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一生,在历史里书写传奇,故事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却流水依旧,碧幽生色,例如李叔同,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绚烂至极,至今为人所道,只是在人言里,他的故事始终弥漫著淡淡的哀愁,一如他的爱情,读来总是缠绵哀婉。

李叔同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经商世家,自幼天资聪颖,8岁熟读四书五经,13岁钻研历朝书法,15岁那年便惊才绝艳,名噪一时。自古少年多风流,尤其还是李叔同这样有才情的少年,自是不用说。他流连风月,花间酒肆里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也是在那时,他邂逅了名伶杨翠喜,一见倾心,再难自拔。年少的喜欢总是干净纯粹的,爱恋起来简单浓烈,花前月下,赏月谈心,李叔同对杨翠喜情根深种。只是造化弄人,这段初恋最终以杨翠喜无奈嫁做商人妇的悲剧结束。

杨翠喜

失去杨翠喜的李叔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郁郁寡欢,消极堕落的,为了让儿子忘却这段感情带来的伤痛,十八岁那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李叔同迎娶了俞氏为妻。由于这段婚姻一开始就带著强制色彩,所以李叔同不仅仅没有通过这段婚姻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反而更添苦闷。在愁苦之际,恰逢国家遭难,李叔同便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参与维新变法之中,然而,维新变法很快以失败告终,李叔同不得已只能携母亲妻子等人匆匆逃亡上海。

李叔同饰演茶花女(左一)

上海是醉生梦死之处,李叔同沉醉其中,日夜宿于烟花巷柳之处,交友宴饮,赌书泼墨,他甚至粉墨登场表演京剧,他借用戏文里的悲欢离合,将凡尘俗世的荒唐、绚烂与黯败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副寄情声色的皮囊将自己寻找归宿的灵魂暗藏。

这样彷徨迷茫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李叔同二十五岁,那年,母亲去世的打击让他突然从感情失败,理想失意里清醒过来,从前的人生仿佛一场梦,大梦初醒,悔恨不已,于是他远赴日本,这一去便是六年。

在日本,李叔同的满腔悲愤被沉淀,一身的才情得以施展,也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第三段感情,在李叔同一生的感情史里,这一段最为人知,也最刻骨铭心。

与他相爱的是一位日本女子,据说她叫做福姬,与他因为绘画结缘,她是他房东的女儿,也是她的模特,后来成为了她的妻子。因为爱,1910年,福姬随李叔同离开日本来到了中国,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李叔同是福姬唯一的依靠,可这依靠最终没有给她带来希望,反而让她陷入绝望中,因为她的爱情,最终以李叔同出家为结束。

李叔同书法

那一年,历经世事后的李叔同决心皈依佛门,当福姬从上海寻到苏杭,在虎跑寺前,与她相识十一年的李叔同却连院门都没有让她进,那一刻,他忘了她为他放弃家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也忘了他为她冷落发妻,千里迢迢定居江南。福姬含泪唤他叔同,他却道叫我弘一,她问他爱是什么,他眉山目水淡淡愁,回答她——爱是慈悲。

可他慈悲给了众生,却把绝情留给了深爱自己的女人,也是自己深爱过的女人。

李叔同的三段爱情,无论是年少情动,还是无奈成亲,到后来得遇真爱,每一段都是传奇,可每一段都未能善始善终,他是历史上难得的大师,无论在哪一方面都造诣颇深,从年少风流,到后来弃家毁业,恪遵戒律,清苦自守,都是故事,可唯独在感情里,他未得圆满,他最后留给每个爱过的女子的,是隐没在西子湖上雾气氤氲里的一个背影,一如在世人心里,对他最后的印象,是一袭僧服,竹杖芒鞋,然后跋山涉水,去苦寻他心中的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