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4390-日本轻井泽-饭站房间一景-s.jpg

丙烯醯胺-咖啡中的致癌物

咖啡中的致癌物-「丙烯醯胺」是什么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162365

台湾很多人爱喝咖啡,尤其早上上班前喝上一杯是常事,在年轻族群的消费量著实惊人,几乎每年要喝下近40万包的咖啡;日前传出咖啡可能含致癌物质-「丙烯醯胺」,引发不小的恐慌。有针对此疑虑的研究指出,咖啡豆只要烘焙超过5分钟,丙烯醯胺的含量就会大幅降低。

营养师强调,也不须要这样就不敢喝「浅焙」咖啡,因为咖啡所含绿原酸等营养物质,也多数存在于浅焙咖啡。2012年「Food & Function」期刊根据研究指出,咖啡烘焙超过5分钟,丙烯醯胺含量就会快速解裂,含量也会大幅降低。

丙烯醯胺到底是什么?营养师说明丙烯醯胺是镁纳反应的产物,受食品酸碱度、水活性、食物组成等因素影响,约摄氏120度以上即产生,是在食品中很常见的一种毒素,其余像薯条、洋芋片、烤面包…都含有丙烯醯胺。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实丙烯醯胺的确在动物实验的致癌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丙烯醯胺归类为2A级的致癌物,也有学者则认为丙烯醯胺是否为人体致癌物之一,尚需进一步研究。

丙烯醯胺存在于烘焙咖啡上的疑虑,其实与咖啡的品种、咖啡烘焙方式、咖啡的保存等,都会影响咖啡内丙烯醯胺的含量;有研究分析了现磨咖啡、即溶咖啡的丙烯醯胺含量,平均160ml的两杯两种咖啡分别含0.450.93微克的丙烯醯胺,事实上这并非危险数字,所以不需特别担忧。

丙烯醯胺主要是糖类与天门冬醯胺酸在高温环境下产生,不只是咖啡,举凡薯条、洋芋片、黑糖、油条等须经高温烘焙或油炸的淀粉食品都会产生,且含量均远高于咖啡,假如1杯义式咖啡含10微克的丙烯醯胺,那薯条和洋芋片则可能有115微克/100公克,黑糖和油条分别有85微克/100公克和37微克/100公克,所以对咖啡丙烯醯胺致癌的说法,从数据上分析尚不须过虑。

国立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系沣食智库提醒,市面上不论自制料理或包装食品,举凡饮品食物只要是适量食用皆无大碍,平日慎选食材包装完整、信誉优良的厂商、少盐、少糖,加上浅尝即能确保安全无虞。

加州法院判决所有咖啡须加注恐致癌警语!带你认识事件主角「丙烯醯胺」

https://tw.news.yahoo.com/

加州法院判决所有咖啡须加注恐致癌警语!带你认识事件主角「丙烯醯胺」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08014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