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元年(1567年),30岁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即位,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隆庆六年(1572年),年仅十多岁明神宗朱翊钧登基即位,张居正担任首辅,开始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开展政治改革,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军事方面的改革

①巩固边防。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镇辽东;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

②边境互市。与鞑靼俺达汗之间采取和平政策,进行茶马互市贸易,增加了军队马匹供给同时又为边境营造了和平繁荣的环境。

③外交辅助。北方蒙古封俺达汗为顺义王,西方西藏与黄教首领达赖三世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

④军事打击。先后任殷正茂、凌云翼为两广军备提督,剿灭广东惠州府的蓝一清、赖元爵,潮州府的林道干、林凤、诸良宝和琼州府的李茂等叛乱分子,保持岭南地区安定。

抗倭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逊尧),号虚江,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率领训练的「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齐名,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著作,后人将其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留世。

在《明史·列传·卷一百》中将俞大猷、戚继光、刘显、李锡、张元勋同列一传。在传记中记载「子咨皋,福建总兵官」,就明确指出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担任福建总兵官的武职。

俞咨皋的事迹

①据《澎湖厅志》记载,天启四年(1624年)2月,福建总兵俞咨皋、守备王梦熊,率领兵船奉命收复澎湖,登陆白沙岛,与荷兰军接战,由于荷兰军队依仗坚固的工事与战舰顽抗,「炮楼坚致如铁,巡抚南宫益,遣兵攻之,贼首高文律拒守不下,官军以药轰之」,澎湖久攻不下。

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朱一冯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佥事,福建总兵咨皋不听朱一冯约束,孤军越境进兵,被海盗郑芝龙击败。郑之龙的海上之乱平息候,朱一冯上疏弹劾俞咨皋,因为俞咨皋与魏忠贤党羽吴淳夫是儿女亲家,朱一冯因此得罪了魏党,没有受到奖赏,却反而被魏党中伤;俞咨皋最后被朝议罪当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