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皇室贵族老祖宗是从江户幕府时代世袭传下来的,如大名中、岛津氏、前田氏、细川氏,这些贵族家族到了明治维新时代,公家、武家等旧贵族阶级被废除,明治政府按西方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建立起义新的贵族制度,曾经的大名、公卿们都被封了爵,成了新贵族,这个贵族阶级叫做华族。华族里也有原本不是大名、公家的人,但因对国家有很大贡献而被授予爵位,得以名列华族。华族成员有专门的社交场所,叫华族社交俱乐部也称为华族会馆,直到战后,一直是日本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

1947年,日本投降的第二年,在美国的监督下,日本政府颁布了《日本国宪法》,废除华族制度,华族成员因此成为平民。

华族制度被废除后,华族会馆转为一般社团法人,改名叫「霞会馆」,而过去的华族们,则转变成了霞会馆会员,而会员只能是旧华族的当家及成年继承人,只能有男性担当。就是在当今社会,霞会馆只有会员及相关人员才能进,一般根本进不去,因此,霞会馆又被日本人称为「现代的鹿鸣馆」。霞会馆在当今日本社会非常有名气。

霞会馆会员人员都是什么人呢?我们来看看会员抅成情况:

1、现皇族:名誉会员

2、原皇族(臣籍降下的皇族)的当家及20岁以上男性继承人

3、原王公族(大韩帝国皇室)的当家及20岁以上的男性继承人

4、原华族(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能当家人及20岁以上男性继承人。

日本除了现在皇族还有被称为旧皇族的十一宫家,他们两家共同男祖先可以追溯到崇光天皇的皇孙伏见宫贞成亲王。1947年10月,十一宫家臣籍降下时,因当时昭和天皇的告别话「皇籍脱离后,与皇室的交际一点也不要变」,于是旧宫家创立了旧宫家亲睦会.菊荣亲睦会。

每年新年祝贺、天皇诞生日等活动,以及皇族内部的庆事,菊荣亲睦会的会员都参加。

除此之外,日本有一些神社的世袭神职家族的历史不亚于天皇。如出云国造——千家家、纪伊国造——纪家等等。这些古老的豪族后人现在管理著神社,在当地社会地位很高。

在日本还有一些大名鼎鼎的军队将军贵族家族,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将军世家:

德川将军家、尾张将军家、清水德川家等等。

2001年12月7日,现今日本德仁天皇的女儿敬宫爱子内亲王的「浴汤之仪」上利佑与德川恒孝(德川将军家18代当主)一起作为武家的后裔担任了鸣弦役。

日本还有很多贵族后裔都曾在战后的日本政界、经济界、宗教界、教育界、医学界等担任要职。比如古老的细川家族里细川护熙1993年当选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其它贵族家族因篇幅所限不在一一叙述。

美国占领日本后出于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需要,帮助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

一、在美国主导下,日本制定了《日本国宪法》,新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把用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从而在根本上为战后日本走上和平建设与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经济上,盟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解散财阀的基本指令,十家大财阀家族56个头面人物个人拥有的大部分股票全部公开拍买,放弃在财阀中的所有职务,不得互相兼职。1947年12月,日本国会通过《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法》,以分割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公司,防止走向垄断。

三、对农业进行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巨大变化,确立了以自耕农为中心的经营形态,实现了一定程度民主化。

四、思想文化方面,美国认识到日本封建残余浓厚、缺乏民主传统,因此,欲在日本培育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于是1945年10月,盟军最高统帅部颁布两项指令:一是要求日本政府清除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引进新的教育原则,以培养有教养、爱好和平和有责任感的公民。二是建立教师审查机制,把所有军国主义者和极端民族主义者从教职中清除出去。通过改革,日本的初高等教育都在短期内得到较快发展。教师也获得了组织教师联合会的自由,并成为一支抵制任何民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再起的强有力的力量。

五、废除神道教。神道教对日本人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有著深刻的影响。当时的昭和天皇在占领当局的压力下于1946年元旦发表了《人格宣言》,宣称自己的人性而非神性。同时,盟军最高统帅部要求废除《宗教团体法》,规定不得侵犯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为此新宪法中规定了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原有的意识形态对日本人民的束缚,有利于社会观念多元化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日本自从德川幕府交权之后,天皇一直都有最高的地位。权力非常集中。

国家的中央集权,从明治天皇一直持续到二战裕仁天皇。

可以说,整个二战的罪魁祸首,不是什么东条英机,也不是什么山本五十六,更不是之前的伊藤博文,天皇才是罪魁祸首。

网上说的那些什么军国主义控制天皇之类全是假的,都是为了保护裕仁天皇,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实现了这个目的。

二战日本战败之后,美国彻底占领日本,进行了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造。

美国通过立宪的形式彻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

占领初期,麦克阿瑟就要求新组成的日本政府组成修宪班子,并提出修宪的基本原则是:

在修改后的宪法中,日本政府不应再对天皇而应对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在投票基础上产生的选举团负责;

天皇制的保留或废除由日本自行决定,实际上后来保留了也没有实权了;

今后可能设置的军事机构的首脑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

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先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两个修改宪法草案,但由于在天皇的地位问题上始终不合美国之意(因为当时天皇地位还是无可取代,很难被限制权力),所以美国决定干脆抛开日本政府,亲自负责修改宪法。

1946年2月,麦克阿瑟同时规定了修宪三原则:(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权力必须受宪法的限制并从属于人民的最高意志,从君主立宪制,到议会制的改革;

(二)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

(三)废除日本国内现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经过短短六天的准备,修宪班子就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制订出了一部日本的新宪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该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正式颁布并生效。

新宪法除两项条款外,几乎完全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这两项条款是:变绝对天皇制为相对天皇制,规定「天皇是日本国之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国民之总意,主权属于日本国民」,废除枢密院、内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属机构,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放弃战争权利,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之国际和平,永远放弃由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这样一来,日本的政治体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从此日本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快车道。


10月11日,麦克阿瑟在接见新任日本首相币原时,将这套政策概括为「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进工人的团结和组织、教育的自由主义化、将国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日本的经济结构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发出,是促使日本社会按美国意图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修改宪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为了确保日本不再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适应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从1945年开始就著手将各项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过立宪的形式彻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占领初期,麦克阿瑟就要求新组成的日本政府组成修宪班子,并提出修宪的基本原则是:在修改后的宪法中,日本政府不应再对天皇而应对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在投票基础上产生的选举团负责;天皇制的保留或废除由日本自行决定;今后可能设置的军事机构的首脑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先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两个修改宪法草案,但由于在天皇的地位问题上始终不合美国之意,美国决定干脆抛开日本政府,亲自负责修改宪法。1946年2月,麦克阿瑟同时规定了修宪三原则:(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权力必须受宪法的限制并从属于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三)废除日本国内现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经过短短六天的准备,修宪班子就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制订出了一部日本的新宪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该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正式颁布并生效。

新宪法除两项条款外,几乎完全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这两项条款是:变绝对天皇制为相对天皇制,规定「天皇是日本国之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国民之总意,主权属于日本国民」,废除枢密院、内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属机构,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放弃战争权利,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之国际和平,永远放弃由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解散财阀,实现经济生活民主化。财阀集团是战前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力量,控制和操纵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势力,正是这些财阀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为成为可能」。基于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考虑,美国将解散财阀、解散大的家族联合企业和分散日本经济权力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