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上古人物理解为一个具体的人,上古人物无论是神化的,还是人格化的,几乎都是代表族群,而不是具体的人。因为上古都是血亲族群集中生活,通过召集召开长老会议统一行动,不突出个人。

酒明显是九的谐音,也就是说来源于九这个群体。上古称为九的有这么几个。一是九黎群体,指全体黄种人。二是后来颛顼时代的和九黎,指各种族大集合。三是犹太名称也为九。四是特指黄白联姻后的沿海支,也就是黄种老二支系的联盟。

目前发现全世界很多关于喝酒的习俗和上文明图画,几乎都是一种用芦苇管吸酒的形式。这个形式在中国少数民族里现在还大量存在,包括了没有出过中国的民族支系和西部羌族等民族支系。这种喝酒方法在中东古文明里也有很多发现,可见是同源的。目前按汉语语音看,基本都属于本土起源。从保留形式看也是,因为我们还有大量现存民族在使用。因为确实有西进中东的黄种人存在,所以酒的发明应该更多在中国。

刚刚说九更多特指黄种老二群体,也就是沿海支与良渚遗址有关的O1。我们知道这个群体就是历史上说的大禹夏后氏,也就是夏代人这一体系。夏代在《史记》里只保留了一个世系,其中最多的语音就是康。通过别的途径破解,我发现关于看这个功能似乎是专门分配给这个族群的,所以他们有纵目纹身,二郎神也是指他们。然而瞎子也与夏谐音。就像代表苗蛮的皋陶,他的名字叫庭坚,谐音就是听见。而苗蛮更多就是龙图腾,所以聋子与之匹配。白种特点就是叫吼,猴子也是其代表图腾,从咽喉到哑巴似乎也是一致的。云南祥云有个七星村就会举行大哑巴和小哑巴祭祀。

这样看康有看的意思,杜康写作督看似乎就是指负责看的群体,也就是黄种老二九黎了。也是千里眼的原型。所以如果这些推演都正确的话,杜康与酒是一回事。我估计可以找到的素材证据挺多的,临时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这样看杜康应该是很早时期的事,因为既然西进群体也带过去了同样的喝酒方法,那西进是大洪水大鲧时代的事,这样就距离夏代有上千年了。


感觉信息量还真大,目前关于杜康是那个朝代的人其实存在争议。网上流传的又三个,第一,杜康是黄帝时期的大臣。第二,夏朝的第六任国君少康(也作杜康)。第三,杜康是汉代时期的人。三种说法,到底哪一个才正确呢?

其实要知道谁是造酒的杜康,我们可以看看酒出现的年代,就知道了。在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当中又一段记载: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

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仲康,做了君主。在仲康的时候,掌管天地四时的大臣羲氏与和氏沉湎于酗酒,把每年四季与日子都搞乱了。其中的「湎淫」就是沉迷于酒的意思。仲康是夏朝的第四任国君,而少康是第六任国君,说明在少康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酒。

其实在《史记·殷本纪》当中也有记载:大冣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这句话是描写商纣王的,文中也说到了酒,而且是以酒为池,说明商朝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酿酒技术,此时的酒应该很流行了。所以,我们可以断定,汉代的杜康不是「酒圣」。真正的「酒圣」应该是黄帝时期就出现了酿酒技术。

说「酒圣」是夏朝第六代君主的也说不过去,少康流落有虞氏部落,在哪里做了一个管理膳食的小官。他在流落有虞氏的时候,经常出去放牧,带的饭食挂在书上,结果馊了,但是产生的术却美味异常。我个人认为,没有大量的黍应该无法产生酒。如果说黄帝时期,有人专门掌管膳食,在大量的黍米发酵以后,应该得到了酒。如果不是黄帝时期的杜康,司马迁应该不会在仲康时期酒把酒写进去。

所以,我个人认为,酒圣杜康出于黄帝时期,酒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夏朝。只是当时没有文字,到了夏商两个朝代酒已经很普遍了。所以,我们可以排除汉代的杜康,说夏朝和黄帝时期都说得过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