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作为武器的「巨剑」有两个衡量标准(考古发掘出的):

一是长度,国内已知兵器中最长的一把宝剑——宋代九耀大剑,长度达到1.72米。

一是重量,考古发现中,从材料来说青铜剑应该是最重的,大概10公斤左右,没有具体数据参考。

而最大的剑应该是镇水宝剑。

镇水宝剑,清初遗物,生铁浇铸而成,原在泗河兖州南大桥下。1989年9月8日兖州县堡子乡大桥村村民在大桥下拉沙时发现出土,现藏兖州县博物馆。剑全长7.47米,身长5.52米, 茎长1.95米,宽0.27米,格部直径0.5米,重约1500公斤。剑身为扁菱形,锋尖呈椭圆状,格部圆形,格两面铸有图,眼眉鼻口清晰,大有凶煞恶神之态、镇水降妖之威。茎部铸有铭文:「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 佛敕令牌明代之物, 生铁铸造,高23厘米,宽13厘米,厚2厘米。两面铸字,正面中间「佛敕令」3个大字,两旁对联式两行8个楷书小字,上曰:「韦驮尊天」;下曰: 「坚牢地神」。背面字3行;中间为「大明万历九年拾一月」左铸「万法归一」,右铸「诸神朝奉」。原在济宁铁塔顶层内,1973年修塔时取出。现藏济宁市博物馆。

经常听说大剑是用来对付重甲的"剑形钝器",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需要面对重甲的钝器,那么欧洲人不会把这些钝器做成剑的形状,而是会把它们做成正常的钝器的样子。大剑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还是在于用长大的锋刃收割轻甲目标,或者保持自己与敌军的距离。

任何有一定流通的武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大剑也不例外。它们不是一种昙花一现的玩物,而是当时的人为了应对情况而找到的解决方案。

而欧洲人用的大剑,大致可以分为三支:苏格兰人用的大剑叫Claymore,西班牙人用的大剑叫Montante,而德国人的叫Zweihander。虽然看起来都是大剑,但这三种剑的背景和用途各不相同。

苏格兰大剑是苏格兰人的传统武器,从中世纪一直用到近代。在三种大剑中,苏格兰人的大剑通常是最为沉重的。这些锋利的大剑属于苏格兰战争传统的一部分,它们不是最好的破甲武器,但对于轻装敌军威胁很大。很多较为富有的中世纪苏格兰战士,都会选择携带这种大剑,虽然长枪才是苏格兰人取得胜利的根本。

德国人和西班牙人也有大剑,但这些大剑都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而且重量较轻。这些大剑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快速对付大量轻装敌军,因此这些大剑质地轻、长度长、刃很锋利。

尽管多数德国富人更加青睐收敛的、可以单手或双手使用的双手长剑,德国大剑还是在雇佣兵的行列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德国人的雇佣兵把自己分为长枪手、火器手和大剑手。在长枪手组成方阵的同时,穿著沉重盔甲的大剑士肩负著侧袭敌军或者扩大敌阵缺口的责任,这是一个伤亡率和工资都很高的岗位。

德国人还有一种特殊的大剑,被我们称为"焰形剑"。这些大剑的剑刃是锯齿状甚至蛇形的,它们中的很多都是依仗用剑,但这种剑刃在切割轻装目标时也非常有效。

西班牙人的大剑同样质地不重,但没有焰形剑这种特殊改型。西班牙搭建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配套的使用技术。常年和摩尔人作战的西班牙人,同样经常面对大量轻装目标,但他们的战场经常是狭窄的街道里,这些大剑也不一定会出现在战场上,倒是经常被保镖携带。

因此,西班牙人为大剑发展了独特的使用技术。它们的招式里,包含了大量以一敌多的内容,其中包括如何面对围攻、如何利用狭窄街道的地形、甚至是如何保护站在自己身后的女士。保护女士这件事其实还挺难的,因为剑手不但要防止敌人伤害她,还要小心不要用自己的剑刃砍到她。大剑挥动起来时,动作很大,动能也不小,需要特别的注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