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mother-1171569_1280.jpg

 

 

文/孙莉婷 医事放射师 (元景耳鼻喉科神经科)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与大儿子安德列的36封书信。这些书信源于一位母亲与儿子沟通的渴望。

 

龙应台离开欧洲到台湾首任文化局局长时,安德列14岁,再一起生活时,他已经是18岁青年。母子相差30岁,为了重新进入儿子的世界,龙应台与儿子约定以书信来往的方式交流。

 

在这本书里,我深刻的感受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鸿沟,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不离不弃、贯穿始终的爱,就如龙应台书中所说:

 

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著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正因为这份爱,父母渴望了解我们的世界,心思急切,但是这样的感觉却常常让我们厌烦,觉得父母干涉我们太多,于是我们就会不自觉的远离他们,渐渐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东西,偶尔的电话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无味。

 

父母亲,对于一个20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

alone-1867464_1280.jpg

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坏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当你发现它已残败衰弱,你才会回头来深深地注视。

 

想想父母迟早会老去,自己迟早会长大。但我们也许都不能再走进彼此的内心。我也许到老都不会知道,

 

  • 我的父母他们年轻时有怎样的理想,他们是否也曾想去沙漠看看?
  • 他们又是如何把我们拉拔大,是否也曾灰心丧气?
  • 而他们又是如何接受自己正在老去的事实,会不会害怕?
  • 他们又是否会也在试图理解我们,试图走近我们的心?

child-3871837_1280.jpg

我们的父母带著对子女不变的关心正在老去,他们所需要的可能只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一句问候、一句肯定。

我想,当我们努力去改变、去理解、去包容,我们和父母、孩子之间也终将会建立起一座通往彼此世界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