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经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和校党委研究决定,沈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据悉,这是沈阳市首个民办高校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此举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沈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由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张红太教授担任,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劳动与社会实践部、时事政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设计、指导学生的劳动与社会实践,促进教育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进行时事政策研究,为学校构建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体系提供智库支撑。

沈阳城市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标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最新要求,补齐短板,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课堂成为有温度、有触感、可触摸的灵魂阵地。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本着“精讲、多读、重实践”的原则,学校已形成了“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学一直立足政治性、体现时代性、突出针对性、强调实效性。沈阳城市学院提倡“精讲”,即通过精选提炼生活中的素材,及时为学生补充鲜活的、有价值的信息;精心设计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和精彩生动的课堂讲述,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设置了春、秋两季社会实践周,通过精心设计方案,辅导员专门指导、学生自主实践、撰写实践报告等过程展开。学生通过参观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文化圣地等,开拓眼界胸怀,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开设多元化、多维度的通识课程,深刻系统理解思政理论。学校每学期开设60门通识讲座,从历史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弥补思政教材过于理论性的缺失,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通过《丝绸之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互动的全球史》这一历史文化课程,教师从丝绸之路的发展脉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格局演变,打开学生的认知边界,从更加多元的维度了解世界,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格局。学校精心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书目,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的核心知识,选取如《共产党宣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从而拓展学生理论视野,增进学生理论理解程度。

沈阳城市学院聚焦“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专业教育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所有专业均设置了占学分的《专业导论课》,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行业知识、行业现状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志向和职业理想。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制定《沈阳城市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共探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

(作者 陈桂萍 张红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