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喝茶方式,而据考证,其烹煎之法最早来自茶圣陆羽的《茶经》,真正起源自宋朝,所以说其历史非常悠久。而很多人对功夫茶中的「功夫」二字处于懵懂的阶段,其实,这里的「功夫」指的是一种讲究的泡茶技艺,或者是品饮工夫。

功夫茶泡茶、饮茶的步骤特殊而繁多,一共算下来有十八道。所以想要喝一口功夫茶,真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就连大诗人苏辙也写了诗句来称赞:「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讲讲泡一壶功夫茶的过程。

要泡功夫茶,首先要选用优良品质的乌龙茶,色香味俱全为最佳。将茶叶放入功夫茶壶中,以满半壶为准。随后在斟茶的时候,要放置三个小茶杯,不断轮转地斟茶,让三杯茶汤的风味、浓度均衡,避免先浓后淡的情况发生。

而我们在品茶的时候,也有讲究:在品茶前,我们要先观察茶汤的色泽,轻嗅茶叶的醇香,然后再把一杯茶分为三口喝完。同时,在这整个过程中,品茶人都需面带笑容,表示对茶和朋友之间的尊敬。

另外,功夫茶还有很多讲究:

功夫茶有十八道步骤,才成就了功夫茶的文化。其每一个步骤都富有深意,如其中的「韩信点兵」紧接「关公巡城」,是将壶中余下的茶水平均倒入杯中,其步骤名字蕴含著文化内涵,过程中又让茶汤精华尽入杯中。

另外,泡功夫茶的时候,光是茶具就有十来种要用到。比如泡功夫茶用的茶壶很特别,如拳头、甚至是橘子大小,而材质上一般选用朱泥壶,壶身红润,和功夫茶的茶汤色泽相得益彰,而且可以氤氲乌龙茶的醇香。

在放茶叶的时候,还要分拣茶叶:茶叶粗大的,要放置在壶底,比较细嫩的茶叶放在中间,随后再放上一层粗大的茶叶。唯有这样放置,才能泡出蕴回甘、有余韵的好茶汤。

喝功夫茶,刚喝时感觉味道浓烈,越喝却越觉得韵味雅致。所以一壶功夫茶,最能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饮后才最懂得人生的真味,这就是功夫茶背后的内涵。


欢迎关注【懂茶帝】!

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品茶方式,以冲泡乌龙茶而著称。「功夫茶「因其讲究冲泡的功夫和品饮功夫而得名,其中广东潮汕地区,悠久的饮茶历史和多元文化交融,逐步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泡茶器具讲究,有独特的冲泡方式和斟茶方式,融精神、礼仪、技艺于一体。

功夫茶艺以功夫茶为基础加工、整理、提炼而成,是目前中国最流行、最具有特色的传统茶艺。功夫茶艺更将说茶、论茶上升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为方式修身养性。


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潮州工夫茶」,不能因为有人赋予的地域特色而变味,也不能因为清以后的史书上「功夫」和「工夫」混用就说成「功夫茶」。因为功夫茶的文字记录是精选茶,制茶的意义。最早用文字记录煮茶方式的是「工夫茶」。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工夫茶,烹治之法……」。

所谓「工夫」茶,就是有「闲工夫」的人,讲究并边泡边喝的茶水。在历史上,一般只是市井、商铺、文人雅士、富有家庭、有雅兴的人,才有如此「闲工夫」,并积累出这种泡茶的方式。一般的村民,劳作者是没有「闲工夫」泡工夫茶的,只有大壶茶。

从这个意义讲,潮州工夫茶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潮州历史上曾经市井发达、商铺兴旺、牌坊林立、先民富足一方的情景,有点象「清明上河图」上的景象。宋泉州郑侠《六环助潮士钟平仲纳官辄辞,赠以诗》:「揭阳繁富州,钟子处城闬。怡然保清操,不与世俗换。豪家富廪庾,鼠雀嫌陈烂。钟子无田园,?籴供晡旦。甲第辟公门,奴僮立如雁。钟子无使令,其子供𫖃盥。市屋十数椽,廛商是邻畔。」说的就是潮州城的市井工夫特色。

当然,潮州并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地带,但却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地带的活化石,工夫茶就是集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地带饮茶法之大成也。

潮州有俗语:「假力(装勤快)洗茶渣」,大意是说:从前有个新来的丫环,为了争取表现,把主人的茶具拿去洗干净,并且把茶壶里面的茶渣也刷得精光,等著主人表扬,不想主人知道了气得七窍生烟…… 这个俗语告诉我们,茶渣是潮州工夫茶的特色之一,有茶渣且不能清洗,说明工夫茶天天都泡需要时间积累,小壶小杯是工夫茶的特点。

「潮州工夫茶」其实是潮州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潮州工夫茶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茶艺之一,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了解什么是「工夫」,就不可随便给茶艺做名工夫茶。潮州有「潮汕」说法期间:一、外敌入侵,洋关权力比当地政府还大,战乱,饥荒、也缺少讲究的条件,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泡工夫茶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是封、资、修的产物,是批判的对象,那还有什么工夫茶!这一点就象「潮商」的意义一样,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是没有真正意义的商人的,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才有商人。叫「潮汕」是洋关洋人强制指称的,不是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潮州工夫茶」才普及到潮人的每一个家庭,并由世界潮人发扬光大,今天家庭意义上的工夫茶,已经没有从前那么讲究「工夫」了,而只是一种泡茶形式。「潮州工夫茶」的「工夫」反映的是潮州历史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态,而非地域文化形态。地域形态下的工夫茶作为民俗缺乏历史依托,也不够工夫。

这是泉州的一篇报道里面的一段话:「闽南人没有闲功夫泡茶馆,喝茶不是在公司就是在家里,」黄小荣解释说,「茶馆没生意,茶叶卖得贵,这就用更少的时间赚了更多的钱,闽南人精著哩!」,可见,现代闽南有「闲功夫」说,史书上的功夫茶在闽南语系里可以解释,是一种经过「闲功夫」选择的茶,并不是泡茶方式,许多古代书籍,记载茶都包括制茶、选茶环节上的讲究,如宋·许次纾《茶疏》,有采摘、炒茶、制法、收藏、择水、火候、饮啜等三十三个讲究,讲究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但没有使用「工夫」或者「功夫」一词。闽南虽有闲功夫说,但闲功夫说没有讲究义项。而闲功夫在潮州话是解释不通的,工夫在潮州又有讲究义。所以,功夫一词至少在广东与泡茶联系肯定是错用的,功夫一词应该是与制茶、选茶联系。

曹雪芹《红楼梦》七十回有写,袭人反击宝玉说:「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应该说,古义「工夫」是本义,功夫是被近代,包括现代的乱用后曲解了,喧宾夺主了,正本清源,工夫和泡茶联袂,应该是潮州的泡茶方式和文字纪录,泡茶应该只用工夫,是动词和名片语成的过程。至于「功夫茶」的意义,就是经过精选的茶叶,是名片语成的茶叶类型。如果用「功夫茶」来形容泡茶的一种形式,则容易被不懂潮州话的人误解。因为除了「功劳」义项为「功」独有,其它义项二者皆同。特殊的是在「素养、本领、造诣」义项中,现代人将「武术、武工」类单独赋予了「功夫」,就不能用「工夫」了。这就等于说,如果泡茶不需要功夫,就不能说是功夫茶了。有空闲时间,还需要有讲究,才是工夫茶的全部意义。

实际上,今天闽南的人口,唐以前还是粤东填充的,受潮州城影响是肯定的。清以后记载的「功夫茶」,是指茶类名,有精制、精选之意。闽南历史没有冲泡功夫茶的说法,只有制作功夫茶的说法,现代才把功夫茶说成泡茶方式,泡小壶茶需要功夫一说太过牵强,但「讲究」却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茶文化的根本。福建所产乌龙茶也不可能象潮式烹茶饭一样泡并积存茶渣的。现代闽南有「闲功夫」说,但没有工夫的「讲究」义项,潮州没有「闲功夫」说,却有「闲工夫」说,又有工夫「讲究」义,这可证明功夫是用于选茶制茶,工夫是用在泡茶品茶。也可看出福建是中国的产茶中心,广东潮州却是中国工夫茶名称的原创地。

2009-10-28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技艺。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的「功夫」自然体现在泡茶上面。单从治器就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要整个过程动作干净利落且一气呵成。


功夫茶不是茶叶的名字,而是一种茶艺,一种泡茶的手法和学问。功夫不是指武力,而是指技巧。比如武夷岩茶十八道功夫茶茶艺,就是其中一种技艺。有空可以去找视频看看,是非常优雅的。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  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是指有那个闲心功夫去喝那个茶??


工夫茶,不是功夫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