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芾书法的意义

米芾最突出的,并不是他的「集古字」或者是「八面锋」,更不是他的被传得近乎装疯卖傻的八卦事迹。可以说他就是传统大书法家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

「集古字」不仅是米芾的,是我们在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赵孟𫖯、王铎这样的震铄古今的超级大家身上都能看到的特质。没有「采蜜忙」,哪来「花蜜香」?

当然书史上也存在并没有经历极其艰难、广博和一次又一次推翻自己重新熔炼过程的大书家,如王献之、虞世南、柳公权、杨维祯、金农、傅山……这一类书家没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他们依靠对一门的彻彻底底的研究,再结合自己的超级天资,把自己所具有的强烈个性熔铸进书法里,从而成就自己的书法高度。这类书家最大的特征就是「难学」,近乎一学就死、学久就俗。

「集古字」类型的书家的书法特征具备极大丰富性,这一方面让后学不知其所以来历,提升了学习难度,同时也为后学提供了门径,再广再博好歹知道怎么去「采蜜」去。比如学赵孟𫖯,只要能把赵构、李邕的作品学全了,也就庶几近之,再把《淳化阁》、《集王圣教序》学一些,赵孟𫖯的行楷也就很接近了,至于他的隶书、章草、小楷都是别抱一门,此处不论。

米芾呢?他是魏晋笔法在经历了大唐楷书的数百年洗礼和埋没之后的一次大爆发和复活。米芾借助自己皇宫真迹鉴别工作之便,加上家藏二十多部二王真迹,让他在学习二王和魏晋笔法上具备了甚至超越皇家子弟的条件。所以他以王献之为骨(结字)、王羲之为肉(点画)、颜鲁公、褚遂良为羽翼,找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去表达他那个以痛苦、压抑转为狂放、纵逸的艺术个性。

中国民间喜欢将文事神秘化、神圣化、神经化,米芾的「八面锋」就是其中一件。任何一流书家都是八面锋,不要说以玩弄锋面技巧来做自然书写状态的魏晋书家,就是颜鲁公的「篆籀气」、北碑的「雄强切笔」也同样是将圆锥形的毛笔的翻锋技巧、转锋技巧、顶锋技巧、调锋技巧运用到极致。可以说不会八面锋,书法是没法到大师级别的。

至于米芾的疯癫传奇,史实或有之,以讹传讹夸张造势更不少。书法家也是平凡人,都要面对世俗经济,情感驱使下没有什么事情不会发生。不过要说米芾洒脱不俗,那只能是神话。当被问及当世书法时,谁都不放眼里,却把大权臣蔡京吹捧到一线的位置(关于宋四家中原本的蔡京位置为蔡襄所取代的故事纯属臆造,二蔡以书法韵致论,差了不止一个身位。这个话题下次做专场论证),充分表现了这位「皇上乳母之子」的仕途重视度和市侩。

所有这些,都不妨碍米芾对中国书法的重要性而言,是可以排进前五的,因为如下三个理由:

1、复兴魏晋古法,将二王法度做了最大的整理,并以「米氏」风格重新呈现,并获得了民间审美的一致认同。

如果没有米芾,我们现在很大可能全民处于「唐楷」的世界,那将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的事。

2、以性情趋势笔法,以笔法拉动章法。

米芾作品尤其是大字作品,开启了满天飞白的先河,将个人情绪和性灵的表现凌驾于法度之上。其实米芾大字,几乎每一个字单独拿出来都当得起一个「丑」字,但整幅看下来,如在激流中小艇冲浪,七情六欲全部调动,使作品整体看来字字如珠玑,无一字或可缺。这一风气和创作思路,彻底松开了书法家的法度束缚,将直抒胸臆和激情创作提到了至高的高度,让书者不必经历王羲之的「先墓尽遭荼毒」和颜鲁公的「兄侄惨死」也能以情运管,从而达到个人书法艺术高度。

可以说,没有米芾就没有「明清风」,也丢失了书法艺术性创造中的诸多可能。

3、米芾是中国史上,将书法和绘画、篆刻、文物典藏等各门类彻底融合、互相借鉴、提升的第一人。

(赵佶只是门门抱,并未在融合上做更多贡献,尤其对书法。)

二、米芾的作品层次

米芾可能是中国书法史上清代以前书家中墨迹留存最多的一线大家,以数量而言完全有可能与赵孟𫖯相拮抗。故宫博物院一套普通印刷品(非日本二玄社摄影复制和「法帖3.0」超精度数码复制技术)的米芾全集煌煌几大本,售价过万。作品的广度之宽泛、风格流变之迅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非赵孟𫖯仅能区分前中后期那么简单概括所能穷尽。

尽可能简单说来,大致可以分成4大板块:

1、集古字阶段的各种尝试

这个阶段充分彰显了米芾学书之勤勉到了非常人所及的程度,取法之广泛直让人瞠目结舌。从各种书体到各种书风,无所不包,无所不学。作品数量也自不少,《离骚经》就是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部(「法帖3.0」已经成功复制了这部作品可资购买),充分显示出将褚遂良和王羲之相融合的欲望和探索。最有趣的是,这部作品肯定开启了南宋书法第一天王张即之的书风的先河。更有意义的是,同样具有集古字风格却是入《集王圣教序》堂奥的的行书《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可惜是碑刻,而《离骚经》是墨迹真本。

2、熔炼成自有面目的阶段

在找到米氏自有面目之前,米氏终于一战成名,那就是《蜀素帖》。这部作品具有强烈融合褚遂良和《集王圣教序》的企图,几乎笔笔有来历、行行有借鉴。作为一部融合尚不完整、技法「变脸」一般的作品,为他拿到了登顶的门票。正因为尚不够成熟、技法外露缺乏含蓄的韵致,如果说《离骚经》是窥探米芾门径的好敲门砖,而《蜀素帖》是全面学习米芾八面偷师的笔法大集成的门径。

自有面目熔铸完成对于米芾,最佳代表作品是《苕溪诗帖》。

3、米芾大字

米芾是宋以前少有的爱写大字的书家,事实上明清以前很少有大字作品出现。而米芾就很爱抓住一只不大的笔(他的时代就没什么大毛笔),尝尝笔根顶著纸面的随心所欲地刷他的大字。估计那种快感应该跟曾经在农村大墙上宣传计划生育刷「你生孩子我扒房」那些大字的人差不多。

《吴江舟中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虹县诗帖》就是米芾大字中的精品,我们可以将其合称为「米芾大字四大网红」,「法帖3.0」系统都已经成功复制可资购买。

米芾大字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腕法」的理解远远超出以往和同时代书家。让人惊异的是作为一个专攻行书、草书仅限于二王小草的书家,他居然能将张旭、怀素狂草传统中「腕法」运用得如此灵活自如。可以说他的大字行书,其实远比同时代黄庭坚的狂草要更加放纵,但二者同样操控有度,深具大师风范。

4、米芾尺牍

传说苏轼出于爱惜羽毛的顾忌,每次书写尺牍信札毫无魏晋中人的潇洒随意,总是倾全力而为之,因为他们那个时代,信札就是他们的「自媒体」,文人间互相传看信札以为乐事,对书法的点评也自是应有之意。

相比较,米芾的信札真的满纸乌烟瘴气,就像一个几十年习惯电脑和手机打字的人随手抓笔留下的便条儿。这个特点,横跨他整个一生。但是,真的很次吗?正因为他的随性,那种自由自在不顾法度、随时能够爆发灵光的特质存留在他尺牍的字里行间甚至每一个墨点里,对于笔性的熟稔程度足以让每一个书法老鸟感到害怕。

三、米芾学法概述

书法临习在一年以内的,先学半年《离骚经》,把笔放开、把锋用活,然后进入有基础的学书者的如下步骤:

1、先每天一轮「法帖3.0」的《蜀素帖》,三个月。

重点关注各种笔法变化,用精临法去一一对付每一笔、每一个单字。尤其《蜀素帖》是书写于厚、涩、吸墨极强的绢素上产生的种种涩笔能够在「法帖3.0」上清晰呈现,充分读帖,领会米芾的行笔速率和节奏。

2、每天一轮「法帖3.0」的《苕溪诗帖》,又三个月。

重点在于比对《苕溪诗帖》对于《蜀素帖》在笔法上做了哪些减法,结字上做了哪些定型和习惯,最重要的在于为什么。读帖上可多多旁参王献之尺牍、「法帖3.0」版《王羲之墨迹大全集长卷》、《集王圣教序》和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只读,不临。

3、每两天一轮「法帖3.0」版《米芾尺牍书札合集第一卷》,即每天半卷《米芾尺牍书札合集第一卷》外加「米芾大字四大网红」中选其二。

这一波,半年过去,可以算是米字基本成型,可以进入深研阶段了。

课旁赘语:

米芾写大字的笔法跟小字其实差别很大,真的是刷。小字其实就是王献之的调皮版。不一样。他的尺牍跟正式作品又不一样。尺牍龇牙咧嘴那劲儿您有感受吧?

真要学米,按我说的步骤走。米的精髓在尺牍。那种随心所欲爱谁谁,笔法不按常理出牌让你们的审美直打嗝的那劲儿,才是真的老米。

学《蜀素帖》,学法度,学加法。学《苕溪诗帖》,学笔法,学减法。

蜀素学到了,结字合理性就解决了。再从苕溪学米芾的魏晋笔法和少量变化。这时的老米,是菩提老祖门下的孙悟空。尺牍,才是美猴王。不要看米芾大字天马行空,真正米芾尺牍,才算大闹天宫的孙大圣。字小,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另外,知道很多人学了上十年结果临米字都味道不对吧,尤其是尺牍,其实除了临帖次第要对、功课要足以外,还有个关于用锋方式的小秘密,其实也是魏晋古法。这是超大量比对「法帖3.0」版魏晋法书和宋四家真迹以后得出来的研究成果,就是一层窗户纸,我们会用直播方式小范围讲解,大成国学堂群里会预告。

我是大成国学堂,敬请点赞关注,我将持续坚持为大家赏析古代精美法帖!

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倍感温馨!谢谢!


米芾书法个性突出,风格独特, 如提按比王羲之强烈,造势 比王羲之摇曳, 学起来容易人手; 第二, 米芾笔法丰富。 论技法可谓继王羲之之后集古人笔法之大成者。

学习米芾书法必须先厘清其成功路径。 记录米芾书学观点的著作《海岳名言》中云: 「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 始自成家, 人见之, 不知以何为祖也。」 这实际上也就道出了米芾成功的秘诀。

一高执笔,轻捏笔,便于随时调锋。

二、笔杆与纸面经常保持垂直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角度出锋、出峰之后笔杆的角度顺势发生变化

运笔速度快。。刷。、本意就是迅速推擦的意思,行笔迅疾,干脆利落,下笔重然后迅速提笔扫出,跳跃却不乏沉著能明显感觉到快速书写的状态,特别是"文"字的捺笔,就像刷子刷出来一般、痛快淋漓!

三要会翻笔、押笔。米芾在折笔上经常用到这两种笔法,一种是下翻笔。毛笔像刷子一样往下翻折,这样至少使用毛笔的两个锋面,另一种上翻笔,或者是右翻笔,毛笔翻过来之后顺著原来的笔迹再行一段,两次行笔有重叠部分,此谓之"押笔。

四、要会绞笔笔法。米芾听从苏轼。上追晋人之劝、对。二王。笔法下了很大功夫,晋人笔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绞笔笔法。

绞笔的使用,锋面变换多

五、要敢于在行笔中铺毫。提按幅度大,是米芾用笔的一大特点。按笔铺毫行笔, 行中有按, 善于灵活 铺毫是关键。 很多 字起笔先重按铺毫行笔,然后迅速提笔。还有的在行笔中侧位发力,一按便提,边行边提。


米芾体,属于大性情,具有迷恋,玩石玩字画,玩山水,玩琴棋,无所不玩极致,养性情,有放狂之气,有四面出刷刷刷,淋漓痛快,无酣畅,无醉痴,不具备状态,怎能纵横驰毫,得心应手。故养大性情。

小书圣献之,性豪放,宋代米芾,情旷达,癖石喜藏,见墨,恋玩味,奇思妙想,半个神经质。皆在倜傥之间游曳,故变变变,流于常变,无时不在化为幻变中。字字,笔笔,无重复,干净利落,无冗杂之带拖泥水。明净透澈。

体现米芾之笔意,稳健晋风,必须法严,米芾于宋代,极力从法,认为失法为野。故先不要轻易刷意气,研磨透晋韵,晋致,所具备的行书之规,属于晋法,寓性情墨中。然后入米颠之帖。

状态有颠,笔墨有气,米芾横竖点撇捺,无不刷之,但一字笔划不可全刷,有稳健之笔占十有七,刷笔占十有三,其字有稳健之美又有刷之野宕。

每字每笔,令晋致充健美,令己锋刷充意气。一如温文尔雅君子醉狂一拳击。显狂放不失俊美倜傥。

刷字,即笔锋起笔有顿,随之出劲力,一如扫向下或向上,笔毫有中锋竖笔刷下,有侧笔左右而刷,达四面出锋之笔意。万万有度而行刷锋。不可笔笔附近都有刷意,大忌。

米芾有行草间杂,最让有堪赏,实为书之气势,气韵,势来自米芾的刷体,韵来自继承的晋格。

又韵,又势,致可见于书外了。

此上,属自己书写时之体悟。先养性宕,后备晋格,善追摹米。


刷字,八面出锋,风樯阵马,等等描述的确抓住了米芾书法的面貌特征。习气即风格,个性显特征。字如其人,欲学其书,先求感应,感应道交,方见真如。

一,不狂不醉,莫学"米颠"。

所谓狂丶醉丶颠,无非仍是形容。性情出格,不囿成法而已。突破既成法,方见真面目。胸中无逸气,即非能学者。

二,新法仍自旧法出,求法当入正法门径,源深流长,方有喷礴之势。非法丶乱法,并不能破茧出蛾。米书源头,仍是大王。

三,舍笔法,莫谈字法。无字法,莫谈章法。

用笔即是把控功夫,关键仍是起止有数,行运无非提按顿挫有度。莫被文字描述所迷惑,风樯阵马非快速。左右开弓,八面出锋,刷刷刷刷,奠基仍是慢功夫。少则得,慢则会,若无数年笨功夫,徒羡成功之美,莫会所致之由。

四,欣赏乃是启发,学习当为己用。

读帖要宽泛,选帖要适量,临帖要精准。不以唯妙唯肖为方法,当以遗貌取神为目的。法为我用,莫作翻版。


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 米芾可谓不可多得、造诣高超的书法大家。而他书法技艺高超的背后是为之付出的心血。据米芾自己回忆,「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他从六、七岁开始学习书法,一生与书法相伴,每日练习,才有他最后的书法成就。

作为书法的爱好者与学习者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呢?我们从米芾自己学习书法的路径可以获得以下经验:

1、对书法抱有极大的热情。

学习书法本就是一件日久见成效的事,如果只靠三分钟热度,是坚持不来也学不好的。书法在起初阶段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写不好就会打击自信心,也会消磨学习者的积极性。米芾就是靠著自身对书法抱有的极大热情,终生与书法相伴,才得到后人对他书法的极高评价。

2、向各大书法家学习,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米芾学习书法时,先是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后来又学习柳公权的《金刚经》,时间一长又追学欧阳询、褚遂良等等大家,在临摹学习各大书法的时候,他能取之精华,去其糟粕,逐渐找到书法的深妙之意。我们学习米芾书法时也可借鉴米芾练习书法的思路,对米芾的书法作品有深度的欣赏与研究,并将米芾书法和其他书法作品进行对比,更能体会作品的精华。

3、坚持练习。

方法再好,不动手练习也只是徒劳。只有日日坚持练习,临摹时体会笔尖流转的细节之处,领会运笔的轻重,才能将米芾书法的技巧得于心而用于手。 综合以上,我们要对书法抱有极大的热情,像米芾一样学习各家,并能坚持日日临摹练习才能写出米芾书法的味道来。

有很多人认为初学书法不宜学习米芾,那是对普通书法票友来说的,对于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多多的去练习,而不是一开始就衡量利弊,还没写呢,就开始人云亦云的怀疑,现在很多书法家都是初学米芾出来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这样说。

你觉得呢?


先学王义之书法,因米芾也是学王义之的,米芾《方圆庵记》就是学王而书,学王先打下基础,再习米字,得其潇洒、豪迈之态,再有所提高和创新。


米芾个性太强,似了死,米芾的字毛病也多,似了就麻烦了。学米芾的字要学其本质的东西,集古字之美用之,学骨法用笔写之,学古人章法随机应变之。可去其病,取其精,化之为己所用。


不管学那一家,有兴趣,能坚持吧?我是写了米体二十几年了,我周围跟我学的没一个坚持下来的,不要认为几年就学象家,那是皮毛,书法是我终生追求,也带来无穷快乐,


学米元章的字,主要是学习他结体。见意不要刻意临摩。


可以先从蜀素帖入手,然后再临习的手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