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经贸谈判,经贸磋商,中美关系,美中贸易战。(图/美联社)

▲中美贸易磋商。(图/美联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随著中美贸易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续对协力厂商的影响也成为关注重点。有部分欧洲媒体认为,中美如果达成贸易协定,这将损害欧洲的利益,包括中方可能会将进口的商品转向从美国进口。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投书《环球时报》称,部分欧洲人从自身利益来分析「完全可以理解」,但分析如果出现重大误判「反而可能导致自身利益真正遭受严重冲击」,事实上中美达成贸易协定将损害欧洲利益的理由也不成立。

文章指出,美国更多向中方出口主要是通过中国做进口增量来实现,而不会是中国在现有的进口存量中进行调整;中国于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已经充分释放将进口更多产品的资讯,因此欧洲不用过于担心在华经济利益遭受冲击。

文章提到,中国自欧洲和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其实并不具有直接竞争性」,例如中方如果扩大自美方进口农产品或能源,这两大领域在欧洲的对华出口本来就很有限;欧洲目前作为中国最大的交易伙伴,这是全球化时代双方市场的自然选择,自然也不会轻易改变。

▼中美关系。(图/路透社,下同)

▲中美关系,美中关系,中美贸易战。(图/路透社)

有关中美达成贸易协定是否转而针对欧洲,文章话锋一转表示,这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欧洲如果担心「就应该直接面对美国」,如果认为贸易谈判久拖不决可能起到缓冲作用,恐怕也是小看川普希望调整美欧贸易关系的决心以及美国贸易谈判团队的能力。文章强调,中方不会加入美国对欧洲的施压,例如美欧目前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尤其是汽车关税谈判,华盛顿想从布鲁塞尔要的「不会因为和北京达成协议就改变」。

宋国友认为,欧洲在研判中美贸易协定的后续影响,应该准确意识到协议不会损害其利益,反而还会促进利益,因为协定的达成将会消除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不确定性,不但会使得中美经贸关系变得更为稳定,还会为世界经济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全球经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商业环境中发展,受益经济体也包括欧洲。

宋国友提到,中美贸易协定达成后,中国将为欧洲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将按照自身的改革进程以及中美贸易协定的内容,继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旨在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以及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为优质的营商环境,而且不会歧视性地限制欧洲国家享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机制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届时欧洲对华出口或将增加,欧洲企业在华将享有有更好的投资环境。

▼欧盟旗帜。

▲欧盟,欧洲联盟。(图/路透社)

宋国友指出,中美贸易协定的达成,除了避免中美短期内经济脱钩,其实也会加速中国经贸关系多元化的进程。由于中美贸易战发生在全球权力格局结构性变化的敏感时刻,这会促使中方更加意识到多极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性,因此中美贸易协定将有助欧洲在中国对外经济活动中长期地位的战略性提升。

宋国友总结表示,中国、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三大经济体」,三边经贸关系的互动不仅会影响任何一方,也会塑造全球经济关系;从时间点来看,中美贸易协定可能会先于美欧贸易协定,但前者即使率先达成也不会损害欧洲的利益,欧洲切不可把来自于美国的压力迁怒于中国,应该要与中方保持互信、真诚合作,在目前的艰难时刻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