终其一生长相厮守。


这个问题,主要从林徽因的出身和童年经历来回答一下,她为何不选择徐志摩。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她是林长民的第一个孩子,而她的母亲何雪媛,此时已嫁到林家八年。

何雪媛是浙江嘉兴小业主的女儿,14岁嫁给林长民做二夫人,因不善操持家务,也不懂琴棋书画,性情急躁,不大讨喜。林徽因天资聪慧,深得父亲疼爱,同时,她的青少年时期,也充满了母亲垂泪埋怨丈夫一心宠爱三夫人的寂寞回忆。

也因于此,林徽因几乎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她比一般人对人情世故有著更深刻的了解。

徐志摩与林徽因交往时,妻子张幼仪也来到了英国,夫妇俩居住在沙士顿,张幼仪还怀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林徽因告诉徐志摩:「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徐志摩选择了林徽因。

对于怀孕的妻子,徐志摩毫不留情地让她把孩子打掉。张幼仪同意了,但她的哥哥们为妹妹的身体著想,坚决反对,甚至愿意帮妹妹抚养这个孩子。

1921年秋天,林长民访问时间到期,携女儿林徽因乘海轮回国。1922年3月,张幼仪在柏林生下她与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三年后夭折)。未及孩子满月,徐志摩迫不及待地与张幼仪签字离婚。这也是中国史上第一桩依据民法的西式文明离婚案。

林徽因回国后进了培华女子中学读书,一旦回到传统的中国现实社会,在伦敦发生过的爱情就成为了过去。男人为了新欢抛弃旧人,后者所遭受的打击和痛苦,林徽因在她母亲身上已看得一清二楚,并间接承受了这份痛楚。即便是出于本能,她也不愿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

除了徐志摩,林徽因还有别的选择——梁思成。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正在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学习。他俩门当户对、志同道合,是非常互补和般配的一对。

所以,放弃徐志摩,是非常理性的决定。事实证明,林徽因的选择是明智的。


因为林徽音是一个很自律的人,这么做也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的正确体现。


梁思成,梁启超之子,名门之后,搞建筑,踏实,靠谱,适合做丈夫。

徐志摩,已婚,浪漫诗人,吃碗里看锅里,不靠谱,能当情人,不适合当丈夫。

林徽音,聪慧,虽喜浪漫,但更务实一些。


民国时期是人才井喷式爆发的年代,而林徽因是那个时代的才女,她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话题的女性。不说林徽因的才气,单说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就足够让人们津津乐道。这三个男人就是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一个为她抛妻弃子,一个为她终身不娶,最后她选择了梁思成相守一生。他们都是影响一个时代的人,人们熟悉徐志摩应该都是从他那首《再别康桥》开始的。其实徐志摩有才气,但是他的感情却一塌糊涂,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于一身的诗人,作为徐家的独子自然也是锦衣玉食长大的,没有生活烦恼自然也就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他与林徽因相遇在美国,林徽因也是大家出来的女子,美丽有才华,身上自然也带著自信的魅力,这是非常吸引徐志摩的,让他对林徽因和张幼仪展开了对比,深深地被她所吸引。而林徽因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女性,她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但是也知道诗人心里的冲动和感情用事,他与梁思成是两种不同的类型。而林徽因嫁给梁思成时说:要用一生回答为什么嫁给他。或许这也是她爱梁思成的证据吧!


林微因认为徐志摩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徐志摩习惯的是林微因的才气,而不是本人,林微因这样的才女,聪明人肯定没有选择徐志摩


谢邀!

对徐志摩、林徽因都只闻其名,不知其人,更未研究过二人的婚姻史。徐志摩到底是否因林徽因而抛妻弃子,也未见史科记载,所以不好妄猜。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合,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更用不到别人和后来人的妄加噫测。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对规范现代人的婚姻观和树立正确的三观有何意义?不为这些人树碑立撰,而把故去人的婚姻关系反来复去拿来探究不知有何用意?


人生不仅有花前月下,还有衣食住行,而且静下心来后者更重要;不仅有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林徽因不仅是美女,更是才女,是有大智慧的女人,大家都知道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都参加了。至于徐志摩大家能想到的仅仅是意境和诗意,再就是对两个女人的背弃,他既是才子诗人更是渣男,仅此而已!


知道徐志摩短命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