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生活远比小说和电视剧精彩。而且,还分上下集。

我们要说的故事,上集是:企业家父亲全力辅助叛逆儿子上位。

下集是:儿子归来父亲被捕,企业朝不保夕。

故事的里的父亲,是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

,对,就是猥亵幼女的那位。

故事里的儿子,是为了应对公司一系列危机,连夜挂帅的王晓松。

因为父亲,这个「猥亵幼女罪犯」的儿子,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说,还要收拾父亲惹的一堆烂摊子。

01

有人曾经问王晓松,你的梦想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小时候因为跑得快,我梦想成为一名运动员。现在,我只想把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二代走的路,往往没有选择。

多年前,有一位采访过王晓松的老记者是这么评价他的:「当年他一脸腼腆,拍照的时候像老干部一样背著手。」

那时候,王晓松刚从南京大学毕业没几年,毕业后就进入新城控股,子承父业,似乎一脸不情愿。

即使接班,王晓松也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他并不是特别健谈,更没有提过他的父亲。但是在一次APP的宣传上,王晓松说「我妈几乎负责了我生活的全部,帮我买衣服帮我做饭,我生活的事情不用我操心。」

中国的父子关系,往往是疏离淡漠的。做为家里的独子,从小时候起,王振华对王晓松就比较严厉,经常给他灌输当年「5个人3间房,就成立了新城地产」的光辉创业史。

在王晓松的认知里,他的人生就应该要按照父亲规划的路线发展,不管自己愿不愿意。

所以2009年毕业后,王晓松就入了新城系旗下B股上市的新城地产。从土建工程师跑工地到上海公司的工程部主力经理、再到总裁助理,王晓松按照父亲的规划,在不同岗位试炼基本功,摸索经验。

2013年2月,新城地产老将吕小平主动让位,把总裁的位子交接给了基层磨练4年的王晓松。

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新城控股二代的接班信号。

02

对王晓松来说,接班是逃避不了的事。但他还是想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的东西。毕竟「二代」的光环太耀眼,在公司难以服众。

2014年被称为社区O2O元年,地产商花样年旗下的社区O2O项目在香港分拆上市,给了他很大的鼓励。王晓松拉著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杨博,组建了新城的互联网团队。

当时杨博对王晓松拍胸脯保证:到了2017年,社区O2O项目可以覆盖1000万业主,实现「长三角领先的社区服务商」目标。

王晓松被这个目标感动了,他也是憋著一股气要把O2O项目做好。王晓松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颠覆」。当时,王晓松的办公室里,还挂著「天道酬勤」四个醒目的大字。

「传统房企总有一天会被颠覆,而互联网充满想像。」他把社区O2O项目定义为「种子型的业务」,甚至当成是新城的未来。王晓松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把这个项目做下去」。

当时互联网团队是从BAT拉过来的,办公室装修也是互联网风格。看上去,王晓松负责的互联网团队明显和传统的地产部门「势不两立」。

至于社区O2O项目,常年跟著王振华做事的老人们表面上是「小王总有想法、有朝气」,但私底下并不赞同。在他们看来,O2O社区就是靠集团的自有资金烧钱,说到底还不是老子兜底。事实证明,O2O社区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这件事让王晓松一度很气馁。

2015年年底,新城B股转A股完成,新城控股吸收了新城地产,28岁的王晓松正式成为新城控股总经理,也是A股最年轻的总裁。从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到监事会监事全部更换,新一代的管理层顺利上位。

在外界看来,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管新城控股这艘大船,王振华是不遗余力的,王晓松也是时刻准备做接班人。但现实的情节,往往比电视剧还要狗血。

03

2016年是新城控股提出5年内进军千亿房企的第一年,也是新城无比动荡的一年。

王晓松刚刚上位没多久,就迎来了一场风波。年初,新城控股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振华突然被常州市武进区纪委带走调查。

后来,王振华有惊无险的回到新城,但王晓松却要撂挑子不干了。

10月24日的晚上,新城某个中层员工正在准备给王晓松的汇报材料,却突然收到王晓松发部的离职邮件。「当时我们都觉得很突然。因为事发当天,王总还在正常的布置工作。」

说来意外,王晓松的离职,是由父子一场激烈争执引起的。这是偶像剧里才会发生的故事——王晓松要娶一位普通人家的女孩,这位女子当时还离异了。此事引来了王振华激烈的反对。

王晓松也很坚决,直接跳过公司自己发了离职邮件,没有向父亲妥协。

估计王振华也很懵逼,这大概是王晓松人生第一次激烈的反抗他。

在离职信里,王晓松说「因为要专注于处理个人事务,我将离开公司。这是经过我充分考虑所做的选择,也是和董事长充分沟通后做出的慎重决定。不忘初心,我会追求自己的梦想,也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王振华也只能带著赌气的对媒体解释:王晓松主要是去深造,同时多接触了解新业务。至于接班也不著急。「自己还比较年轻,再干十年没有问题。」

04

「深造」的这段时间,王晓松结婚了,而且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孩子。王振华的态度终于软了下来。

2018年王晓松31岁,王振华这个年纪的时候刚好创办新城控股。或许是希望儿子在31岁的时候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王振华把王晓松召回,并且将总裁位置再次给了王晓松。

只不过,走的时候,王晓松希望新城破千亿,再回来的时候,新城2018年的合约销售额已经突破2000亿。自己掌控的已经是top10房企了。

似乎有了孩子的王晓松变得更加理智,有责任心。所以回归后王晓松进行了频繁的人事变动,打算大干一场。

这个时候,王振华却爆出了不可饶恕的丑闻。

外人无法得知,王晓松知道平时爱做慈善的父亲,做出这种事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就像王晓松也没想到,自己曾把新城比作是一头骆驼,而父亲居然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近大火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提到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罪犯作恶的成本到底有多少?除了罪犯本身需要接受的刑事处罚之外,还有其他更多额外的成本。

社会中的地位越高,作恶的成本也就越大。

比如王振华的案子,因为他的作恶,把自己儿子放在了火山口烤,让儿子背负「猥亵女童罪犯的儿子」这样的烙印。

因为他的作恶,刚离职万达加盟新城的曲德君,都不知道儿童主题业务怎么收场。

因为他的作恶,让新城勤勤恳恳工作的员工,被业界鄙视,让整个新城控股为之蒙羞。

因为他的作恶,让4万户股民和机构踩雷,损失财产。

对于这些除了王振华以外,其他人需要承受的附加成本,我们是应该予以宽容呢,还是应该划清界限,一起讨伐?

这是一道开放题,作者没有答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