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蝴蝶/公共行政硕士、时事评论人

民进党政府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之「围堵」措施广受外界好评。

内政部移民署近日公布的「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COVID-19,简称武汉肺炎)」境管措施及防疫专区,将境管措施限制于中港澳地区及中国大陆人士(国藉)采取若干措施。

以「开放中配子女入境政策」为例,民进党政府在一天之内连三变!

首先,陆委会2月11日下午宣布开放中国籍配偶子女来台,民众忧心成防疫漏洞,激烈反弹。

其次,2月11日当晚政策急转弯,两度紧缩申请入境条件,仍未平息民怨。
最终,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隔日宣布取消这项措施。指挥官陈时中强调,既然当初已经选择了「国籍」,现在就必须自己作承担。

以政治运作方式而言,蔡政府在「反中亲美」战役上打的十分成功,他们一方面打著防疫「武汉肺炎」与「国籍」大旗在体制内战斗,另一方面在无尽束缚下与美方为伍全力拼搏实现友好承诺。

中国大陆在因应COVID-19过程及处理方式,被国内部分特定媒体描绘成青面獠牙的怪兽,疫情爆发后更摇身变成了事前刻意对疫情淡化、隐匿、冷处理,造成病毒在全球扩散的凶手。

不过,很快人们就会发现,辣台妹们没从COVID-19案发过程学到任何教训。

在中国大陆COVID-19引发国际恐慌的同时,美国的流行性感冒疫情也正在延烧中。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资料得知,自在10月1日至2月8日之间,开始由于类流感症状就医的比例又再攀升,估计这个秋季到冬季之间至少有约2,600万美国人感染流感,1,200万人就医,25万人因流感相关问题住院治疗,并造成约1.4万人不幸丧生。

▲资料来源/Twitter CDC Flu

其次,依据我国卫福部疾管署公告,截至2月10日止,这波流感季(2019年10月1日起)累计确诊病例有914例、其中75例死亡。

 

▲资料来源/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网

反观,同时期COVID-19在台湾确诊病例有20例,在美国是15例,确诊病例远远低于这波流感在台美两地的确诊人数。

过去几周,民进党政府及国内特定媒体于COVID-19几乎盖布袋围殴式的报导;不过,对美国流感疫情却是极尽能刻意淡化、隐匿甚至冷处理,以致于使得美国流感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与防疫,民进党政府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想看到什么?

当局者迷,民进党政府是糊涂了吗?

一个以民为本优质政府的防疫工作必得事事俱全,绝不会让意识型态及政治立场搅在一起,而民进党政府却仅以围堵仇中进而哗众取宠,惹了民间非议、损了政府清誉、更坏了国际规范与国家人权律法(例:《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及《儿童权利公约》),试问民进党政府治理国家的职责在哪里?在这其中有无算计呢?

2022年1月11日蔡英文连任总统大选之国际记者会言道:

「我也要向大家保证,绝对不会因为胜利,就忘记了反省。过去这四年,我们有成绩,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台湾人民愿意再给我们四年,我们会把做不够的、来不及做的,做得更好、做得更多。」

另外,蔡英文还说:

「中华民国台湾,是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愿意和各国积极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共享繁荣,维持区域的和平稳定。所以对每个国家而言,台湾应该是一个伙伴,而不是一个议题」、「我要再次诚恳呼吁对岸当局,和平、对等、民主、对话,这八个字是两岸要重启良性互动、长久稳定发展的关键,也是能够让两岸人民拉近距离、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径」

如同蔡英文连任总统大选之国际记者会中的讲稿角色,锣鼓声停,轮到民进党、辣台妹们动真格儿的,他们真的靠谱吗?

笔者认为,民进党政府在防疫工作上必须抛弃意识型态来考量一切,美国流感给国家带来强烈梦魇更甚于武汉肺炎。
因此,如果民进党政府坚信自己的边境管制、防疫政策正确无误,那么眼光不应局限于往来中港澳地区及中国大陆人士,必须改变美国地区及美国人的防疫缺口,优先考量减少人员移动风险,比照武汉肺炎动态管理模式,对往来台美人员采取对渠等强化管理措施。

此外,对于「国人与美配所生的子女,原本即具有台湾合法居留身分,并且已经与父母在台湾共同居住生活、就学多年,过年期间随同父母到美国探亲,因停航滞留者」,考量目前美国疫情发展,为减少人员移动,不允许回台。

防疫标准一致,是最令国人振奋的事。

不过,民进党政府及其友好政党一直没有对美国流感作出表态,显然此议题和民进党「反中亲美」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防疫美国流感政策(计划)在民进党执政下估计是不受欢迎、也不会获得优先考虑,吊诡吧?!

照片来源: PIXABAY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蓝蝴蝶专栏】民进党欠中华民国外交官一个公道!

【蓝蝴蝶专栏】「白胖说」是歧视,「魔鬼说」是赞美?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