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原文出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所黄俊儒博士《别轻易相信!你必须知道的科学伪新闻》  
整理。徐沛汝  图。邱婉芸  

网路无国界,现如今只需要动动手指,一篇文章就可以传遍世界各地,小编最近有感而发;一些看似科学性的健康报导,其实里面却是未经查证,或是荒谬的谣言,及外电翻译的轶事,经国内媒体编译后,转变成一篇篇批夸张耸动的新闻。随著媒体的传播,这些网路谣言及耸动新闻,变成茶余饭后的话题。一些错误的观念及光怪陆离的新闻,也借由网路以讹传讹的传播,造成大家恐慌甚至对错误观念深信不疑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不少耸动标题的新闻。如「英国研究显示:每日看美女可多活五年」、「看丰满女人,男人如喝酒嗑药」、「不想让身体臭,夏天就少吃这九种食物」等等。这些以科学为名包装的文章,到底是真有其事;抑或是网路谣言呢?今天小编列举了其中几种科学「伪」新闻的类型,以及在面对这些科学伪新闻时,如何以正确的态度来处理哟!

显微镜随处可见的「英国研究」!该国研究真的这么神奇?! 

有发现台湾编译的科学新闻大多对「英国研究」情有独钟呢吗?英国真的这么致力于研究吗?台湾科学新闻偏好的消息来源到底有没有问题呢?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英国研究,大多源自于英国八卦耸动著称的小报 ─《每日邮报》的报导;为何国内新闻会乐于采用国外八卦小报的报导呢?

一般而言,国内科学新闻由于多是人文学科出生,国内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育过程,几乎不太鼓励理工背景的人员投入,因此科学新闻在整体结构中绝对是冷门中的冷门,刚入门的菜鸟常被指派去跑「科技线」及「教育线」当作练习,所以科学新闻在台湾各大媒体,常是一个练兵地方。这些记者如果需要自己采访或书写科学新闻时,类型会有明显的偏颇,太难或太专精的主题都不受青睐。

统媒体组织中,常由一「国际新闻中心」的单位负责相关国际新闻的编译,科学新闻当然是其中一种类型。雇用一位国际新闻中心工作的人员,外语能力佳、文笔好绝对是主要的考量,然而在台湾的教育体制下,这样的人才很少,且又同时需具备完整的科学知识背景及训练〈国际新闻中心少有具有理工背景的工作人员〉,因此科学专业背景更为不再加上「在商言商」的成本考量,一般的编译记者会舍弃艰深的科学报导,转而一些与生活相关,较娱乐属性的科学新闻。

《每日邮报》对于科学新闻写法具有亲和力,对于普遍缺乏自然科学知识背景的编译记者而言,较不容易产生看珑无的恐惧感。每日邮报》象征的是八卦小报的风格,非常符合台湾热衷于八卦现象的胃口,因此新闻品质就值得商榷。

一开始记者就寻找一些旁门左道的科学研究来源或讯息,这种「请鬼开药单」的方式就会造成错误的科学媒体新闻产生。所以一堆似是而非的「英国研究」报导充斥著市面,造成了台湾科学编译新闻的乱象,甚至让我们误以为全世界只有英国科学家致力于研究。

1        

人式的传播及消息管道

有时报导为了强化某些观点,找来相关人士现身说法作为背书,有时讯息来源及管道不够严谨及代表性,甚至片面诠释研究结果、泛政治化而变成误导  

人人是键盘柯南 ─ 将猜测变为事实

一些研究上有存疑、仍不确定,保留的部分,编辑成既定的事实与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形成重大了落差。不晓得大家是否见过,只单凭一句─「根据研究指出」,就将研究推测述说成无庸置疑的事实结果。有时甚至以疗效、人们最在意的问题为名,一些看似健康的医疗报导内容实为撰文者单凭研究片段、或网路搜寻未经确实查证,就臆测全盘的想法

4          如何才能算是正确的科学新闻?

看完了上面列举的其中几例后,接著告诉大家正确的科学新闻,应该要具备甚么的条件呢?

一、能正确:如果科学传播工作者的使命是为科学述说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前提是应该要先能说一个「没有误解科学」的故事。

二、能反思:一个具有反思性的报导,必须能够协助民众对于科学效果,有全面性的思考与再建构。要有一个能反思的报导,记者须具备的就不只是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更需要掌握科学活动背后的方法,逻辑及科学。

三、能普及:能够用简单、有趣、吸引人的方式来报导科学知识,这个难度很高,如果没有融会贯通,就不可能轻松写出引人入胜的科学报导。

50  面对媒体的科学新闻应有态度?

大家要调整心态,用侦探精神面对这些多样的科学报导。首先,媒体看见名人或医生在谈论某些科技产品及新知在接受前,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是一则广告、新闻、记者会、还是置入性行销?为什么记者知道要采访他?医生或科学家为什么愿意接受采访?如何从其他管道寻找相关及校正的讯息?

看见一则工业开发案的文本时,在讨论内容的合理性前,可以怀疑这个报导或广告是谁出资刊登的?他的意图是甚么?如果换一个单位来刊登,内容可能会有甚么不同?

小编身为医疗科学人,为了能传递正确及专业的医疗知识,在撰写文章时都会秉持著科学精神,除了参考昔日习得的医疗教科书,并多方寻找文献资料,反复确认正确性外,更不时的到PanSci泛科学、科技部 ─科技大观园等等专业科学网站平台充实小编自身的科学素养。(小编总希望能够为大家写出正确且有益的文章,因此一直在为大家默默地努力做著功课哟!)

为了厘清撰写科学性文章的其中疑虑,也为了该如何更正确教育大家,传递正确的医疗知识,小编特别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所黄俊儒博士,请教科学伪新闻的相关问题。

大家想知道有什么更多精彩内容吗?敬请期待下期啰!《全文未完待续...》


★觉得这篇文章实用,请多按赞分享和留言
让更多人知道正确的资讯~
更可以帮粉丝团按个赞,支持一下!
小编将会写出更多好文章分享给大家哟!
 

-------------------------------------------------------------------
本原文部分节录整理自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所黄俊儒博士。《别轻易相信!你必须知道的科学伪新闻》一书(2014)。时报文化。经作者同意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