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已经远去了,想到下半辈子都要上班,整个人都不好了。

脉脉数据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职场人厌班情绪调查报告》显示,上班族「丧班」(讨厌上班却不得不上班)现象严重:有40.6%的人自称「丧班晚期」,32.3%的人自称「中度丧班」,只有27.1%的人自称「没有/轻度丧班」。面对「为什么要上班」的灵魂拷问,四分之三的人是「因为穷」,超过一成的人是「因为梦想」,剩下不到一成的人则表示「不知道,没想过」。 「丧班」用专业术语来讲叫做职业倦怠 (burnout)。如果你也总是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对于目前的职业状态充满了厌倦情绪,每天下班的时候疲惫不堪,感觉身体「被掏空」,早上想到要上班就没有起床的动力……那么,也许你也已经开始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了。

1.每种工作都有职业倦怠

1.1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首先由Herbert Freudenberger于1974年在他的著作《倦怠:高成就的高成本》中提出。 他最初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动机或激励的消失,尤其是在一个人对事业或关系的投入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况下」。

职业倦怠是一种对长期工作压力的反应,主要由三个特点(Maslach & Jackson, 1981):情绪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工作懈怠(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以及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

更简单地说,如果你感到疲惫,开始讨厌你的工作,并开始感到工作能力下降,这就意味著倦怠可能要产生了。

1.2 职业倦怠是个普遍的现象吗?

文章前面提到的报告中显示,七成以上的人对上班产生了中度到高度的厌倦情绪。而在盖洛普公司近期一项针对约7500名全职员工的调查里,23%的人反映经常或非常频繁地感受到职业倦怠,44%的人反映时不时会有职业倦怠感(Kraft, 2018)。

可见,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1.3 职业倦怠会带来哪些危害?

在美国,倦怠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每年造成了约1250-1900亿美元的医疗支出,然后这只是最表面的影响。各企业的生产力降低、员工离职率增加优秀人才流失,使职业倦怠带来的真正代价远高于此。

而对于员工个人来说,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对生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工作是否在摧毁你》的作者、心理学家大卫·波森曾经这样形容:「倦怠会摧毁你每一样能力,短期记忆、正面乐观的态度、统筹、判断与推理能力。」

有研究表明,倦怠感甚至会降低人的免疫系统,让人们更加容易生病。由此可见,长期处于倦怠状态可能会导致更多身心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2.心理咨询师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高危和常见人群

2.1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正如任何职业都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咨询师们也不例外。有研究甚至表明,职业倦怠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最常见的问题(Gladding, 2008)。这可能是因为咨询工作需要咨询师长时间处于情感消耗的状态中,且对咨询师的同理心有非常高的要求(Rupert, Miller, & Dorociak, 2015)。

具体来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过度参与、控制感和职业认同都会显著影响职业倦怠的出现(Lee, Lim, Yang, & Lee, 2011)。

2.2 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有多常见?

一项针对40个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综述对心理咨询师所经历的职业倦怠水平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而言,心理咨询师都经历了低到中度的职业倦怠,其中一半以上的咨询师经历了中到高度的职业倦怠,这给他们带来了生命质量下降、精神问题增加、缺勤以及转行的风险(Simionato & Simpson, 2018)。

研究还发现新手咨询师,尤其是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够自信的咨询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概率会更高。

3.心理咨询师如何调整职业倦怠

工作倦怠会给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概念以及工作态度会变得消极,甚至对他人失去关注、同情和知觉(Lambie, 2007)。

高度的职业倦怠则会严重削弱咨询师自我照顾甚至帮助来访者的能力(Maslach, Schaufeli, & Leiter, 2001),导致咨询过程没有进展,从而对来访者造成负面影响(Bearse, McMinn, Seegobin,& Free, 2013)。因此,学会如何预防及应对职业倦怠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至关重要。

Wilkerson & Bellini(2006)提出要应对职业倦怠,心理咨询师需要改变与引起职业倦怠有关的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和人际因素

Gladding在《心理咨询导论》(2008)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心理咨询师不能局限于他的专业角色,要培养心理咨询以外的兴趣爱好。他们一定要避免将工作带回来,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体力上的。

他们有责任使自己通过一些细小而效果显著的步骤来恢复活力。例如,每隔几年重新装修一下办公室;清理、精简并创建新的文件;评估新的材料;通过撰写或赠送目前他们拥有的如何让自己保持了良好状态的资料,为心理咨询业做点贡献。

此外,心理咨询师可以避免或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还包括:

  • 与健康的人结伴;
  • 与言而有信的同事或有使命感的组织一起工作;
  • 理性地忠于某种心理咨询理论;
  • 采取减压运动;
  • 调适更改环境中的压力源;
  • 进行自我评估(例如,确定的压力源和放松源);
  • 定期审视并明确心理咨询的角色、期待以及信念(例如,聪明地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工作);
  • 寻求私人治疗;
  • 保留自由空间与私人时间(例如,平衡个人的生活方式);
  •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保持关注的同时要有超乎其外的心态;
  • 始终很有信心。

其实这些方法也不仅仅针对心理咨询师,其中一些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职业上,比如说采取减压运动、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等等。希望能够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一些启发。

那么你经历过职业倦怠吗?又有什么好的调节方式吗?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References:

Bearse, J. L., McMinn, M. R., Seegobin, W.,& Free, K. (2013). Barriers to psychologists seeking mental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 44(3), 150-157.

Freudenberger,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0(1), 159-165.

Gladding, S. T. (2008). Counseling: 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 (6thed.).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Kraft, S. (2018). Companies are facing an employee burnout crisis. Retrieved from cnbc.com/2018/08/14/5-w

Lambie, G. W. (2007). The contribution of egodevelopment level to burnout in school counselors: Implications for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5(1), 82-88.

Lee, J., Lim, N., Yang, E., & Lee, S. M.(2011).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ree dimensions of burnout in psychotherapists:A meta-analysi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42(3), 252-258.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The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2), 99-113.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1), 397-422.

Rupert, P. A., Miller, A. O., & Dorociak,K. E. (2015). Preventing burnout: What does the research tell u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 46(3), 168-174.

Simionato, G. K., & Simpson, S. (2018).Person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among psychotherapists: 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74, 1431-1456.

Wilkerson, K., & Bellini, J. (2006).Intra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among schoolcounselors. Journal of Counseling &Development, 84(4), 440-450.

最后,动动手指点个赞呗,一门学了就能用的心理咨询实操应用课程免费赠送给你~

关注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回复「365」即可获得《每天学点心理咨询》课程。课程学习你将收获:
  • 掌握理解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正确对待情绪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治疗
  • 学习团体咨询、艺术治疗、曼陀罗彩绘心理治疗等心理技术的实操和应用
  • 懂得像咨询师一样建立关系、理解情绪、打开胸怀接纳更美好的世界
  • ……

寻求心理帮助请直接添加简单心理咨询助理微信:jdxlzxzl,给你最温暖的心理支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