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家一位长辈因为长期卧床得了褥疮,状况很不乐观。虽然晚辈们尽心照顾,一直也没见好转,很是让人揪心。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褥疮,特别是周围有长期卧床的病人,医护人员会重点提醒要防范褥疮。褥疮是怎么形成的?哪些人要特别警惕褥疮,如何避免,又如何治疗呢?

褥疮(decubitus)也称为压疮(pressure sores)或压力性溃疡,是由于人体皮肤组织长期受到压迫,也可能同时都到摩擦伤害,造成局部缺血坏死、溃烂,同时可能存在局部组织感染。好发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常见于一些因为手术、慢性病或者瘫痪而长期卧床的人。据统计,并非死于原发病而是由褥疮感染导致死亡的患者占卧床人群的50%,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第一并发症。

根据褥疮发病机理,预防其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要使用合适的床具,推荐使用专用气垫床或者水床,有利于分散压力。同时,躺卧姿势要合理,需要尽力避免特定部位长时间受力,避免局部出现剪切力、压力和摩擦力伤害。
  • 其次,要保持床单和被褥平整、清洁、干燥,降低病人皮肤被感染的机会。

  • 如果病人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要鼓励病人多活动,比如在床上常翻身或者变换体位;如果病人无法活动,要给病人常翻身。
  •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病人的床单和睡衣要干净柔软,避免摩擦伤害。
  • 最后,要密切关注皮肤变化,如果出现皮肤红肿和疼痛,更要当心发生褥疮。

褥疮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红润期,炎性浸润期,轻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根据褥疮进展的不同,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也不相同:

  • 红润期的皮肤出现局部的红肿,发热,疼痛,或者麻木,短时间内不见消退,这时候的皮肤结构未受损害。及时消除引起褥疮的原因,比如减少压力,摩擦或者剪切力,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阻止褥疮形成。
  • 炎性浸润期的皮肤呈紫红色,红肿扩大,变硬,疼痛加剧,常形成水泡。这个阶段护理的关键是防止水泡破裂,需要保护好创面,预防感染。对于较大的水泡,可以用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但是要保留表皮,消毒,并用无菌敷料保护。水泡破裂未感染的,要用无菌敷料保护好创面,防止感染。
  • 轻度溃疡期的皮肤出现破损,浅层皮肤坏死,可能会影响到脂肪层,但不会暴露肌肉和骨骼。坏死溃疡期溃疡加重加深,出现全层皮肤脱失,暴露其下的肌肉、筋膜或骨骼。溃疡期的护理原则是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口面表皮修复。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用碘伏消毒。如果有坏死组织,一定要用适当的方法清理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因为上皮细胞无法在干燥结痂的细胞上移行修复,必需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快速的增长,因此保持创面清洁湿润是促进表皮修复的关键,可以使用水凝胶和纱布覆盖创面。

更多原创内容请关注公众号:

weixin.qq.com/r/yzhJUUj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