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因输尿管及肾脏结石,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出现中度肾积水现象。(图/书田提供)

51岁苏小姐,腹痛断断续续超过一周,起先是左上腹痛,逐渐移到左下腹部,以为是肠胃问题,至肠胃科检查没找出原因。后来出现排尿困难、急尿,不停地想上厕所,却又解不多而至泌尿科求诊,经尿液、X光及超音波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末端及双侧肾脏都有结石,且有中度肾积水现象。

书田诊所泌尿科主任医师周固指出,尿液的流动是由肾脏经输尿管流至膀胱再排出体外,输尿管中有三个较狭窄的位置,结石可能无法通过,分别是输尿管上端与肾盂交接处、输尿管中段与肠动脉交叉处及输尿管末端与膀胱连接处。

结石卡在不同位置症状也不同!周固表示,结石在输尿管上端除血尿外还会引起剧烈、阵发性的腰痛,有时会并发反射痛出现在下体。结石在输尿管中段会引起腰痛、腹痛,疼痛位置会随著结石下移而改变。

结石在输尿管末端与膀胱连接处,因膀胱持续受刺激,会产生尿意感,出现急尿、频尿等症状。此外结石引起的疼痛在改变姿势时,疼痛感不会消失,有时连止痛针剂也不一定能缓解痛感。

周固说,结石的诊断会经由尿液分析检查、腹部X光、超音波、静脉肾盂摄影检查、电脑断层摄影、输尿管镜检查等视病况使用,待确认结石的位置再安排后续治疗。输尿管结石倘无感染、肾积水等相关并发症,可考虑使用体外震波碎石,加上药物治疗,让结石自行排出。

结石若已引起阻塞、肾积水,甚至严重泌尿道感染发高烧时,则须尽早处理。除控制感染外,可使用输尿管镜作体内碎石,并置入输尿管导管(双J管)作引流,以降低肾脏内压力,减少腰痛及肾功能损伤。

周固提到,研究指出台湾结石发生率约占人口的5%,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至31,好发于20至50岁之间,约占70%。罹患过一次结石之后,没适当预防一年内有10%会复发,五年内有35%,超过五年有40至50%会再发生。此外气候也会影响结石的发生率,温度上升,气压偏低时,发生机会增加。

体内有结石不可不慎!周固解释,输尿管有3个狭窄处易阻塞结石,结石越大阻塞机会越大,阻塞后肾脏压力上升,会使得尿液无法排出,使肾功能受损,并易滋生感染。当输尿管完全阻塞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伤害,且泌尿系统有细菌感染、结石阻塞时,就有菌血症、败血症的风险,应尽快解除阻塞。

预防结石平时应多喝水,可观察尿液颜色,水量足够时应为淡黄色,倘颜色变深,就应当增加水分补充量。特别是运动或在户外活动之后,流汗过多时,应多补充水分,让尿量增加至颜色清澈状态。

周固提醒,门诊观察发现,七、八月天气炎热是结石的好发时机,此季节因结石求诊的患者较其他季节大约多23成。结石在肾脏内未必有症状,当结石流至输尿管时,除血尿、腰痛(肾绞痛)外,有时腹痛和急尿、频尿会是主要症状。倘有腹痛且排尿习惯发生变化,像是急尿、频尿、尿不出来等时,要当心有结石的可能。结石卡在泌尿系统中可能会引起感染发烧,长期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当已有相关症状时应积极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