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啃资本论,想学马哲的人不多了。所以说两句供参考。

自觉学马哲的人,不是为了混饭吃,也不是用来吓唬人的。是想自己搞明白,不需要用训诂的办法学习,而是要抓住要点,领会精神,不然太浪费时间。

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对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圣经。不读圣经,很难读懂马克思主义。康德的三大批判是转折点,是通向马列主义的桥梁。要翻阅一下,不是非要搞懂,更不是要信教。

要读懂资本论,需要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如果没有,可以先翻阅一下,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现代的资本运作。没有书可在网上查阅,只是要增加这方面的一些感性知识和概念。

要知道西方哲学本身就有局限性,不要把它作为绝对真理(没有贬低的意思)。要真正搞明白,要再读一下中国易经八卦的哲学思想,周易可以读,也可以不读,但一定要了解一下,易经八卦的形成过程。东西方哲学对比一下,可以更好的把握精神实质。

由于政治和个人的需求不同,对马列主义的歪曲太多了。时间证明很多大人物也没有逃脱这种悲剧。如果不是为了混饭吃就没有必要死背硬记。要知道很多哲学概念是人们硬造出来的,并没有统一的认知(就像老子的道一样)。

学习是为了明理,不是为了吓唬人的,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


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要想理解自身的遭遇,就必须读这本书。只要能正确理解价值和使用价值,后面难度其实不大——但是很重要很精彩,且经过历史验证,越是无产阶级越能理解资本论的理论。

所以,资本论被誉为无产者的圣经(也有人说是穷人的圣经)并不过分。

现在对资本论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阉割,把其中对于资本主义的判断都给删除掉(你懂的),用个别片段取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另一种是彻底否定,例如西方经济学阉割掉价值价格论(即价格的形成基础),然后建立起一个主观价格论以及相应的胡说(很多人称为学说),这种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就是资本论中所指庸俗经济学的后代,但也要承认,现在流行的就是这种经济胡说。

初读资本论,大概最需要的就是耐性,毕竟部头很大,且辩证法充斥整部书籍,能安心读完就很不错,需要坚持。

想读资本论,可以读徐禾的政治经济学,也可以读列宁的有关文章,还有毛泽东对政治经济学读本批注,会有一些帮助。

归根到底,要有阶级视角,明白自己的地位才能正确的理解这本书。


资本论一定要读,并且要读懂读通。越早读越好,一旦读懂了,受益终生。这本书是马克思用了四十年心血,翻阅了一千五百多种资料写成的巨著,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规律,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人类社会提高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的下一个形态做准备打基础。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意识形态进入到了社会主义阶段,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达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水平。马克思预计社会主义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到来,但实际情况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俄国和中国先到来。因此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一个新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仍然是要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相匹配,达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水平。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现阶段借鉴并实行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作为手段来提高生产力。同时,我们改革开放,加入WTO,参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国际竞争,参与全球化竞争,所运用的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手段,也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对接。〈前苏联拒绝这种对接,结果是国家经济发展不起来最后导致国家解体)因此,读懂资本论也就读懂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也就能读懂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方向。有一点要注意,我国是共产党执政,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借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只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点与资产阶级执政的国家有本质的不同,为了多数和为了少数的区别。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实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也就是符合资本论论述的商品经济规律运行的过程,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打工者,不论是私营企业主,还是国有企业家,读了资本论,会让你在商品经济竞争的大潮中如鱼得水。因此,一定要读资本论,越早越好。


别被唬住,读《资本论》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读。《资本论》的入门并不高。如果想读的话,初中以上学历就够了(我就是在初三或初四开读的)。毕竟,这本书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除了它的理论对工人阶级重要外,还因为普通工人的文化水平也能够大致理解。例如,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说:「《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简单化也是马克思写这本书的原则之一。「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的做到通俗易懂。「

除了需要熟悉①一些简单的商业名词(日常的理解就够了,如商品、货币、流通)②一点儿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它们当年在初中政治中应该接触了(一般和特殊,马克思在书中称为二重性;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几乎不需要任何专业的经济学或其他专业知识。

当然,这本书的第一卷第一篇,至少要读个五、六遍,一旦领悟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他在后面的论述理解起来就几无压力了。

如果实在看不下去,还想知道它的内容,找一本稍厚一些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专门研究它就可以了。国内开设的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就是三卷《资本论》的提炼。所以,也可以把这样的教材当做《资本论》的入门教材。实际上,你会发现,这门课程中的最基本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不知不觉地灌入到你的大脑中了。

(拉拉杂杂地写了这么多,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够耐心看完,但是万一对某个人有用呢?想到这种可能性,花这点儿时间也就值了)


给大家看一段我的笔记里面非常靠前的一段话。

我劝在座的同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著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不是这样。他们努力学习和研究当代的和历史上的各种东西,并且教人们也这么做。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在研究资产阶级的东西,研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并且跟它们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斯大林就比较差一些。比如在他那个时期,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德国贵族对于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作这样一个结论,就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全盘否定了。他否定德国的军事学,说德国人打了败仗,那个军事学也用不得了,克劳塞维茨的书也不应当读了。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搞形而上学。他在《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中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四个基本特征。他第一条讲事物的联系,好像无缘无故什么东西都是联系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联系呢?就是对立的两个侧面的联系。各种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侧面。他第四条讲事物的内在矛盾,又只讲对立面的斗争,不讲对立面的统一。按照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面是斗争的,又是统一的,是互相排斥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 苏联编的《简明哲学辞典》第四版关于同一性的一条,就反映了斯大林的观点。辞典里说:「像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与死等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这就是说,这些根本对立的现象,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它们只是互相排斥,不互相联结,不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 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战争,和平就是和平,两个东西只是互相排斥,毫无联系,战争不能转化到和平,和平不能转化到战争。列宁引用过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平时期不酝酿战争,为什么为什么突然来一个和平? 生与死不能转化,请问生物从何而来?地球上原来只有无生物,生物是后来才有的,是由无生物即死物转化而来的。生物都有新陈代谢,有生长、繁殖和死亡。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生与死也在不断地互相斗争、互相转化。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能转化,为什么经过革命,无产阶级变为统治者,资产阶级变为被统治者?比如,我们和蒋介石国民党就是根本对立的。对立双方互相斗争、互相排斥的结果,我们和国民党的地位都起了变化,他们由统治者变为被统治者,我们由被统治者变为统治者。逃到台湾去的国民党不过十分之一,留在大陆上的有十分之九。留下来的这一部分,我们正在改造他们,这是在新的情况下的对立统一到台湾去的那十分之一,我们跟他们还是对立统一,也要经过斗争转化他们。 对立面的这种斗争和统一,斯大林就联系不起来。苏联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就是那么硬化,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承认对立统一。因此,在政治上就犯错误。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放香花的同时,也必然会有毒草放出来。这并不可怕,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益。有些现象在一个时期是不可避免的,等它放出来以后就有办法了。比如,过去把剧目控制得很死,不准演这样演那样。现在一放,什么《乌盆记》、《天雷报》,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到戏台上来了。这种现象怎么样?我看跑一跑好。许多人没有看过牛鬼蛇神的戏,等看到这些丑恶的形象,才晓得不应当搬上舞台的东西也搬上来了。然后,对那些戏加以批判、改造,或者禁止。有人说,有的地方戏不好,连本地人也反对。我看这种戏演一点也可以。究竟它站得住脚站不住脚,还有多少观众,让实践来判断,不忙去禁止。

这不仅仅是读,我只能用一个大写的 服气 来表达我的感受。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资本论》在于揭示资本的产生及其演变的过程,其中,剩余价值论揭示出资本虽然形式不同,但是也存在阶级压迫,存在剥削。现实社会中,资本已经是无处不在,可以结合身边可见的例子以加深了解。

读《资本论》需要有「唯物论」的观点。阶级以及阶级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客观存在」。

读《资本论》需要有「阶级」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族群同自然搏斗,获取生存所需,到奴隶主、封建地主以土地无偿占有,资本家以资本无偿占有,揭示的都是「无偿占有」,统治阶级主要以「强迫劳动」以表现出「阶级压迫」。

读《资本论》需要有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相对于奴隶、佃农、无产者以毁坏工具、消极怠工、起义或罢工的形式反压迫、反剥削。比较不同社会形式的变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资本方面,资本在现实的社会中有哪些表现,如何用「资本论」观点解释当前的社会现象,评估这些社会现象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资产阶级是否同奴隶主、封建地主一样,有压迫、剥削的强迫劳动现象,有哪些变化,是进步,还是重复。终极的问题是怎样消除压迫,以什么样的无压迫形式取代,或者需要进行哪种方式的探索,以达到消除压迫、剥削。


读了这本书后,会发现我们仍生活在马克思《资本论》的世界里。

很无奈,挣脱不了。

但这只是一本理论著作。适合研究生态,不一定能用到实际中去。

特别是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人,一定要注意,因为当年马克思炒股是亏损收场。

思想的巨人。

行动,请谨慎!


《资本论》,虽然是马克思的名著,却非常难读懂。首先《资本论》讲的是经济理论。所以在读《资本论》时,应该注重经济理论的理解。不理解《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就无法读懂《资本论》。其次是《资本论》的语言,因为是西语的讲叙方式,所以句法,词语的结构,应该在读的过程中,慢慢的适应。第三,作为经济理论的《资本论》,许多概念,需要熟悉与记住,否则就不知《资本论》在讲什么。第四点,就是要有耐心,不管懂或不懂,都要耐心的慢慢的一句一句的读下去。。。读《资本论》,与读任何专著一样,有一个适应过程。许多人慕名而至,打开《资本论》却连序言也无法读完。第五点,是兴趣,只有保持探索马克思《资本论》的密秘,把好奇心作为动力,才有读下去的心态。把这五点作为初读《资本论》的建议,希望对初读者有所帮助。最后一点,就是也可以先读一些《资本论》的简要介绍读物,先作一些初读前的准备。总之,要有耐心坚持不懈,等你能读完《资本论》第一卷时,就会慢慢的回味《资本论》的魅力。于此同时,也会使读者各方面的水平都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尤其是对一些年青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大实际上的帮助。。(小册页,自写)。


我只想「亲自到德国马克思的故乡学习德语,然后再亲自翻译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著作」。

因为,我总感觉现在的译本,与马克思本人的政治哲学思想有出入。——且出入很大。其中用了太多「译者自我的概念化的词」——这些词,或许连译者本人也未必就真正懂得。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连自己老祖宗的著作,尚且都歪曲了二千多年。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就不会被歪曲吗?

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儒道政治哲学思想」,本质上必是相通的、同脉的。不然,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在东方的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发展。

可惜,我至今尚未能有机会学好德语。只能虔诚祈祷老子孔子马克思,于冥冥之中赐予我机会。使我此生不留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