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初转@@的解脱道前言:大菩萨成就佛出世的因缘:  上次讲到佛出世之前1000年发生的事:是外道们成就了佛出世的因缘。  能让众生修学佛法的因缘成熟,有能力承受佛法。能做到这种事的人是什么人?是菩萨。几乎可以肯定。佛出世之前1000年,在这个世界上教会众生四禅八定五神通;让大家都知道修行的目标是「不生不灭涅槃」;让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轮回中不变异的主体:我」。成就了这些事的人,真实身份是大菩萨。大菩萨,与证量、福德有关: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叫大菩萨:「菩萨摩诃萨」。  菩萨摩诃萨,有能力在一个无佛出世的世界完整宣讲「三乘菩提」。其次,有能力成熟众生。成熟众生这件事,不简单。前面讲过:众生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是很难度化的,因为心性刚强。今后,随著佛法越来越衰落的进程,您即便能让一个人发菩提心,开始修学正确的佛法。都是了不起的事。

  一个人如果发过「尽未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就成为了菩萨(凡夫菩萨)。菩萨的第一个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贯穿这个人将来整个的成佛之道。所以,将来宏法的时候,需要有人相信他说的话。怎么办?经上讲过:如果经常礼拜塔庙,未来世中,一说话就会有人愿意相信。这是佛教导过的方便法门。但是呢。最重要的是《普贤行愿品》中的「恒顺众生」。这样子生生世世不断与众生结缘。您将来在漫长的成佛之道上,才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高度怀疑,其实几乎可以确认:佛出世之前1000年中。成熟了众生的那些外道,写出了《吠陀经》《博伽梵歌》的那些外道,真实身份是菩萨摩诃萨。而且,很可能是十地,乃至等觉菩萨,还有可能有过去佛。  我们中国,在那个时候也有一些人。比如推演《易经》的周文王,比如写《道德经》的老子。《道德经》里有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个意思,是不是和佛教的解脱道很相像了呢?更重要的是:佛经从东汉第一次流传到中国之后,直到达摩祖师西来之前。500年中,要对中国人讲佛法,几乎都是采用道家的术语。因为道家的思想,在那时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用道教的术语来解释佛法,大众会很容易接受。与达摩祖师同时代的傅大士,从他讲述的佛法来看:至少是明心的菩萨。大士,就是菩萨摩诃萨的意思(初地以上)。他有一首著名的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道德经》的说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二者完全是一致的。再来看《六祖坛经》:「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和前面二位的说法也是一样。禅宗1700则公案,「道」这个字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以至于三乘菩提中,断我见叫做「声闻见道」;开悟明心叫做「大乘见道」;无量劫勤修六度波罗蜜,叫「菩萨道」;究竟圆满叫做「圆成佛道」。

中国的「道」,以及古印度的「梵」。虽然与佛法的根本:「一切有情各各本具的真心」有差异,但是很多特征是相同的。所以,大家要知道一件事:宣讲佛法的时候,要「随顺世说」:要讲世间人能接受的,听得懂的话。这有益于佛法的宏传。

  如上所述,高度怀疑道家,特别是老子,是特派员,是专门在中国成熟众生的大菩萨。  大家不要奇怪,佛的十大弟子,最少都是菩萨摩诃萨。故意示现声闻相。阿难,禅宗典籍将他列为禅宗的二祖:是因为迦叶尊者的指点才破参明心。这件事不过是菩萨故意示现。所以,诸佛不可思议,众生不可思议,菩萨也是不可思议:示现种种身相,度化无边众生。

  善知识讲:你们中间可能会有过去佛,最极端的情形,除你之外的所有人,包括家人朋友,都是佛菩萨,全世界的人都是佛菩萨,为成熟你一个人而示现。我对这个说法,是暂时搁置。但是,净土宗大德:印光法师讲过:「众人皆是菩萨,独我一个凡夫」。最起码,这个心态很有益于您降服慢心,有利于您修行「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您有抵触,恒顺佛菩萨呢?)。所以希望大家能有这个心态。

  古印度的婆罗门也好,中国的道家也好。如果是大菩萨示现,以他们的证量,为什么不直接宣讲佛法呢?因为完整的成佛之道,需要佛出世来讲。这就是佛的「三转@@」。

《老子出关图》

一:佛出世  大多数的佛,都是在佛国净土出世。那里只有一乘佛法:大乘佛菩提道。佛座下全部是菩萨,没有声闻人,更没有凡夫。有的佛国,甚至全部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萨,佛开演的法,全部是诸地菩萨所修的唯识种智。佛国净土的庄严殊胜不可思议。当然,想要往生那些佛国,条件会很高。

  释迦牟尼佛是个例外,他在五浊恶世成佛。《悲华经》里,讲过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的「500大愿」。在五浊恶世成佛,是不可思议的大悲心(大家要是有时间,可以去读一下《悲华经》,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毕竟释迦牟尼佛是与我们因缘最近的佛,我们在座的每个人,过去世都和释迦牟尼佛结过很深的因缘)。  诸佛不可思议。也有弘法条件比我们五浊恶世糟糕得多的世界,可是搜一下「志危世界」,「心念悯哀如来」。这位佛出世之后,700年中说法,无有一人随佛修学,又过700年,仅有5人随学菩萨道。佛弘法的时候,人们一遇到他,就会辱骂,扔石头打他。这样的待遇大家可以想像吗?这样的悲心,不可思议。

  讲这些故事,一是为了说明:大乘出世间甚深微妙法,很难有人听闻、信受、随学。大家不要认为弘法很容易。因为佛法与众生的习气相违背:「世之所珍,道之所弃;世之所弃,道之所珍」。因此,如果您是修学佛法的人,是佛法的践行者,世间人丢掉的,你就要赶紧捡起来;世间人所珍视的,恰恰是你应当舍弃的。想想看:六度波罗蜜,是不是都是世间人不喜欢的。有了这个态度,您修学佛法时,障碍就会少得多。(当然,目前所见的,被外道化、世俗化的「佛教」,不在此列。这一类主流「佛教」,已经逐渐被世间人侧目而视。所谓「狮子身中虫」,是佛法逐渐消亡的重要原因)

  其次,让大家听闻之后,能够发起恳切的菩提心:佛是三界世间最尊贵的有情。佛为了度众生,能够在700年中忍受被人殴打辱骂,我们呢?一点小事都受不了,您的忍辱波罗蜜修得好不好呢?「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又怎么实践呢?  我受菩萨戒的时候,传戒和尚沙哑深切的声音吟唱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众生做过的事:「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身处」。我当时为这个流泪了。我就想:我们现在,脚下就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舍身时流出来的斑斑血迹,我们每走一步,也都踩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舍身时的斑斑血迹之上。佛恩难报。为报佛恩,不舍众生,弘法时受到的各种误解、辱骂算什么?  为报佛恩,需要努力渡众生,不舍五浊恶世。  《楞严经》讲:「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这首偈,可以经常拿来当咒子受持。

二:人天善法与二乘法:  从现在开始,进入主题:《佛法的大致框架与修学建议》。内容上,我想尽量以浅白的语言讲出佛法的全部梗概。条理上会讲得比较散,需要您自己总结,思维整理。大部分讲解以教证为主,理证次之,事证会比较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事证是随著修行的实践逐渐才能得到的。不可能是大部分人的亲自体验。其实,如果您能够亲自验证:把教证转化为事证,就证明您修学佛法已经得到成果。  言归正传。佛出世之时,讲的第一句话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既然是佛的第一句开示,您就要记住。这句话中,关键在于这个「我」,您也可以断句为「唯我」。这个我,是独尊的。没有任何一法,遍寻天上天下,您找不到哪个法能和这个「我」相提并论。  把这个法叫做「我」,幸好是佛亲口宣说,幸好是佛的第一句话。即便如此,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抵触:佛教就是讲无我的,佛为什么说「唯我独尊」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留下来。直到因缘成熟的时候,自己去搞清楚。  这里,可以看到「依义不依语」的重要:虽然是同一个字:我。含义却是天地悬隔。所以,大家在阅读经文以及祖师们的讲解时,一定要搞清楚那段话中的那个名相,是什么含义。不要以为一个名相只有一个特定的含义(依义不依语)。  从最广义的修行法门来讲,佛教讲述过的法。应该是「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以下根据教证分解前面三种,后两种留在后面来讲。

  人乘:  人乘佛法,意思是:未来世继续得到人身的方法。具体内容就是五戒。把五戒拿来实践,指导自己生活中的身口意行。您下一世就还会投生为人,不至于下堕三恶道。  原理上讲:人就需要具备人格。如果您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酗酒。这些事成为你的习惯,您很喜欢这样做。您就突破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这些事就会在您这一世寿终的时候,成为你所有善恶业中最重的一个。所以就会随这些业力的牵引,下堕三恶道。  我这个说法,是有条件的。大家也许注意到了:「成为你的习惯,您很喜欢这样做。您就突破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这是说:如果您只是有过违反五戒的事,就算不止一次,但是没有成为您的爱好,您还有其他的事比这个更感兴趣。而这些其他的事,正好又是学佛。那么,善业的业力重过恶业的业力就是肯定的。  不守五戒虽然会有因果,却不一定是您这一世寿终之时最重的业。阿含经表达过这个意思,也是皈依仪式上宣说过的:「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为什么?要是您有时候严持五戒,有时候会犯戒。犯戒的时候心中觉得:这样不好。那么,皈依三宝的善业就会重到足以令您不至于下堕三恶道。  这不是说「功过相抵」:您没有按照五戒去实践您的身口意行,还是有因果。久远未来际,这个恶业还是会显现出来。不仅如此,您过去世无量劫以来,杀、盗、淫、妄、酒的恶业,都已经全部因受报而消除了吗?这不好说。但是,随著您善业的增长,随著您勤修《普贤行愿品》「忏悔罪障」这个行愿,恶业会逐渐减轻。这就是「重罪轻报」。  佛法的微妙与功德,不可思议。《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章:一念念佛,消80亿劫生死重罪。悟后菩萨的实相忏悔,则是福罪本空。安住真如三昧,念念都是实相忏悔。

  天乘:  天乘的意思,是未来世得以往生三界诸天的方法。具体内容是十善业,四禅八定。  十善业是五戒的延伸,更细一些。您目前看到的:吃素、放生、帮助众生、各种常见的「佛事」,基本上都在天乘的范围内。有人说:「一切宗教的本质就是行善」,其实应该是:「一切行善,都只是生天之法」。修十善业,以及欲界定。修行人的心行会更加清净。善业会大到超过人类世界的承受范围。于是生欲界天。离我们最近的「四天王天」,寿命相当于人间的900万岁。欲界六天,往上走一级,寿命乘以4。而且,不会像我们人间这样,会生病,会长得丑,需要为事业与生活而奔忙。经上形容欲界天人:如果人间的国王和天人站在一起,会觉得国王犹如乞丐,天人犹如国王,就有这样大的差别。人间的国王富豪,我们觉得福报太好了。沙特王子、比尔盖茨。可是,与天人相比,犹如乞丐。可见天界的福报。欲界六天,就是各种宗教,以至于传说、神话中的「天堂」「天界」。  修行往生欲界诸天所付出「代价」,不过是区区百年勤修十善业以及程度不同的欲界定。让这些善业成为你临终前最重的业。  若欲生于欲界之上,就不是诸善业和欲界定可以办到。而是需要禅定了。修得初禅到四禅,可以生于色界天;修得四空定,可以生于无色界天。四禅与四空定,就是经常听到的「四禅八定」。

  人天善法的总结:  前面讲的这些法:五戒十善,四禅八定。都是外道们已经修成功的法。即便没有佛法出世,也早已被实践验证过。并非佛法所独有。但是,因为这些法对众生有利,对愿意生生世世在三界中「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们有利。所以佛教不会排斥这些法,而是提倡这些法。但是接下来,我要对人天善法的本质进行解析。言语可能会让您感到不适,先致歉!  人天善法的本质不是佛法。前面讲过:佛法与外道的根本区别,在于能不能断我见。能断我见,解脱生死指日可待。不能断我见,即便是生于三界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也和普通的众生没有区别。为了说明这个法义,我经常引用《优婆塞戒经》里面的一句话:

  「诸外道等,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无量劫,若不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

  证量越高越敢说:我以前讲过:一个人要是没有进入十信位,也就是说:不信佛,没有把三宝当作自己的皈依,仅凭聪明才智,是不可能破参明心的。后来善知识更进一步:信位圆满,却没有发菩提心,是不可能开悟的。上面佛的说法:把三界中最高的禅定,与三界中最低的地狱众生等同起来。为什么?没有断我见(不得解脱分法),不可能离开轮回。总有下堕地狱的一天。这句经文,如果举例说明:假如不考虑可能隐藏的原因(很多人的真实身份是大菩萨),仅仅从所修之法的内容上来看(请注意这个前提):很多宗教的创立者都是地狱人。还不如诸位正在观行六见处的,处于初果向的师兄们。网上那些讲宗教大同的人,是什么情况?不是误导众生吗?因为他们连佛法与外道的分际在哪里都不知道。以为「行善就是佛法,佛法就是行善」。让「五戒十善、四禅八定」的人天善法取代了「解脱生死,圆成佛道」的佛法。这不是毁坏佛法吗?可是,他们却以「佛教」的面目出现,被大众广泛认为是佛教。台湾的「慈济功德会」就是个典型:只有人天善法,没有佛法,本质上只是个慈善机构,却有几百万人跟随,每年吸纳上百亿的资金。我随喜赞叹他们对众生积累人天福德的利益,却希望他们不要说自己传授的是佛法。

  我说:「五戒十善人天法,四禅八定外道法」。很多人会骂:请你不要夸夸其谈,拿出点真功夫来。他们认为的真功夫,不过是看打坐能坐多久。有没有预测能力,有没有禅定的定境。把这个说成是「实修」。把我们开讲佛法法义当作夸夸其谈。这不是颠倒吗?这样的「真功夫」绝对不可能真。因为最多只能存在一世。为什么?五蕴无常。好!那么,您有没有能力一眼看出这个「真功夫」是五蕴中的那些内容?有没有能力知道其原理和目标,是人天善法中的哪一类?能不能搞明白:这些「真功夫」属于有漏法的原因所在?  祖师们对这个问题指责得很难听:《六祖坛经》中,六祖大师的原话:「生前坐不卧,死后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骂得难听,才会让人深入思考,才会让人回归到平淡无奇的佛法中来。这是慈悲。骂得越难听,悲心越重。我经常讲一句话,不知出处:「一切果证,因慧而得,不因定得」。

  还有人说:「怎么心胸那么狭小,容不得别人」。其实我很尊重修学佛法的一切人。但是,不能眼见佛法被误解,众生被误导而无动于衷。这比世间的「见死不救」严重得多。所以师兄们,您要发声,不要保持沉默。被骂算什么?救人慧命,不知胜造多少级浮屠。  话说回来,众生的因缘不成熟,想要成熟众生很难。所以,你得要拿人天善法引诱他们。他们很喜欢:哦!原来布施一块钱,未来世会有百千倍的回报,原来修五戒十善虽然为难,下辈子却能比帅哥还帅,比美女还美,900万岁。这样子,他们就会因为欲望的原因被你骗进佛法中来。进来之后,就可以开始修菩萨法。  人天善法,当你在做的时候发愿:不为人天福报,而是全部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善法瞬间变成佛法。佛法还真是奇妙!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