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舰载机导航十分原始,想要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航母十分困难,平时训练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无线电导航,但是并非所有的舰载机东拥有大型无线电机器一些中小型战斗机是携带不了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轰炸机当领航员,这种情况一直到二战末期夜视系统装配到舰载机上,才彻底改掉了大型空战用轰炸机带路的尴尬局面。

在作战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不受敌机的骚扰母舰都会保持无线电静默这时候也只能通过肉眼来寻找,返航的飞机在母舰处于无线电静默的时候,只能靠离舰船时留下的坐标在那里前后左右到处寻找,航母的最高速度也就是30节,一般就在这个坐标范围内100里周围寻找,母舰在出发时会告诉飞行员,母舰在之后大概是前进还是后退,飞机返航时就朝著那个方向寻找,如果找到了,就可以通过有信机标和著舰高度炫光指引降落。

白天可能还好点,到了晚上根本分不清是敌方的还是自己一方的航空母舰,中途岛海战时,美国飞机因为天色已晚,当时的战斗局势又十分紧张,母舰不仅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而且灯光还要管制,飞机即便找到了航母,也无法著舰。

1942年,五月珊瑚海海战的时候,就有日本飞行员长岛崎重带著飞机把约克城当做自己的母舰,因为美国和日本航母所使用的起飞降落灯光信号一样,这帮糊涂蛋和约克城联系上了,还很日本式的回旋下降准备在美国飞机队列里准备降落,结果被美国人发现,击毁了其中一架,其他的则四散奔逃。


实际上目前的航空母舰舰载机也是不会使用GPS来定位寻找航空母舰的,因为航空母舰在训练或者部署的到时候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显然使用GPS是无法找到航空母舰的。航空母舰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运用就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和美国的航空母舰对垒就是日本,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上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大战,最后日本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来说,航空母舰舰载机要找到航空母舰是需要通过几个步骤的,首先需要确定航空母舰大概的位置,这个是需要通过航图的确认来进行的,另外在航空母舰上会发射相应的无线电信号,战斗机根据这些无线电信号的方向可以大概确定航空母舰的位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战斗的作战半径是不大的,作为螺旋桨战斗机本身需要携带众多的鱼雷或者炸弹,因此燃油携带量也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基本上会在无线电通讯覆盖的范围之内作战。而且当时的作战不是少数战斗的出击,而是大批战斗机的集群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罗盘就被发明了,所以大海中是会找到航空母舰的。

就算现在的航空母舰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发射无线电信号给舰载机进行导航的,因为仅仅凭借舰载机自己的GPS也是只能确定自己的位置而已。在航空母舰的使用中会事先规划好舰载机的降落的区域,这个在作战任务的时候已经进行了沟通,这就是一个粗略的位置,因为航空母舰的速度是比不过战斗机的,所以战斗机在完成任务之后可以飞抵大概的位置,当然在这过程中是会有无线电联系的。


靠无线电罗盘,1932年出现,后期使用无线电全罗盘,简称「全罗盘」,即全自动无线电罗盘。平飞中,只要飞机无线电罗盘与航母导航电台频率一致,全罗盘指针就始终指向电台方向即航母方向,只要全罗盘指针指0就是对向了航母所在方向。工作原理请百度「无线电罗盘工作原理」


无线电和航海图,指南针等


地图。沙盘推演。无线电。好莱坞大片《中途岛海战》再现了这类情景,按地图比例制作的巨大沙盘模拟相关海域,美军航母等模型由人工操控,放到事先拟定的作战计划指定的位置,日本海军的推测位置也一样。由于保密而实行的无线电静默使太平洋舰队指挥部只能在后方看著这些,直到战役开始、无线电静默被打破。而且美军有一个传统:战役交给战役指挥,高层不干预。所以,后方只能看著。后方与前方的联络一般只能在战役结束之后。


一,航母上装有无线电信标和导航系统,就像地面机场的导航台一样。二,飞机上有接收器,靠接受的航母信号导航,等飞回到目视距离内,用肉眼找就行了。


二战期间敌我双方要在大洋上彼此发现航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海上预警雷达,没有gps定位,雷达在当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舰船上基本没有。中途岛海战美日双方要找到对方航母只有靠舰载侦察机搜索海面,通过目视的方式找到对方,日本舰队就是被美舰载机先期发现并引导轰炸机群提前对其进行攻击才导致山本五十六在这场战役中彻底失败


靠无线电导航把归航的战机引导回航母。航母发出导航波束,舰载机的无线电罗盘可以测量飞机轴线和波束的夹角,结合航图(海图)就可以向航母飞行。


航母可以发射电波提供无线电导航,飞机无线电测向,飞个三角航线就能大体知道航母所在方位。但也有可能被敌机测向


都有领航员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