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团爱盖医院?3大「搬钱术」肥了老板       



新头壳newtalk2015.02.25 周佑政/综合报导
根据最新一期《财讯》双周刊报导,「为什么财团都爱盖医院?」原因是这些财团法人医院有不为人知的「搬钱术」。全台63家医疗财团法人免缴房屋税、营业税、营所税、土地增值税;每年却吃掉健保1441.5亿,总缴税金额仅4.8亿元,而获利前3名的长庚、马偕与慈济则一毛未出。
在这期《财讯》双周刊名为「财团医院搬钱术 25大医院财报全揭密 肥老板瘦医护手法曝光」报导中指出,根据医疗财团法人财报显示,目前全台有2万多家医疗院所,共9万8000张病床,其中有52家为医疗财团法人,1年却吃掉健保1441.5亿元,占比高达4分之1。
报导指出,「医护血汗、健保财务吃紧,台湾医疗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但吊诡的是,医院却不断扩张规模,去年长庚标下新北市土城医院的BOT案,规划成上千床的教学医院;秀传则宣布重金投入智慧医材,未来还要再发展国际医疗,高调动作,「与底层医护的精简苦劳完全矛盾」。
报导举例,长庚蝉联「最赚钱的医院」,2013年税后余绌19亿元,虽然创下史上新低(过去都有百亿),但医务收入高达508亿元。而许多企业型医疗财团法人「长庚化」得更严重,例如,国泰医院净值约66亿,却有11亿资金用在短期操作母集团股票。
除此,亚东医院财报宣称2013年全院非健保业务收入仅3682万,若按该院宣称日门诊量超过5000人、日急诊量超过400人的就诊量推估,完全不符比例。
《财讯》指出,比对与分析各财团法人的历年财报后,发现医疗财团法人有「3大作帐手法」,包括1.从董事会到资产,公法人沦为家族控股公司;2.关系人交易,浮报管理外包费用大赚药价差;3.财报浮报,垫高支出。
报导举例,慈济医疗财团法人虽然业务规模虽名列台湾第3大,但管理费用竟占总医务支出的13 %、达21.92亿元,水电瓦斯费更约2.56亿元;相较之下,业务规模第1大的长庚,管理费用仅15.98亿元,水电瓦斯费2478万元,长庚全台有近万张病床,慈济不到4000床,水电等支出,明显不符现实状况。
不过,医疗财团法人中,也有值得尊敬的范本。奇美医疗财团法人的财报中,就比卫福部要求的财报规格更仔细,不但揭露研究计划对象和金额,连创办人许文龙到奇美医院挂号门诊费用5585元也如实公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