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白和杜甫的名气大,但却没有贺知章混得好是事实。大唐盛世,人才济济,要想混得好,不得要有文采,还要有情商。这方面,贺知章博采众长,兼而有之。下面比较他们的文采与情商,你就知道贺知章的混得好并非偶然:

贺知章

贺知章他年少时就以书文闻名,而且他还是武则天时期的状元,这是李白与杜甫所望尘莫及的。他作为朝廷的御用文人,写了不少应制诗,这只是他人在朝中,身不由己;但他也不过分阿谀奉承,让人感到肉麻,写得清闲自然,如沐春风,这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除此之外,他的写景状物、直抒胸臆的绝句也是脍炙人口。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咏柳》和《回乡偶书》,天然去雕饰,真情满满。所以,在诗歌上,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不但工作很努力而且玩起来也玩得也嗨,在酒场上,他与李白、李适之等人并称」饮中八仙「。他曾与李白有过「金龟换酒」典故:有一次,贺知章身上没钱买酒,竟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在身上的显示官品级别的金龟,换取酒菜;这一方面看出他为人豁达豪爽,另一方面看出对功名的看淡。这才是做人、做官所需要的,执著一事,并不执迷于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晚年,他不留心官场,要告老还乡,唐玄宗亲自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这种荣誉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是他做人做官最大成功之处,与他的高情商分不开。

李白。

他是个传奇性人物,他少负盛名,早年醉心于官场,」朝扣富儿门,晚随肥马尘「,终究入不了那个官场的圈子,所以一度自暴自弃,心灰意冷。但是一应诏马上就原形毕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小人得志似的。

在他想入朝为官最为关键时候,贺知章读了李白写的《蜀道难》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几次酒场上下来,他最后把他推荐给唐玄宗的。但李白这种狂放不羁的性格,四处树敌,终究非庙堂之器,最后只能赐金放还。而从此后,官场失意,却是他诗歌水平达到巅峰的时候,《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一大批杰出的浪漫作品不断涌现,因而他被称作是」诗仙「、」酒仙「。

可以这样说,李白的诗歌水平肯定要比贺知章高,但他的情商低得可怜,不是后来他不想当官,而是官场上已经容不下他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只是他无奈后的自我解嘲而已。

杜甫

杜甫早年生活条件优越,但曾多次应试不举,而且多次举荐不为重用,所以自然在朝中升官无望。而且他是他们中最小的一位,身处大唐中晚期,已经感受到了大唐的颓势又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把亲身的经历写在他的作品里,「朱门酒 肉臭,路有冻死骨」」三吏」「三别「等作品力透纸背,饱含最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强烈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

可能让现在大家想像不到的是,与上述两位诗人不同,由于杜甫的作品都是写的下层百姓生活,当时他在世时,并不怎么出名。由于奸臣当道,根本没有他出头的日子,国破家亡举步维艰,哪还有出头的日子?

综上所述,贺知章虽诗人名气比同时代的李白和杜甫稍有逊色,但是他的文采与高情商造就了他在当时的显赫的地位,混得要比一般人要好。就像现在说的那样,拼的是综合实力!


和晚辈李杜坎坷的一生相比,贺知章无疑是幸运的。他三十六岁便高中进士,考了个状元,而且是浙江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此后的贺知章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临到辞职还乡的时候,皇帝亲自赠诗,太子率百官送行,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再看李白和杜甫,一个是得意之时「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被贬后只好发发牢骚,说几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抚慰自己受伤心灵的大唐弃儿;一个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一困就困了十年,直到43岁才混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看库房的。

为什么同样才华横溢的三人, 却有著迥然不同的命运,为什么在人才济济的唐朝,诗人贺知章耄耋致仕、百官相送,要说到善始善终,贺知章绝对称得上是个中翘楚。这其中可以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又在哪里呢?

首先看看贺知章生活的年代,那是大唐最幸福的几十年,前面贞观之治没过去多久,后面紧接著又是开元盛世。贺知章去世的时候是公元744年,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十一年。而作为晚辈的李白杜甫,就比较倒霉了,起了个大早,遇上了开元盛世,却啥都没捞著,又赶了个晚集,刚有点起色就碰上了安史之乱,后半生过的穷困潦倒。可见一个人的个人命运,首先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

其次,贺知章仕途顺遂,又屡逢贵人引荐。他深受玄宗重用,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贺知章的大半人生,都是在长安度过的。长安城里有他的亲戚朋友,有豪宅大院,有宾士宝马,还有器重他的皇上和太子。这些都是贺知章成功人生的客观条件。

不过仅仅这些并不能够保证一个人可以过上幸福的人生。贺知章为后人所知,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一路平坦的官途,为人称道的更是他的诗书与人品俱佳。 贺知章少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三十多岁状元及第,是浙江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金科状元。那时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年纪,少年得志的贺知章从偏远的江南地区来到了繁华的首都长安,他意气风发而又雄心勃勃,他知道,在前面等待著他的,是一个无比光明的远大前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他深受玄宗重用,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文才出众,写得一手好诗,玄宗泰山封禅之时,贺知章可是一连写下多篇封禅诗,歌功颂德,玄宗自然欢喜的很。

然而与一个人才能并重的,却是他同样健全的性格人格,这对于每一个历经人生的人来说,都足以明了人生的真正奥秘。而从贺知章顺遂的一生更是可见一斑。知章好酒,为人旷达不羁,情商出众,晚年更是清淡风流,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皆有他的席位,可见其名声不斐,造诣匪浅在世人眼中,贺知章或许是大唐最好命的一位诗人,虽自称「狂客」,但他张弛有度,不似李白得罪权贵;虽身居高位,却谨言慎行,伴君两侧几十载,竟无半点差错,而更重要的是,贺知章高寿八十六,在整个唐朝,恐怕也很难找到几个比他更长寿的诗人。晚年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可在他的诗歌里却很少能读出狂意来,或许那个时代不乏狂人,李太白仰天而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一字一句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连杜甫这个悲苦诗人也曾有过「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狂傲。他狂得有度量,他没有架子,他不拘细行举荐李白、李宓等人,他和孟浩然、杜甫等后辈都能相处得悠然自得,可谓是清谈风韵。贺知章的一生更懂得什么是分寸,他不拘细行,却暗自有度。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若以现代标准而论,贺知章就是典型的健全人格,智商情商俱佳,心理健康,教养修养双优,故被时人评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试问,这样的贺知章,一生又怎会不顺畅?

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时日,诗人在家乡的镜湖边过著半隐居式的生活。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过往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他时常梦见自己在院子里玩耍,梦见在山坡上采野花、捉蝴蝶,梦见那些童年的伙伴。他有时恍惚,有时清醒,天气好的时候,他便坐在湖边望著水面发呆,四季在他身上变幻著颜色,只有镜湖依旧是那个记忆中的镜湖。可见他离开长安回归故里以后,内心宁静淡泊,安心归隐,永葆澄澈本心。大约是公元744年的某一天,诗人平静的告别了人世,这个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浪子,如愿以偿的埋骨家乡。这就是诗人贺知章的一生。当时只道是寻常。今天当我们再次读起他那首从小耳熟能详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已经透过他风轻云淡的诗句和一生的经历,看到了一种近乎理想,平坦顺利的模范人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首家喻户晓的《咏柳》,让我们记住了唐朝有个叫贺知章的诗人;一部时下大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让贺知章再次跳进我们的视野!和李白、杜甫相比,贺知章仕途上要顺风顺水的多,三十六科场扬名,高中状元及第。此后的贺知章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临到辞职还乡的时候,皇帝亲自赠诗,太子率百官送行,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那么,为什么贺知章比李白、杜甫混得好呢?

第一,时运的问题。贺知章大李白四十多岁,他生活的大部分集中在开元盛世,他去世那年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十一年。玄宗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贺知章这类有才学的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李白也还不错,虽没参加过正式的科举,好在有真才实学。年轻时的李白热衷于干谒,用李白自己的话说,「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而后得贺知章等人的引荐,深得玄宗赏识,也得以供奉翰林。只不过,李白的诗才过盛,玄宗又文艺范儿十足,所以李白也只有陪著皇帝玩乐的命。杜甫相对来说,仕途只能用坎坷二字形容,两次参加科举,都遗憾落榜,在长安城一困就是十年。四十三岁,通过干谒好不容易谋得个河西尉的小官,他还不愿做,最后管是了仓库!

第二,性格问题。贺知章、李白、杜甫三人都是狂人,但又有不同。贺知章是有点儿可爱的狂,他狂起来,金龟换酒,醉眠井底;李白是有点傲慢的狂,他狂起来,贵妃研磨,力士脱穴;杜甫是有点儿耿直的狂,他狂起来皇帝直接下了道永不录用的圣旨。

贺知章、李白、杜甫三人机遇虽不同,但这并不没有影响他们在唐诗世界里的奕奕光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大唐王朝,诗人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众多,才铸就了唐诗的辉煌。

贺知章、李白、杜甫都是唐朝非常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命运却相差很大。

一、贺知章,初唐诗人,年轻的时候就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三十多岁状元及第,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金科状元,喜欢喝酒,为人旷达不羁,情商智商均出众,晚年更是清淡风流,「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皆有他的席位,可见其名声不斐,造诣匪浅。

在世人眼中,贺知章就是大唐最好命的一位诗人,虽自称「狂客」,但他张弛有度;虽身居高位,却谨言慎行,伴君两侧几十载,竟无半点差错,而更重要的是,贺知章高寿八十六,在整个唐朝,恐怕也很难找到几个比他更长寿的诗人。

贺知章的一生,几乎是当时世人的理想,三十多岁中状元,从此以后,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临到辞职还乡的时候,皇帝亲自赠诗,太子率百官送行,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

再看看贺知章生活的年代,那是大唐最幸福的几十年,前面是贞观之治,后面紧接著又是开元盛世。且不说他在诗坛和书画史上的巨大影响,单是他混迹朝廷五十余年,还能全身而退、载誉而归,就足以羡煞世人了。

二、与他晚辈的李白、杜甫曲折坎坷的一生相比,贺知章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作为晚辈的李白和杜甫,比贺知章小了几十年,境遇就比较倒霉了。他俩没赶上贞观之治,虽遇上了开元盛世,却啥好处都没有捞著,仕途上刚刚有了点起色,却碰上了安史之乱,随著大唐王朝的衰颓,后半生都过的穷困潦倒、颠沛流离。

李白因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所以官场就混不下去,只好浪迹江湖、游山玩水,最后还因站队问题被发配边疆;

杜甫由于心系民生,无法与官府同流合污,弄得自己流离失所、几次锒铛入狱,整天为身家性命、柴米油盐担心劳累。

三、总结一下就是:

贺知章遇到了好时代,加上情商智商都很好,所以,在官场和文艺场都混的很好;

李白、杜甫错过了好时代,加上自己的性情使然,只能在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我是长安18子,我在十三朝古都西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关注、交流!


一个人在社会上混得好,或不好,不一定与他的才干相关。有才干,但是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在我们这个讲究人情的社会里要成功,无疑是困难重重。

贺知章,李白,杜甫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贺,李,杜三人中,贺子章年岁最长。他生活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从青年到暮年一直生活安适,宠遇优渥。贺知章的一生皆受到皇家的特殊恩待。

第一次和李白相逢。贺知章大加赞赏李白诗才,呼其为「谪仙人」。并当场邀请李白共饮。在发现没带现银时,立即解下御赐金龟抵押酒钱。李白意欲劝阻,贺知章却说:「我记得你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对于这件事,李白在其诗中写道: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可见贺知章的豪放丝毫不亚于诗仙李白。但是贺知章的狂放,仅限于生活之中。对于和皇家的关系中,从没有逾矩之事,故此很得皇室欢心。

和李白相遇时,贺知章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而李白不过才二十多岁。能对年纪小自己这么多的人如此赞赏,也足见贺知章的胸襟。三人中贺知章也是唯一一位真正的体制中人。他是状元出身。对于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再看李白和杜甫,一个是政治侏儒,一个是生不逢时。纵使诗才无双,也难敌命运无常!因此贺知章比李白杜甫混得好,是理所应当。

个人见解欢迎批评。


唐代诗人的分类: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诗豪: 刘禹锡 诗魔 白居易 诗鬼 李贺 诗佛 王维 诗囚 孟郊 诗瓢(诗奴) 贾岛 诗骨 陈子昂 诗狂 贺知章 诗杰 王勃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王昌龄

——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

应写《黄庭》换白鹅。

——众说纷纷评知章:

陶宗仪:「善草、隶,当世称重。晚节尤放诞,每醉必作为文词,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

窦臮《述书赋》:「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

施宿《嘉泰会稽志》:「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一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

吕总《续书评》:「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丰坊: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论书势云:「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钟、王以来,知此秘者……唐则欧阳信本(欧阳询)、虞伯施(虞世南)、褚登善(褚遂良)、薛纯陀、薛嗣通(薛稷)、孙过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李邕)、贺季真、李太白、张伯高(张旭)、杜子美、颜清臣(颜真卿)、柳诚悬(柳公权)、钱藏真(怀素)、张从申……虽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师法,非孟浪者。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我是慕远,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下李白、杜甫的行为处事,先说李白吧。

李白的仕途之路

李白无疑是个天才,一个真正的浪漫诗人,他想要报效国家,但是却不走寻常路,不屑于像常人那样参加科举选拔,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名气和才华,一定会被人赏识。是的,他最后如愿以偿了,但是却不是什么重要的官职,就是在节目上助兴啥的,这可让李白很不满意,于是他就由著他的性子,唱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飘然而去,继续他的大好河山之旅。要知道在古代的官场上,如果你没有很深的人脉,是没有人搭理你的,加上李白这豪放不羁,不愿踏实的性格,在朝堂是行不通的。

杜甫的仕途之路

杜甫呢,做的比他的偶像李白好点,参加科举了,但是呢,没想到一连多年都是落榜。他的耐心激情被磨砺了不少,但是心中积郁了不平之气,好不容易捞个从八品的小官,没过久,好嘛,安史之乱爆发了,杜甫官做不成了,就想著找当时的新皇唐肃宗吧,皇帝看他大老远还来,忠心可佳,就授予他左拾遗之职,要知道这是个谏官,卖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不久就被人陷害贬官了。杜甫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也踏实肯干,就是前半生一直落榜,后半生没什么运气,还做的事得罪人的官职,注定了他走不长远。

贺知章的仕途之路

贺知章就要好多了,他的仕途之路就要顺利多了。首先他是状元,这是实打实,没法黑的,其次,贺知章交友广泛,为人大度,这里专门提下,他情商很高,会做事,但是不惹事,皇帝和上级就喜欢这样的人,做高做到秘书监。贺知章能做到这么高,与他的高情商密不可分,当然他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很高,官场上没有得罪什么人,皇帝也赏识他,肯定一路向上啊。


贺知章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后又任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再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贺监)。

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 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 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如《回乡偶书二首》。继承和发扬了「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 高扬「人情人性」的精神,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咏柳》。

我认为其仕途顺利是由于生逢盛世,有旷达洒脱的个性,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的胸怀,对于生活有发于心的感悟,有自己独立人格与政治主张。


人各有志,命途迥异。只能说,走仕途道路,贺知章比李白杜甫强得多,但比不过魏征张九龄; 论诗歌成就,他虽胜过武后玄宗,但比李白杜甫差得远。搞政治,需要建立引领时代先风之功,平步青云没有意思;写诗歌,需要留传代表时代精神之作,附庸风雅没有意义。李杜诗篇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两人不会混世,以致人生跌宕,历尽苦难,体察民情,最终留下了千古绝唱。


写诗能力和混官能力有关系吗?

要理解这个问题,可以用司马迁的事迹来解释。

司马迁世代就是史官。他年轻时,嫌这个世袭的工作没意思,一心想在朝中谋一个更大官职。他父亲说,当大官,显赫一时;当史官,虽然在当世没有将相们显赫,但身后却比那些将相更有名。

司马迁不听,但最终被汉武帝阉了,只好老老实实当史官,最终名垂千古。

用这个事例来套贺知章与李白,贺知章当时比李白混得好,身后名声又怎么能和李白相比呢?

李白是职业诗人,贺知章是职业公务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