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效率或情绪会因环境变化而出现波动吗?


会,特别是夏天的时候。

我的体质属于耐冷不耐热的那种,夏天需要把空调调到很低才能平复我燥热的情绪。但是我家另一位却不一样,大夏天的,温度不上30℃是不让开空调的,这就导致两个人经常因为抢遥控器而吵架,一吵架情绪就受影响!

不过今年就很少为这事发脾气了,因为父母送了我们一台卡萨帝顶级限量版的天玺空调(大贵贵,自己真不舍得买)。这款空调就是传说中的「世界首台多温区空调」,同一个房间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送风温度,同时满足我们两个人的需求,再也不用因为吹不到空调而心情down啦~


讲一个我自己在学校里的经历。

我所在的学校校区有三个大教学楼,每个教学楼都从早开到晚,所有的教室只要没有课或者活动,都可以随意使用与自习。这三个教学楼有两个是有像高中那样的小教室,当然也有可以装下七八十人的大教室。另一个教学楼,只有容纳百人以上的大教室。

学校除教学楼外,还有一个图书馆。图书馆只有两间大的自修区,还有几个小自修区和一楼大厅的阅读阅报区。

大学生,课业繁忙,总免不了需要自习。但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学校图书馆额定的所有自修座位可能远远不及教学楼一半的总座位量,却每年都要应付极其严重的占座行为。大量的同学为了自己能有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不惜违反纪律条例占座,甚至与负责图书馆管理的老师抗议,就为在图书馆能有地方学习。再看教学楼,一间教室在没有课时的实际使用率可以说在两位数以下,偌大的教室只坐著一个或者十来个人。

答主本人在大一时便觉得这种现象实在是无法理解,图书馆和教室都是学习的地方,为什么大家挤破头都要在图书馆看书工作。直到在教学楼看书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问题所在。

教室由于人少,又偏大,供暖效果不如图书馆,普遍温度偏低。这或许是大部分人宁愿在寝室里呆著也不想去教室的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图书馆作为知识储备场所,静音与禁烟相对优越,大小适合温度适当,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营造出修习之地的感觉。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大众普遍心率降低、呼吸放缓,能快速进入专注状态。这也正如题主所述的环境与情绪的关系。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一定非得具有如在闹市区读书的能力,也不一定非得去与心理学家所说的少部分所谓优秀的心理特质相靠拢。只要我们能在自觉最舒适的环境下,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便足矣。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在舒适区的安逸,也听过不少大咖说要逃离舒适区。这不对,我认为所谓舒适区是一些阻碍你去实现一些你应该去实现的「舒适」环境,而不是一个能让你感觉舒适自如能高效率工作的环境。因此,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高效率地工作,才是重点。


情绪不会受环境影响的人,我觉得太酷了。因为这种人基本都很有想法和态度。就是不管外界怎样变化,我始终还是坚持我自己的路线,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虚假伪善。我一直立志于成为这样的人,无奈自己也是俗人一枚,很难不被环境同化,这可能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因吧。


我就是一个情绪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人,所以我的大部分兴趣都要在既定的环境下才能坚持下去,比如运动必须得去健身房、学习得去图书馆、画画就得去画室、看电影得去电影院……除去这些环境影响,让我坚持做这些事情的话是很难的。


谢邀,不过答案显而易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