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主要是由于太阳巨大的质量其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地球围绕太阳的「赤道」运动,是因为地球在太阳扭曲时空内走的是四维时空内的短程线,即四维扭曲时空里两点间最近的距离

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在所处的时空内做惯性运动,不受引力的作用,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根本不存在引力

下面的第一张图是我们在三维空间里描绘的地球绕日运动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空间和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处在四维时空里

,在四维时空里地球的绕日运动是这样的

小编顺便做了一个动画,来帮助理解

动画里展示的螺旋线,就是地球在四维时空里的短程线


引力是最重要的原因。

每个星体都有引力,由于质量大小不同,引力也都不同。

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因此一直有「小太阳」的美称。它巨大引力吸住了系内最多的卫星,有最少79颗。

木星的卫星约分为三群:靠近木星是木卫16,14,5、15,伽利略四颗,共8颗,轨道离心率都偏于0.01,属于规则卫星;剩下都是不规则卫星。稍远是木卫13、6、10、7,偏心率是0.11~0.21,顺行;远轨道是木卫12,11,8,9,偏心率是0.17~0.38,逆行。

天文学家后来发现,木星的伽利略四颗卫星(木卫一、二、三、四),和木星五的轨道都近乎在木星赤道面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很简单,和土星的光环一样,都是行星的引力的作用。木星自转速度是行星里速度最快的,运转一周只要9时50分30秒,而赤道面的引力是最大的。在木星快速自转和巨大引力带动下,周围的卫星逐渐趋向一个围绕木星赤道运行的几乎为平面的轨道运转。

以此类推,木星和地球等行星在太阳的赤道面运转,当然是因为太阳的自转和它的引力形成的。

你有什么更好的看法呢?欢迎关注和点评!


太阳系一般认为是起源于上代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星云,星云本身有个初始角动量,就是在旋转,所以是扁平的,然后中心的物质聚拢后形成了太阳,周边经过演化形成了八大行星,小行星带以及柯伊伯带天体,它们都「继承」了这个角动量在同一个平面黄道面按同一个方向旋转,太阳占据了整个太阳系99.8%的质量,它的赤道面和黄道面几乎重叠。所以各大行星都围绕太阳赤道旋转,其它行星和卫星也类似。地球的赤道面和黄道面有一个23.5°的黄赤交角,是因为地球形成初期被一个和原始地球差不多大的叫「忒伊亚」的原始行星撞击了,撞击后大部分融合,也把地球「撞歪了」,小部分物质形成了月球。地球的自转轴虽然歪了,但公转面还在黄道面。就是说还是围绕太阳赤道在转。


其实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是在同一个轨道面上绕太阳公转的,其原因要从宇宙之初说起。

宇宙之初,还未有行星恒星类的天体,基本都处于星云状态,经过亿万年的冷却,巨大的星云体之间由于万有引力开始互相吸引、凝聚。

此时体积减小,星云之间的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星云开始旋转。

并且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星云越来越小,角动量守恒,越转越快。以至于开始呈现出碟状。

最终快到把一部分边缘处星云凝聚体甩出本体。

终于,剩下的一大部分物质最终凝聚成了太阳,质量占到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9%,其他被甩出去的物质凝聚成了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所以,行星都在一个轨道面上旋转是太阳甩出来的。

关注我,每天持续更新科学科普内容,有科学科普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向我提问。


木星是个充满气体的行星,成分是氦气和氢气,卫星有60多颗,象气球就自带浮力,所以卫星飘浮在中间


严格的说的确是互相绕转。

二者共同质心在太阳表面之外(挺容易算的,木星质量0.00096M⊙,距离5.2AU,所以质心近似在距太阳中心0.00499AU的地方,而太阳半径只有0.0046AU,差那么一丢丢)。不过这只是一个定义问题——两个互相绕转的星体,如果共同质心在其中一个星体表面以内,就认为另一个星体绕该星体运行;如果共同质心不在任何一个星体表面以内,就认为二者构成一个双星系统。注意,这跟参考系的选择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太阳系已知天体中,只有木星符合与太阳构成双星系统的定义。

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而进行的人为界定。就像哺乳动物的定义下,总会有似是而非的物种,太阳-木星系统就是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参考前面的原则啊,划重点: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研究,所以IAU提供定义,也拥有对定义的解释权。木星划归为行星显然比把太阳系当成双星系统更方便、更清晰、更符合习惯,所以仍然认为,木星是太阳的行星。

当然,在知乎,这并不妨碍我们认个真,说太阳和木星相互绕转本身也没毛病。更严格点,整个太阳系都没有严格的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共同质心坐标系下,太阳一直0.01天文单位的扁平圆形区域内跳舞(限制性多体问题,无周期解),而太阳半径只有0.0046天文单位。显然,太阳并没有把太阳系的质心囊括在内。不过,我们可以了解、探讨这个事实,但并非意味著我们就要去修改定义。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尘埃的各个局部微小不均匀运动就导致了原初角动量。而原始尘埃团非常稀疏、分布尺度非常大,这就导致原初角动量(距离乘速度)实际上非常大。 原始尘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整个尘埃团就开始旋转,最后形成大饼一样的原始尘埃盘。

尘埃盘内部不均匀导致密度大的部分形成行星,并且不断吸收周围尘埃继续变大,这个过程中行星本身也开始旋转(和大尘埃盘旋转方向一致),所以太阳系的行星旋转方向和轨道是一致的。木星的情况就是这样。

但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巨大撞击,结果地球的自转与轨道形成了23度的倾斜角,导致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木星的卫星围著木星转,而不会被其他行星捕获呢?按照常规思维,当木星的卫星到离太阳近的一侧时,应该有机会逃离木星奔向太阳,但是现实中却没有发生!这其中的原因,喜欢观看小说的朋友就比较容易理解,每个天体都会有他的主宰范围,在这个主宰范围内,该天体基本上就是这个范围内的神,可以主宰一切,所以,它的卫星不会被抢夺走!基于这个基础,所以当有流星经过这个主宰区域时,就会被锁定成为卫星或者被撕碎吸收,同样,这也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少有卫星拥有子卫星,因为主星捕获的卫星要再一次进入卫星的主宰范围才能成为子卫星,这个机会基本上是没有了,太阳系里面就有一两颗子卫星,具体忘记了。


木星的下层次场源体卫星都在木星自转平面上公转,太阳系中所有下层次场源体行星都在太阳系自转平面上公转,是因为太阳层次场源球体.行星层次场源球体静力场(磁极)源的两极点都在自转平面与自转轴两端之间。是自转平面至自转轴端自转平面一侧静力场梯度的推斥力推斥压迫著下层次场源球体在自转平面上公转。星球的公转.自转.摆动都是相对应的上层次场源体自转动能的传动转换。


你用最简单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样可以最轻松最省力的方式运行,太阳系存在之初,估计大家都不按照赤道面在运行的,在引力、潮汐力等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自转的方向慢慢倾向于赤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